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棠 一 家
(节选)
“黄棠”这个名字看上去不错,有草有木一派生机盎然。
据她母亲贺秋说,她的名字是借鉴了一位前辈散文家的大名。散文家叫黄裳,是她母亲年轻时非常仰慕的人。她母亲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正赶上黄裳签名售书,排了大约二十分钟队才来到黄裳面前。黄裳非常温和地问她的名字,她告诉他,贺秋,他就在他散文集的扉页上写下“题贺秋小朋友黄裳”八个字。那一年是一九五六年,贺秋十二岁,黄裳的散文集成了贺秋最重要的一本藏书。九年之后贺秋的女儿出生了,丈夫专门请了风水先生给算过,说这个小姑娘命中缺木,名字里一定要补上木字。丈夫刚好姓黄,贺秋毫不犹豫就给了女儿“黄棠”这名字。
都说名字关乎一个人一辈子的命运,也不知这话可信不可信。
黄棠的母亲贺秋是市里评剧团的台柱子,年轻的时候唱青衣,年龄大了改老旦。“文化大革命”前唱《刘巧儿》《花为媒》,“文化大革命”那些年改唱李铁梅、阿庆嫂、江水英和柯湘,改革开放以后唱佘太君李奶奶刘姥姥。她上了台风情万种,伶牙俐齿而又字正腔圆;到了台下则寡言少语,几乎不与人交谈。她是那种比较阴森的性格,身边的人都不能洞悉她的内心。
她生黄棠的时候二十一。她这辈子攒在肚子里没说的那些话都传给了黄棠,黄棠打从娘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刻就声音嘹亮,而且只要醒着,哭声和叫声就不绝于耳,鲜有安安静静的时候。母亲在台上的伶牙俐齿,黄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全面的继承。她十一个月大就可以张开口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叫得每个人心花怒放。
贺秋的演出任务相当繁重,因而在女儿身边的时间最少。经常是出门时黄棠还在美梦当中,进家门时女儿已经又走进了梦乡。所以黄棠叫妈妈叫得最少。她叫得最多的是爸爸,然后是奶奶爷爷(当时奶奶爷爷和他们一家三口同住),然后是外公外婆(他们住在三百米外的自己的单位)。被女儿叫得少也许正是贺秋的福分,因为从后来的结果看,黄棠叫得最多的人也是最早离世的人。
黄棠的爸爸在她四岁的时候出车祸死了,奶奶在她九岁的时候煤气中毒死了,爷爷在她十岁的时候出工伤死了。更巧的是爷爷奶奶的死亡日期相隔一年,是同一天。
黄棠的外公在她十七岁那年死于胃癌,外婆在她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死于脑溢血。
贺秋于是有一点迷信,她的这个女儿是一个扫帚星,是女儿的毒舌咒死了自己的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她自己之所以能够幸免,完全是由于女儿没有很多的机会叫妈妈的缘故。
这是她的一个极其隐秘的心思,她没对任何人说过,她只是把它写进日记里。她也许在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已经预想到日记迟早会被黄棠窥见,她是故意把这些话写下来让女儿知道她的想法,让女儿因此而仇恨她。如果不是这样,她尽管有这样的想法也可以不写在纸头上,写下了也可以有不止一百个机会去把那些话撕下来冲进下水道。不,她没有,她让那些话一直留在她的日记本上。
黄棠打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妈妈尽管每天晚上也会回来,但是她们母女俩见面的机会不多。也是由于见面的机会太少,黄棠与母亲之间相当生疏,即使见了面她也不大主动叫她妈妈。奶奶过世后黄棠被母亲送进了住读学校,黄棠的叔叔接走了爷爷,所以她在爷爷最后的一年里并没见过他一面。对于黄棠来说,她是与奶奶和爷爷在同一个时间永别的。
黄棠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是班干部,初中高中也都是班干部,到了大学更上一层楼成为学生会干部。不过她所任的都不是正职,甚至连副职也不是,她是文娱委员;在大学学生会里叫文艺部长。她属于能唱能跳活泼可爱的类型,尤其擅长的是模仿,无论她学谁都学得惟妙惟肖。
她小时候获得最多叫好声的是学妈妈,妈妈演谁她学谁。妈妈一直是家里的宝,不但爸爸宠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宠妈妈。也难怪,妈妈是市里的大明星,是平民社会里名副其实的偶像级人物,所有老百姓都宠她,又何况是她的老公她的婆婆公公她的爸爸妈妈。而黄棠学妈妈又学得像,家里人不叫好才怪。
