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东北探亲,核心活动是俺媳妇姥姥九十大寿。我基本是个打酱油的棒槌,一圈招呼之后,昨儿下午奔旁边电影院连看了两部片子,我这应该算加班吧。
昨晚喝大了,今晚可能也免不了,趁我还清醒,索性把两部一起说了。第一部看的是海量排片的《正义联盟》。
看完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DC还是低头了。
我也不能说是DC向漫威投降,这事儿应该是这么个顺序:漫威选了特效加欢乐大本营的发展路径,结果大获成功,以此为主思路经营了近10年。另一个赛道的DC自从诺兰把蝙蝠侠三部曲搞成神作之后,一直在风格化与市场之间挣扎,也能获得掌声,但是在票房收割力上完败。
DC低头的对象并不是漫威,而是市场。拍电影不是花钱请粉丝吃饭,抹抹嘴大家山呼个万岁就散了。现在的超级英雄片动辄投资2、3亿美金,试错成本极高。
DC扩展宇宙开启以来,《超人钢铁之躯》和《蝙蝠侠大战超人》延续了诺兰之前暗黑深刻的风格,但一直不尽如人意,票房、口碑都比较飘忽,去年的《自杀小队》更是让人骂了个半死。事不过三,市场就是最好的教育者,再死心眼的资本家也不可能在同一块儿石头上撞三回,结果就有了今年初的《神奇女侠》,老子不玩深刻了,我玩娱乐还不行么。大长腿配上白莲花果然奏效,成本1.5亿,全球拿下近9亿票房,成为DC近几年回报率最好的作品。
但这也有副作用,惹怒了那些DC“铁粉”。其实所谓的“铁”也大多是诺兰熏陶出来的,诺兰的三部蝙蝠侠引领了DC近十年,但事实证明,只有一个诺兰,现在的局面是,无论DC拍了啥,被诺兰洗脑的粉一定会与那三部比较,华纳和DC应该有种被绑架了还不能报警的感觉吧。
电影作为一个看市场脸色的工业,我觉得DC和华纳的改弦更张没问题,这不是哪个艺术风格的问题,而是一道“市场策略选择题”,喜欢暗黑风的观众,毕竟是少数,这么大的投资,必须要抓住尽可能多的观众群体。
顺着这个思路下来,再来看《正义联盟》,就很好理解了。
买票之前我看到一些提前场的评论,普遍反应较差,所以我很睿智的调整了预期,果然木有期望就没有失望,我觉得还挺好看的耶!
《正联》的导演还是扎克•施耐德,但从出来的效果看,真的是非常“漫威”了,我一查资料,原来片子杀青之后,扎导的女儿去世,所以他就回家陪伴家人去了,后期制作交给了副导演兼编剧乔斯·韦登,就是下面这哥们:
你猜他是谁?他就是《复仇者联盟》的导演.....是不是有种豁男开朗的赶脚?
妇联和正联,以这种方式进行了隐秘合体,惊不惊喜?开不开心?
《妇联》2012年出来的时候,之前已经铺垫了4年,其中的6位英雄有4个已经锻造成型,但《正联》这回的5个,只有蝙蝠侠很完整,神女算脸熟,其他几个人知名度较低,这个局面的劣势很明显,就是另外需要塑造3+个人物,难度加大。好处也有,就是新鲜,看惯了雷神抡锤,铁人放龟派气功,观众会想看点新玩意。
在叙事上《正联》基本没突破,就跟放PPT一样,每个人物一页,用时5、6分钟讲解,然后轮着翻篇儿,最后再合起来干大Boss,自从漫威把团战模式固定下来,好像也没啥其他办法,这次DC也不玩什么个性了,照单全收。
在某些段落上还是很有扎导的风格,比如那段亚马逊族接力传送魔方,算是比较有新意的设计,硬度十足,好看。
我觉得这种团战戏很难搞,因为每个英雄的能力上下限是不一样的。在单体作品里,会配备与主角势均力敌的反派,但团战就不行,里面既有人,也有神仙,你如果把小丑放到这部正联里,无论他再怎么邪恶聪明,都是个渣渣;同理,蝙蝠侠这个超能力是“有钱”的人类,虽然Title是团长,但在战斗力上完全与其他几个人不成比例,最后只有靠抢敌人的枪来战斗,实在是Real尴尬啊!
这一点上来说还是漫威比较鸡贼,虽然带头大哥钢铁侠也是个人类,但是他有无敌战衣啊,能飞能射,起码在理论上是可以一战的,但蝙蝠侠除了那身秋衣秋裤,只能靠拳靠脚了。
《正联》的反派荒原狼被设定为和超人是一个梯队的,超人复活(啊我是不是剧透了,天呐)之前,其他几个人被干的外焦里嫩,最后还是得靠罩杯最突出的超人解决问题,之前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结果超人一出来就给秒了。哎,怎么把大反派的高潮戏编的好看,无论对DC还是漫威,都是个世纪难题。
人物方面除了蝙蝠侠存在感太低,海神也是有些莫名其妙,他到了陆地上除了感觉力气大兵器拉风之外,好像也没啥特别的。闪电侠我觉得还不错,话多,主要负责搞笑与吐槽,有几个梗有些尴尬,但大部分还行,瞬间移动的画面效果也挺新鲜。
我觉得这次里面最好的是神女,虽然在年初单体片上映的时候我一顿批评,说这是个特别傻的人物,但放到团队里,她的傻白甜就没那么突兀了,盖尔加朵实在是长得太好看了,光是她屁股和腿的特写镜头就至少有三四个吧。
故事,故事就不说了,这次对路人观众前所未有的友好,特别简单粗暴的单线打怪故事,中间的小起伏就是超人复活。也正是因为如此的简化,电影才能被锁定在120分钟,我觉得这反映了DC的缺乏自信,如果把钢骨和闪电侠的成长戏再拓展,怕观众烦,我觉得也挺好,简单嘎嘣脆,杀完打卡下班。
说下观影建议:
DC粉,或者说被诺兰圈进来的DC粉应该觉得很不爽吧,这是叛变!是对漫威的投降!不过我不信你会忍住不去看。
对喜欢娱乐向的路人来说,我觉得《正联》是值得一看的,特效与动作都不错,值回票价,而且时间“只有”两个小时,看着不累。
我整体给7.4分。
另外,我觉得过几年漫威和DC干脆合并算了,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维阿伐木累,好不好的啦!

