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刘拓的两次“出名”,
都跟伊拉克有关。
第一次是在2015年,
26岁的刘拓在伊拉克旅行时,
被当成恐怖分子逮捕。
国内的报纸纷纷报道
这个“不怕死”的年轻人的故事,
最终,在万千国人的期盼中,
刘拓安全地回到了国内。
第二次就是在前几天,
消失在公众视野几年后,
他首度站在了舞台上,
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向大家讲述了在伊拉克被扣留的那14天里,
发生在他身上像电影般传奇的故事。


时间回到2015年,
5月份的时候,
刘拓拿到了伊拉克的签证,
并开心地在人人网上晒了出来。
他计划着要在7月份游览伊拉克,
并制定出了十分详尽的计划。
危险是肯定的,
但伊拉克对刘拓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伊拉克拥有太丰富的旅游资源,
实在让人神往”。
所以就算前路风险重重,
他也执意要去!
(二)
7月5日,
刘拓抵达伊拉克。
他的旅行并不顺利,
几乎每天都会被盘查,扣留。
战火迭起的伊拉克,
旅行业已完全停滞,
所以像刘拓这样的游客并不常见。
再加上他刻意蓄的大胡子,
更让当地警方怀疑他是极端宗教人士。
在跟警察斡旋的过程中,
他的一套说辞都已经练习得十分熟练了。
7月13日上午,
刘拓还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参观,
但到了下午,
他就在萨迈拉遗址被抓。
在例外检查盘问之后,
刘拓本以为这次也会像之前一样,
扣留几个小时后就被释放。
但这次没有,
他直接被警察用车带进了监狱。
监狱大门打开,
就是一个黑洞洞的走廊,
走廊的右边,
一群人的手趴在铁栅栏上……
刘拓被关在了一个二十平米的小房间里,
这里挤着40多个人,
7月的伊拉克异常地热,
能有50多度。
他们这么多人共用一个小空调。
这是刘拓第一次进监狱,
深怕以前在影视剧中看到的
那些恐怖的情节发生在他身上。
出于恐惧,
他甚至连头都不敢回一下。
身边一个叫做艾哈迈德的牙医
主动找他说话,
“我们都是好人,
我们跟你差不多,
我们都会帮助你的”。
其他的“狱友”也跟着
一一做了自我介绍,
刘拓终于放下了戒备。
(三)
这些素不相识的人,
对他好得超乎他的想象。
他们把仅有的能被空调吹到的地方让给他;
其他人轮换着睡觉,
但一直都让刘拓有能躺下的空间;
每天到了特定的时间
他们就把台调换到央视阿拉伯语频道,
这是刘拓唯一能看懂的台。
在那里,
他还认识了最好的朋友,奥马尔。
奥马尔是个小偷,
其他人都不愿意接近他,
但是刘拓却毫不介怀。
奥马尔经常给他讲听不懂的笑话,
做鬼脸逗他笑;
在天气最为炎热的时候,
把冰块塞到刘拓的衣服里;
还赠送给刘拓一个铁戒指,
让他永远记住他们这段友谊。
监狱里的日子实在无聊,
刘拓就想出了一个新法子。
他酷爱昆曲,
索性就在监狱里给其他人唱昆曲听。
在纸上一篇一篇地默写着古文,
看着熟悉的汉字,
仿佛就跟自己的祖国有了更多的联系。
其他狱友见了,
主动找刘拓教他们写自己名字的中文版,
写完了,还要学父母的,妻子的。
短短的两周时间,
刘拓跟不少人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
在他被正式释放的那一天,
整个监狱的人欢呼起来。
刘拓一一跟他们每个人击掌握手,
从监狱的最后端走到了最前端,
用了整整半个小时。
(四)
刘拓在监狱里几乎与世隔绝,
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他的新闻引起了多大的关注,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积极地营救他,
当然也不知道,
关于他的争议也不绝于耳。
有人质疑他这种行为的动机,
为什么明知危险重重还要孤身前往,
这不是给父母给国家添麻烦吗?
有人甚至诋毁他与极端分子交好。
刘拓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
以这种方式出现在新闻头条中,
更没想过自己的举动引来如此渲染大波。
他一直觉得很愧疚,
不该一时冲动就不顾后果地
踏上伊拉克的土地。
但是,如果再给刘拓一次选择的机会,
真的就能毫不犹豫地
选择绕开伊拉克吗?
可能也很难吧?
伊拉克对于他,
绝不仅仅只是一个
地图上的目标打卡地,
也不只是一个拍照观光的旅游景点。
问他“愿不愿意冒着危险去伊拉克”?
大概类似于问我们: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你还愿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
去见你最爱的人最后一面?”
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说“愿意”的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
而“伊拉克”就是刘拓的执念。
(五)
在奇葩大会的现场,
导师蔡康永问他那段日子
会不会对他造成心理阴影。
他说自己是个心大的人,
平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影响,
但是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
他总是不自觉地想起
在伊拉克监狱的那段时光。
在那里,
他见证着人间最深的绝望。
他亲眼看着朝夕相处的狱友,
在空调停电的那天,热到口吐白沫,
被拉出去后再也没能回来。
他记得狱警们用铁链子抽打犯人们,
他们肉翻卷出来血淋淋的样子……
还好,
在那个让人绝望的地方,
有那样一群温暖的人,
治愈了他内心的伤痕。
经历过这么多人生的变故,
舞台上的刘拓依然那么得“纯粹”。
虽然奇葩大会上各个人都“与众不同”,
但刘拓在他们当中还是像个另类。
坐在人群中的他,
从来不会主动找别人搭讪,
而是默默地固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参加节目,
穿着一双满是泥土的鞋子就来了,
绝对是全场最不修边幅的一个。
而他对此给出的解释,
让我们哭笑不得:
不知道前面一点遮挡都没有,
早知道是这样的我就不来了。
看其他人表演哈哈大笑的我们,
在听到刘拓讲述的故事时,
却情难自禁湿了眼眶。
说真的,
刘拓并不是一个好的讲演者。
他全程几乎都没有
跟观众产生什么眼神上的互动,
没有抑扬顿挫的音调起伏,
从头到尾都很平淡,
但就是这样真诚的不加修饰的讲述,
打动了我们在场或者不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能触动我们的,
还是真实。
—THE END—
灼见出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