黄棠记得很清楚,她在学妈妈的阿庆嫂时,把在电影里看到的京剧《沙家浜》中洪雪飞的表演融入其中,特别是眼珠子左右左右转来转去的绝活,让大人们笑得岔了气;可是妈妈的脸却铁板一块不带丝毫笑意,反倒隐藏着几许怨怒。黄棠自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她没有当着其他人的面问妈妈,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她才对妈妈提出她的疑问。那时候妈妈的火气已经消了,只是说评剧是艺术,不能把其他艺术里面的东西胡乱塞进来,“评剧是评剧,京剧是京剧,各是各”。黄棠从心里并不赞成妈妈的说法,但是她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她带着满脸的稚拙相盯着妈妈的眼睛连连点头。
爸爸活着的时候很宠她,爷爷奶奶也宠她。可是当妈妈对她不满意或者不开心的时候,爸爸首先哄妈妈,爷爷奶奶也都责怪她惹妈妈生气。这样的情形让黄棠打小就知道谁是家里的老大,是妈妈不是她。
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家里的,一个是外面的。家里的世界不是黄棠的,这一点不依黄棠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在她出生之际,格局已经确定。如果她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她就必得自己去全力争取,这是她懂事起就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她之所以后来能够一直当干部,其动力盖源于此。
大学里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当时那是一个很新的学科。她之所以从原来的教育学专业跳槽过来,就是在朦朦胧胧中预感到那是一个有潜力也有前途的专业,因为那四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当官。不用谁专门教她,她很小就看明白了,这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官是第一位的,其他职业都要排到官之后,包括老板。由于是新学科,课程的配置也都有临时抱佛脚的意味,所以四年下来她并未从中窥见当官的门道。她有一点失落。
其实她没有太多的理由去抱怨自己的大学时代,因为在一年级的前半段她就因病休学了,而且一休就是六个月。给学校的病情诊断书上写的是“免疫系统综合障碍症”,事实上她用其中的五个月度过了她生平第一个显形的孕期,之后是一个满月的月子。疾病诊断书是那个让她怀孕的男人为她搞的。她再上学的时候已经是初冬,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半。她恢复得很好,她同寝室的女生没有一个人怀疑到她生了孩子。她的体重比请假时(那会已经有三个半月的身孕)略重六七斤,这在青春期后期的女孩子相当普遍。
此后的三年多时间她从未在同寝室女生面前裸露过身体,更不要说在同一个澡堂里沐浴了。毕竟妊娠纹是每一个产妇都无法避免的,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去消除,它会泄露一个女人最大的秘密;能够最终消除它的只有时间。她的妊娠纹算比较轻的,五年之后已经基本上没什么痕迹了。
黄棠生祁嘉宝的时候只有十九岁。祁嘉宝一直跟在父亲身边,直到十一岁那年她父亲因吸毒而死。
黄棠是少数将自己年少时生过孩子的事实成功隐瞒的女人,她不但瞒过了自己的同学和闺蜜,甚至瞒过了后来的丈夫。她嫁给他的时候,他甚至以为她是处女。所以当她带着祁嘉宝(十一岁)与他面对的时候,他惊诧到眼珠子差一点从眼眶里跌出来。当时她已经怀上了他的第二个孩子——他们的儿子洪开元,而他们的女儿洪静萍也已经五岁了。
黄棠的丈夫叫洪锦江,是市政府办公厅秘书科的科员。后来是副科长、科长;再后来是副市长秘书;副市长升了市长,他就成了市长秘书;等到市长退休,他成了办公厅副秘书长。
他是官员,还很年轻的时候已经进了官场。老婆婚前的私生女虽然令他尴尬,但对他仕途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祁嘉宝在他家里时间不长,总共不到两年。祁嘉宝的父亲给她留了一笔财产,黄棠用祁嘉宝自己的钱为她办理去香港定居的手续,因为祁嘉宝的一个叔叔在香港。在黄棠领祁嘉宝来家里之初,黄棠就明确告诉洪锦江要把这孩子办到香港去;所以两个人约定对外声称祁嘉宝是黄棠的堂侄女。如果人的一生还算漫长,一年多的时间只是转瞬即逝。堂侄女来家里小住顺理成章,给好面子的公务员洪锦江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保全面子不成问题。
