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裔新闻局(AANB)报道】“美国大妈为什么不跳广场舞?"这是中国网站“知乎”上提出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老人究竟如何享受晚年时光?
         一位名为Jiajia 的记者朋友通过自己的视角做了一番观察评论,让我们看到美国老人丰富而优雅的老年生活,他们阅读充电、学习新科技、继续工作、志愿服务、健身旅游等等,从各种活动中找到内心的归属感和社会融入感,体验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的快乐,由此告别孤独、拒绝老去。
         下面刊发这篇文章:
         去年11月,我去美国报道总统大选,其中一个采访点是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一所老人院。美国老人的精神生活竟如此丰富,变老也可以很优雅。
美国老人的时间都花在哪?
       由美国劳动局主办的“美国人时间使用调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平均每天花7个多小时用于娱乐和运动。马里兰州大学社会学教授John Robinson在其著作《生命的时光:美国人的时间都花在哪》中称,阅读是美国退休老人花最多时间的活动之一。
        在美国,退休老人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是其他年龄层的两倍。美国人平均每天只花19分钟用于阅读,但75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每天要花一小时。
      除了看书,老人也像年轻人一样喜爱上网,阅读新知识并参与社交。老人们平均每天花0.75个小时用于与朋友聚会
        另外,并不是所有65岁以上的老人都已退休。平均每位老人每天花一小时用于工作。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到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都会惊奇地发现有老人在里面忙忙碌碌。老人们工作倒不一定是为了挣钱,很多人是真的喜欢工作带来的融入感和成就感。
       他们当然也去周游世界。在美国的各个景点,最常见的就是老年人:有时是一对对老头老太太挽着手静静看风景;有时是四五个老太太,打扮得花枝招展,红唇白发,显然是闺蜜的样子,一边看风景一边乐不可支地说着私房话。游轮上最多的游客也是老人,他们结伴去阿拉斯加看冰川,去加勒比海钓鱼,去欧洲看古迹,选择非常多。
      美国老人也喜欢“剁手”。因为时间充裕,他们乐意“货比三家”,平均每位老人每天花在购物上的时间是0.87个小时,略高于美国人整体的平均数0.72小时。
       与中国老人相比,美国老人很少帮带孙子。“帮带孙子”的平均时间仅为每天0.07小时!但是他们却很愿意出外当志愿者
       如果你去美国参观博物馆,会发现很多讲解志愿者是老人。今年我们在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游玩,中午到咖啡厅吃饭,迎面就看见两位老爷爷笑脸相迎。“你们要不要过来看看天文望远镜?”他们主动跟我们打招呼,然后热情地教我们如何使用他们自己的望远镜。他们给我们整整讲了二十多分钟,讲完后又静静地背着手,等着下一拨有兴趣来询问的客人。
        很多私立医院里也有大量老人志愿者,帮助照顾年纪更大的病人。因为同是老人,格外温柔。美国许多社区图书馆、社区艺术中心,如果没有老人志愿者,简直无法运作下去。
寻找群体归属感
           知乎上有一条问题:“美国大妈为什么不跳广场舞”。网友Phil的回答是:大部分大妈并不是为了跳舞,只是为了能有个群体归属感
        很多证券公司里也有不少老年人,看似在看股票,评行情,实际上只是为了有个群体可以方便大家交流。此前一篇火爆社交网络的网红文章,描述北京大爷大妈在公园里举着牌子为自己的孩子相亲,也有人指出,大爷大妈们未必真是为孩子,不少人就是为了能在一块唠嗑嘛。
         归属感确实很重要。老人,无论中外,最怕的大概是寂寞。美国有个最大的全国性老人协会,叫AARP,成立于1958年,5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缴纳12美元就可加入(下图)。AARP在全美有3800万会员,因为会员众多,AARP不需要依赖政府或私人机构的募款,不但不需要看政府脸色,还是全美最有权势的游说集团之一,多次成功向政府施压,要求提供各项老人福利。
        打开AARP的网页(上图),可以看到美国老人的各项活动:有提供各种摄影器材的优惠团购,有烹饪课,有电视节目指南,有教老人如何去找工作让生活更充实,有教老人如何防范各种诈骗……

