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了史上最大的“海归潮”,截至2016年年底,海归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人,短短4年来增长达到58.48%造成“海归潮”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选择回国的留学生们现在都怎么样?
01:人太多,留不下
“海归潮”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人太多,留不下。
与最大“海归潮”对应的,正是最大“留学潮”。2016年,中国总共输送出去54.45万留学生,刷新了记录;与留学大军日益增长相对的是,各大主要留学国家移民政策的收紧。
2016年,54.45万留学生中有33万选择了美国,而自从川普上台后,美国的移民政策就一直收紧,对于留学生的移民政策,更是如此。
2017年4月中旬,川普签署行政令要求收紧H-1B 签证项目。这个签证一直以来是留学生移民美国的最佳途径。

4月底,两位议员正式向国会提交了H-1B 签证改革议案,其中一项内容
要求H-1B申请者的年薪需高于11万美元
,这让很多留学生感到绝望。尽管该议案尚处于提案阶段,但“见风使舵”的美国公司,由于H-1B政策不明朗而不敢雇佣外国人,最终导致不少留学生丧失工作机会。

8月份,美国国土安全部起草一份计划,要求外国留学生每年重新申请居留许可,以加强“国家安全”。此外,H-1B签证改革及“旅行禁令”也使外国留学生面临更严峻挑战。
对于留学生来说,想要获得工作签证俨然已经比北京摇号还难。美国如此,另一个留学大国加拿大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加拿大国际教育局曾做过一项调查以及卑诗省的另一项调查都发现,约60%的国际学生认为,移民是他们来加拿大留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这么想留下,可真正能留下的有多少人呢?
据《温哥华太阳报》报导,2004年至2013年间,留学毕业生中,只有25%获得了永久居民身份。
中国送了这么多留学生出去,能留下的却依旧是少数,到头来,还是免不了要做一员“海归”,与本土学生一起竞争。
02:能移民的基本不回国,82%的博士首选留在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是公认的博士培养体系最好的,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美国的博士则是严进严出。尤其是名校的热门专业,录取率甚至不到百分之三。所以博士的含金量是被社会认可的
与在美国读个本科或者硕士相比,博士通过拿工作签移民美国的机会就要大多了。

2011年出版的《美国大学外籍博士毕业生的留美率》报告显示,在获取博士学位后的十年时间里,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外籍博士生仍留在美国
其中绝大多数理工科博士在毕业后的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都选择了留在美国。
留美的博士毕业生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

在毕业五年后仍然留在美国的博士中,中国人和印度人占到了66%。

博士们对于留学的意向也更加强烈,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5年针对获得美国学术机构博士学位的个人进行的普查显示,2009年到2015年,共有31218名中国赴美留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82%的人想要留在美国
03:回国的大多都后悔了
虽然中国的学区房越来越值钱,但学历却越来越不值钱了,“洋”学历也不例外。

《2017年中国留学生美国就业白皮书》中,留学归国人员的薪酬待遇,比想象中的还要低。月收入在一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高达82%,而一万元至三万元之间的只有15%
即使按照国内的生活水平衡量,一万元的薪水在北京只能“呵呵”。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整体物价现在是要高于美国大部分城市的,而美国本科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在3万人民币,职业中期平均为5万人民币,如果当初留在美国,从薪酬和物价两方面来说,过得好多了。

有些同学临毕业时发现自己不仅没能留在国外,回来后只能找到薪水不高的工作,很是后悔。

大可不必,职业生涯是长跑,大多数人的起步都很慢。最重要的是,不管读哪个学校,不混日子,对得起父母的学费。

在这一点上,同为美国留学生最大群体之一的印度学生,整体情况比中国学生强多了。

2016年,80%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毕业后没有拿到任何实习机会,也正是因为这种严峻的形势,给了我们
DreambigCareer
更大的工作动力,想要成就留学生的职场精英梦;而印度留学生找到工作的比例大大高于中国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的认真顶多能称为努力,印度留学生可是在拼命。
为什么?印度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和融入美国社会的能力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印度留学生的背后,没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祖国能力),很多印度学生的学费都贷款来的。

他们想要好工作,必须待在美国,基本上在美国的印度人,算是印度最优秀的人才了。他们更有目标感,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来美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工作留下来。
坦白来说,中国留学生比印度留学生有回国的退路,拼命程度比不上印度留学生,也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不幸。清朝大诗人龚自珍有句诗:“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
当一个学校以出了名人学生而自豪,是这个学生加重了学校的名气,如果一个人如果什么亮点都没有,只有一个哈佛大学的名头,那么基本也就知道这个人的斤两了。

常听到国外的高学历人员从事着蓝领工作,甚至很难找到工作,这是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高的体现,当大学毕业生到处都是,除了文凭,更需要真才实学。
(本文转自DreambigCareer公众号) 

【延伸报道】
海归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家庭成为新一代留学生回国发展主因
  最近,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不断下降,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达到43.25万人,超过8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较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长3.97%,较2015年增速有所放缓,增速方面同比下降6.4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海归增速再次高出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速(1.75个百分点),海归人数与出国留学人员数量之间的差距有所减缓,但人数差距仍然存在。
  报告分析指出,虽然近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的竞争力高于中国同类学生,但海归群体的劣势仍然明显,65.9%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阻碍其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45.3%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41%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是影响其求职的主要原因。
  海归调查报告指出,当前海归群体的出生年代越来越集中在1980-2000年之间。在受调查的海归群体中,90后回国的海归占受调查者数量的53.3%,80后回国的海归占受调查者数量的42.3%。因此,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1980年后出生的人普遍为独生子女,出国留学对于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大,回国发展有很大的因素与家庭团聚有关。
 随着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曾经光鲜亮丽的海外文凭也已经不再是就业的稳妥保障。褪去“光环”后的海归正在面临着就业压力的严峻考验,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
         一方面,留学教育大众化使得留学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一些“野鸡大学”涌现,也造成留学生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严重损失;另一方面,留学产业化发展迅速,留学服务机构成为很多学生申请国外学校的好助手,但也有依赖留学服务机构的情况发生,使得准留学生对于留学申请过程没有良好的了解与体验,对于学校选择与未来的发展没有自己明确的规划,造成留学成本与留学收益不匹配;此外,国内人才市场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与经验,仅凭借在国外的学历已经无法成为求职的稳妥保障。
  面对海归就业的“青铜时代”,留学生和准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留学并不是万能的,留学仅仅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或者渠道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对于出国留学需要有准确的定位,即通过留学希望获得哪些成效,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另一方面,留学前及留学过程中的规划必不可少,社团活动的参与、实习机会的把握以及社交能力等都应当是留学生在良好地完成学业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机会。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仅依靠留学文凭而“裸归”的海归群体,可能会在就业发展阶段遇到更大的困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