祁嘉宝果然去了香港。她在香港从初中读起,一直在住读学校。作为监护人的叔叔待她不错,但是婶婶一直不容她,叔叔也没什么办法。她初中每临周末还会去叔叔家,到了高中就基本上不去了。她的大学是在法国里昂读的,有一个周末她去摩纳哥旅游,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袖珍的国家。她住在一对老夫妇家里,两个老人没有儿女,她于是认了养父养母。养父养母后来帮她入了摩纳哥籍。
祁嘉宝一直与母亲保持联络。这种情形从祁嘉宝记事起就开始了,她父亲一直允许黄棠探望女儿,每月至少一次,有时是两次。所以父亲死的时候她随着母亲去到母亲的家庭,她几乎没有心理障碍,因为母亲从来都是她的妈妈,她和妈妈的相处一直都融洽。即使到了香港,及至后来去了法国,她与妈妈的联系都相当频密。认养父母的事情她没有瞒着妈妈,她对她说了自己的愿望,她希望成为摩纳哥国的公民。黄棠理解她,也支持她,没对她有任何责备。祁嘉宝果然如愿以偿。
去年(2012年)她结婚了,老公是斐济籍华人叫威廉·孔,因为他长时间在国内,所以入乡随俗就成了孔威廉。他在一家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任职,他的具体工作祁嘉宝也不是很清楚,她只是知道他的收入还不错,而收入经常表明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祁嘉宝和孔威廉住在上海,离黄棠他们所在的城市也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车程。
洪静萍继承了母亲的文艺细胞,她也一直是学生干部。上大学的时候(2008年)家里双喜临门,一是她考上了北电(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尚称谓);一是父亲的领导由副转正,父亲于是成了市长秘书。如果加上北京奥运会,国家的大事,可以凑成一个三喜临门。
洪静萍的专业是电影理论,但是她在一年级结束之际成功转到了导演专业。而到了三年级结束的时候她已经内定直研,所以四年级一整年她都不必像其他的同学那样为了论文大伤脑筋。别的同学的毕业实习都在校内各老师的项目当中,而她有机会进了一个国际组合的摄制组,参与了一个国际组织在中国的一部纪录片的拍摄。
那是一个充满乌托邦色彩的民间组织在中国的一次尝试,在中原地带选择了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由一群志愿者义务教授中国的儒学经典《弟子规》,为期三个月。摄制组全程跟踪拍摄,不单拍摄教授课程的全过程,拍摄乡民在学习之前之后的变化,而且还拍摄了前期招聘志愿者连同培训志愿者的过程。其中三个志愿者成了故事的主角,他们各自的家庭也都进入故事当中,知近的亲人成了角色。
洪静萍在其中学到了太多的东西,除了拍摄本身,还有叙事结构的建构,还有对大叙事的理解,还有如何进入非凡创意的思维方式。她最大的收获是收获到一个老公,他也是这个纪录片项目的联合导演并联合出品人,他叫蒙立远。这是他回到中国以后的第一部作品。他三十一年之前由呼和浩特去巴黎学电影,如今已经有了博士头衔和教授身份,在法国纪录片导演中颇有名气。不要误会,洪静萍没有重蹈母亲的覆辙,她嫁给蒙立远是拿到了毕业证书之后的事,而且她没生孩子。
洪开元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用时下流行的称呼是所谓的“95后”,今年九月份该升高二。他上初中的时候老爸已经是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所以也可以称洪开元为“官二代”。所有“官二代”的那些特征洪开元无不具备,自信心爆棚,穿的用的无一不是名牌,有房有车有存款,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而且不把为他带来这一切的老爸放在眼里。
他有自己的人脉,他的朋友中不乏地位远在自己老爸之上的“官二代”,不乏“富二代”。他要做什么事根本不需要找自己老爸,他的朋友什么事情都可以帮他搞定。他在朋友们中间的绰号叫“洪大少”。