        其中一篇高赞文章的标题吸引了我:《一千美元的智能手机适合老人用吗?》这篇由AARP雇员撰写的文章称:老人也许不像年轻人那样粉苹果,几近1000美元的苹果新款,对许多固定收入的老人来说也是一笔巨款,实在不舍得花这么多来买一部手机。但数据显示:40%的美国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比4年前翻了一倍。另一个数据是:年收入7.5万美元以上的老人中,81%使用智能手机。
         AARP首页上还有一个关于“如何看待变老”的调查问答。38.4%的老人选择:“年华老去,生命却有了更多的可能性”。18.1%的老人觉得学习新东西变得困难,16.7%希望能帮助社会和他人,还有9.1%说:我更想学习新科技了!
拒绝老去”:重新定义什么是“老”
       让我更感兴趣的是AARP的网红项目“拒绝老去”,呼吁“以有趣、粗粝和诚实的方式对待变老”。他们的一个推广视频差点让我看出了眼泪:
      视频找来几位青年,问他们:你觉得几岁算是老?这些二十多岁的人们回答说:四十岁?五十岁?
       主持人请他们模仿一下老人如何走路。青年们走得歪歪扭扭,直喘粗气。请他们模仿老人如何发短信。青年们假装戴上眼镜又摘下眼镜,把手机端到鼻子前面,眯着眼睛,一副极为吃力的样子。
      然后主持人请出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看上去精神矍铄,笑容温暖。青年和老人互相教对方学习跳舞、拳击,老人展现的灵活度和力量,让青年们吃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这位老爷爷简直能做我教他的任何动作!”年轻姑娘既惊讶,又不好意思。
  “世界上还有好多好多我想做的事情!好多好多我能做的事情!只要我在成长,在学习,我完全不介意年龄增长。”其中一位老太太说。
 “当人们停止去尝试,那才是真正变老的时刻。”这是一位老爷爷对“变老”的感悟。让我们重新定义什么是“老”吧。(来源:西洋参考)
【延伸阅读】
且将白发唱黄鸡
        美国老人工作,年龄没有限制;美国老人参政,也没有“七上八下”之说。
         2017年11月7日,新泽西廷顿瀑布(Titon Falls)市选出全美国最年长的市长。佩利罗(Vito Perillo),成功当选。他是这次选举当选的年龄最大的官员。佩利罗出生于1924年,今年93岁。他竞选的意愿来自于减税。过去几年,当地各种税收涨了13%。 “因为税涨得太高,我想我得做点什么。” 四个月前,佩利罗决定竞选市长。佩利罗挨家敲门拉选票,宣讲他的计划。在他的选区内得到了53%的选票,一举当选。
         年纪大不退休不等于对老人没有年龄歧视。宪法规定:不能用年龄限制公民的工作权利! 但实际执行,往往是双重标准。美国外交部规定新员工在开始上班这天不能超过62岁,但新的国务卿蒂勒森已经64岁;执法工作,超过35岁,就不能入行;FAA的年龄要求更严,超过31岁,想参加航空控制员的执照考试,也没门。

         中国崇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的社会理念,本来以闲适的退休生活安度晚年,是很多人努力工作时的向往,但强迫退休后的心理障碍,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韦斯利•布朗说:“你必须有活着的理由。只要服务公众,你就有活着的理由。”一个人性化的社会应该为那些有“老有所用”想法的老人,提供继续工作的法律保证,让他们在继续服务社会的工作中,发挥余热,发掘、发现自己的价值。
在美国,很多华人老人选择继续工作。以前纽约唐人街有位知名老人王妈妈,过了100岁,还继续工作。王妈妈1957年被打成右派,吃尽了苦头,身体被摧残,得了多种妇女病。后来,她到香港,了解到花粉保健品,开始服用,身体才得以康复。80岁那年,她从香港来纽约,拓展花粉保健品生意,亲自带着花粉推销。开始到各个教会,向布鲁克林和皇后区的华人推销,后来做大了,在报纸上登广告。她用吃了花粉后身体健康现身说法,很快成了纽约华人地区销售健康保健食品之王。王妈妈在美国安享晚年,一直活到103岁。
        大选日那天,在附近选举站遇到翻译李定远。李先生来自香港,已经75岁,几年前刚从纽约市政府部门退休。退休后,他也不闲着,除了在选举日帮助纽约选举局做翻译工作,周末还在法拉盛开风水班,学生有十几人。
        法拉盛还有个百岁老人丁兆麟,活跃在纽约书法界。“我还没有退休或归隐山林的意思,”丁老说。他经常在文教中心举办书法展,还带了一批书法弟子。他带了50个徒弟,每年都跟弟子一起举办书法展。

        年岁已高,继续工作难道不辛苦吗?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有工作,很愉快。”这种生活态度,跟一些中国老人心态不同。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系老年中心吴蓓教授,南加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齐铱教授,二人曾对中国老人和美国华裔老人进行对比研究,他们发现:美国华裔老人虽然普遍面临文化差异、孤单,但幸福感要强于中国老人。“除了社会福利的原因外,华裔老人的自立、自信也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作者罗慰年的同名文章,来源:华夏文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