下一部《暴雪将至》。
第一句话:我完全被预告片给忽悠了,这就不是一部犯罪电影,这是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片.....
全程我的心里动向是:不会就这么文艺到底了吧,不会吧,不会吧....剧终。
我不知道这算是惊喜还是惊吓,从影院出来我就下判断,这部作品票房会很惨淡。
《暴雪将至》有不少优点,比如强烈的电影质感、刻画时代的野心、深度的立意与主角牛逼的演出,但这部作品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误导了观众的预期。我看宣传片和资料,怎么看都是一个犯罪电影,观众期望看到的是凶案、追杀、解谜、复仇,如果你让观众看了1个小时后发现这竟然是部文艺片,大部分观众是要掀桌子的。
之前这部电影被叫做中国版的《杀人回忆》,嗯,从影像的风格,到导演想传达的那种时代迷茫感,都与《杀人回忆》如出一辙,但很遗憾,完全没有拍出《杀人回忆》的品质。
之前有个同学跟我说他有个绝妙的故事点子,拍成电影一定很棒。我跟他说,一个好点子到一个好剧本好电影,中间隔着一百个鸟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并不是说你的内核与主题像《杀人回忆》了,这个电影就成了,还差的非常远咧。每个作家都可以写一个坏女人的故事,但只有托尔斯泰写成了《安娜卡列尼娜》。
《杀人回忆》最厉害的地方在哪里?并不在于它表现了什么,而是“怎么”表现出来。奉俊昊想说的是时代的迷茫失落,但他把脑子里这些东西都藏在一个犯罪故事里,你就算剥离掉深度的思考,《杀人回忆》依然是一部非常棒的商业犯罪电影,逻辑自洽、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悬念迭出,然后才是引人深思。
而《暴雪将至》就笨拙太多了。
故事的前30分钟,连环命案发生,段奕宏这个保卫科科长自告奋勇投入到案件的侦破中,这一段是很不错的,但等到他碰到江一燕,就开始文艺了,命案被抛诸脑后,我一直在猜江一燕这个角色到底是什么作用,但最后揭底的时候,觉得完全是个硬编出来的转折。
犯罪电影是一定要营造悬念与紧张感的,段奕宏在里面几乎木有斗智推理桥段,全是凭感觉撞大运,他本身又不是警察,接触不到核心一手信息,只能在外围打转转,这样的犯罪电影,看起来好没趣味啊!
到影片的中段,我终于看出导演的意图了。上世纪90年代是下岗最高潮的时候,旧时代远去了,萧瑟的厂房象征了一代人的失落。但问题还是刚才说的,你怎么把这种内核用故事不着痕迹的传达出来,导演可能是生怕观众体会不到,拍着拍着就抛弃了罪案,火力全开的渲染主角的悲剧情绪。
如果这是一部文艺片,比如像上半年的《八月》那种,也是表现一代人的命运,那这种手法就没问题。文艺片的一大特征就是跟着主角的情绪走,但犯罪电影的重点是动作与事件,人物的情绪需要被事件触发,逼着主角往前,到了死胡同再拼命翻墙过去,才能保持叙事的强节奏。
从文艺片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不少出彩的地方,比如开头那个
“多余的余”
,是个很精彩的伏笔;领奖飘飞絮的那个桥段,有强烈的荒诞感,
特别像《穆赫兰道》里贝蒂刚出场的那一幕。
段奕宏的演出非常好,眼神流转就能刻画性格,这个人物是很复杂的,如果换个实力稍差的演员,我觉得很可能就Hold不住了。但即使他拿到了东京影帝,依然不能完全拯救这部四不像的电影。
《暴雪将至》是一部有诚意、有野心、也花了力气的作品,但它不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如果最终票房惨淡那谁也怨不得,因为导演没有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想问题,更多的只是自顾自的抒情。
我想大部分观众会被这部电影搞懵,看睡的应该也不再少数,这是导演董越的第一部作品,我个人觉得他的能力暂时还撑不起他的野心。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失败不在于想不到,而在于做不到。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发条张推荐的亲测好物-------
这周推这个:一款鞋类防水喷雾,之前没用过这种东西,好奇,就让平台给我寄了一瓶。
这喷雾的作用就是让你的鞋子拥有防水功能。下面我拿了一双自己的绒面皮鞋试了一下,左边是没喷的,右面是喷了的,我把同样的水量撒上去,就是这结果。
我有点心急,没有按照说明上说的间隔10分钟喷两遍,喷上了2分钟我就拿水冲了,效果显著,喷两遍效果肯定更好,喷一次效果能持续两周。
我非常讨厌雨天湿鞋,刷鞋也是我最烦的事儿,这东西不光防水,还能防尘,适合我这种懒人。当然,你也别见水坑就蹦进去,那样只有钢铁侠的战衣能满足你了。
原装美国货,点击下面的产品卡片可看详情。老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就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