Alike《相似》,短短8分钟,没有一句对白。
但在Daniel Martínez Lara和Rafa Cano Méndez 导演的手中,却通过人物表情和音乐节奏将“社会如何扼杀人的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映不久就获117个奖项提名,揽获64项大奖。
视频播放次数超过1200万次,刷爆了父母的朋友圈,引发了人们对体制、对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的一片热议。
先看视频吧~
Alike《相似》| 08'01''
每个普通家庭的清晨,
爸爸为孩子准备上学,
一本本书装进小小的书包。
儿子张开双臂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跑来跑去,
却被沉重的书包压倒在地。

虽然被书包压得东倒西歪,
但和爸爸在一起,
他还是很开心。
外面是一个灰暗的世界,
人们如幽灵般穿梭于城市的没个角落。
整个城市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毫无个性的螺丝钉。
在这灰暗的世界中,
还残留一块有色彩的“绿洲”
一个沉浸在音乐世界的拉琴人。
虽然无人欣赏,
仍坚持演奏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乐章。
这个拉琴人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他兴奋地冲到拉琴人的面前,
瞪大双眼,
模仿拉琴人的姿态,也表演起来。
这时,爸爸一把将书包放在儿子的面前,
阻止了他的“即兴演奏”,
“学校才是你该去的地方!”
虽然不情愿,
孩子还是乖乖去了学校。
他在纸上画下路上偶遇的拉琴人,
满怀期待老师的夸奖。
老师却指着纸上的ABCD,
“这才是你该学习的东西。”
在学校,
孩子是无差别的学习“机器”;
在公司,
爸爸同样也只是千万颗螺丝钉中的一个。
在我们学会融入社会,
学会满足这个世界的需求时,
个性已经离我们远去。

爸爸在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
忘记了自我,
褪去了原本的鲜活颜色。
只有下班之后,
儿子扑进怀里的那一刻,
能让他暂时恢复元气。
但是当他看到儿子
“不务正业”的画,
皱起了眉头。
满心等待表扬的儿子,
察觉到爸爸的皱眉,
脸上堆满了委屈和失落。
儿子依然对那个拉拉琴人充满好奇,
但一次次被爸爸无情拉走,
送往“理所当然”的学校。
终于,
儿子接受了、习惯了,
主动张开双臂迎接沉重的书包;
一遍遍抄写着“ABCD”。
终于,爸爸觉察到儿子的不快乐,
当他翻开孩子的作业本,
恍然大悟···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和孩子变得不开心的原因。
于是,
爸爸领着儿子去看他最感兴趣的事物。
谁知,
那个苦苦坚守梦想的拉琴人,
早已离开。
也许,他终于和别人一样。
孩子万分失落,
扭头要走。
这时候,
爸爸来到“绿洲”的树下,
拉着了小提琴。
丝毫不在意路人异样的眼光。
爸爸的“伟大”举动触动了儿子,
得到了他的认可和崇拜。
爸爸和儿子的故事
就这样在平淡中结束。
明天呢?明天的明天呢?
这位爸爸还有坚持他的选择,
为孩子留住那片色彩?
还是和那位拉琴人一样,
最终屈服于体制的压力、社会的需要?
没人知道。
《肖申克的救赎》中
有段这样关于体制的思考:
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它;
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
当作为父母的我们,
已经被部分或完全“体制化”,
是否还有勇气和意识
为孩子保留一片“绿洲”,
让他能够释放个性、发挥创造力?
还是屈服于社会的一般规则,
磨掉他的棱角,
最后又怪他太普通?
推荐阅读
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养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我想在这个小小公众号上和孩子们和姐妹们共同在书中和路上发现更好的自己。

关注mom看世界
*回复“书单”,查看《mom书单|150本优秀绘本讲解》
*回复“100”,查看《美国教师协会推荐Top100童书,附26本详细讲解》
*回复“BBC”,查看《BBC评出100年来最伟大的11本儿童读物》
*回复“名师”,查看《小学1-6年级,11位名师联合推荐99本经典书目》
*回复英语网站”,不可错过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