“洪大少”并非浪得虚名。更主要的,他不仅仅是“官二代”,他还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妈妈是本市最大的和谐公共关系公司的老板,他还有两个有钱的姐姐,而两个姐姐对自己的小弟都同样出手阔绰,尤其是大姐。大姐是欧洲一个富庶之家的继承人,经济实力相当雄厚。他的兰博基尼“蝙蝠”跑车就是大姐送的,据说这款车全国只有三辆。二姐的礼物也不逊色,全套的莱卡M9,最新款的佳能EOS500电影摄影机。豪宅是妈妈的赠予,四百六十平方米的空中花园连同全套的红木家私,房产证上的拥有人就是洪开元。
洪开元还有一样东西,就是美国国籍。他老爸是公务员,想在公务员这个位置不停地上升一定不可以在方方面面有瑕疵。而违反计划生育国策当然是很大的瑕疵。洪锦江想要儿子,又不想因此断了仕途,唯一的选择便是出国去生,去美国生。更为要紧的,洪锦江仍然一点瑕疵都没有,官照当,官照升。
洪开元这样的情形不在少数,他的女朋友陆小玫应该也是类似路数。不要怀疑“应该”两个字用错了地方,没有用错。因为洪开元自己也没能搞清楚她的美国国籍究竟是怎么来的,她自己不说,别人就永远搞不清她的底细。他问过她,她明确拒绝回答,“不该知道的不知道最好”。她的汉语说得比他要好,几乎没什么口音。口音经常会透露出属于个人的秘密。
她住在市政府的迎宾馆,已经住了至少一年以上。那是一间大套房,有一个很大的会客起居的厅堂,另有一个同样很大的卧室在里面。她的年龄曾经是秘密,因为洪开元发现她所有内衣都是红色,所以断然认定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当然不可能是十二岁,更不可能是三十六岁,他猜她二十四。而他十七岁。他经常出入市内那些高级场所,所以他知道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标房或者豪华套房,甚或总统套房。他认为她的房价应该在豪华套房与总统套房的价格之间,她整年住在迎宾馆的大套,一定财力雄厚。一年的房租足可以买一套一百平方米市中心的房子。
陆小玫身高大约一米七三,因为那也是洪开元的身高。他俩曾经在光着脚的时候背靠背比过谁高,居然没有赢家,没有谁明显胜出。陆小玫的模样介于瞿颖和范冰冰之间,皮肤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差。但这些都不是洪开元所欣赏的部分,他欣赏她不卑不亢的状态。她从来不花他的钱,两个人一起消费的时候假使前一次是洪开元买单,下一次她必定坚持她买单,洪开元无论如何拗不过她,因为她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他不让她买单她就再也不会同他来往。而且她有一个别的女孩都不具备的优点,她从不指责他做的任何事,包括吸大麻这种在法律的边界线上走钢丝的事情。
在洪开元这样的年龄,许多男孩子对性事的热情不是很大,好奇是人人都好奇,但是有了也就有了,通常没有很严重的沉迷。沉迷是年龄再大之后的事。所以洪开元对女朋友的选择与性事的优劣关系不大,尤其那些很轻易就上床的女孩,他根本不会考虑当女朋友。由于有母亲严厉的提点,他在怀孕问题上一直严格自律,无论如何不可以让女孩怀孕。
黄棠对儿子的说法很有代表性,“那些不在乎怀孕的女孩,她们的目的就是想跟你生米做成熟饭。儿子,你够聪明,无论怎样都别让那些愚蠢女孩想当然地阴谋得逞”。洪开元觉得妈妈的话对。而陆小玫对怀孕问题比他还要在意,她绝不能容忍有任何怀孕的可能性出现,实施避孕手段时她比他还要一丝不苟。
这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黄棠的一家人。不说黄棠自己,她的任一家庭成员单独提出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是那些故事说的都是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说也罢。就算我们把所有的故事略去不提,接下来每天发生的事情也会令我这个讲故事的人不断有惊喜,让我津津乐道。
虽然这是一个关于黄棠的故事,但是她身边的人太多,为了不至于引起混乱,我们还是来把这些人物做一个梳理。
时间以二〇一三年为轴线
黄棠,女,四十八岁,和谐公共关系公司总经理
洪锦江,男,五十二岁,新任开发新区主任,黄棠丈夫
祁嘉宝,女,二十九岁,黄棠长女,摩纳哥籍,商人
孔威廉,男,四十岁,祁嘉宝丈夫,斐济籍,医学专家
洪静萍,女,二十五岁,黄棠次女,EMBA,大型节目策划人
蒙立远,男,五十岁,洪静萍丈夫,法国归侨,电影导演
洪开元,男,十七岁,黄棠独子,美国籍,在读高中生
陆小玫,女,二十四岁,洪开元女友,美国籍,有钱的神秘女孩
贺秋,女,七十一岁,黄棠母亲,退休评剧演员
选自马原《黄棠一家》,人民文学出版社
黄棠,某大型公司总经理;其夫洪锦江是新任开发新区主任;长女是摩纳哥籍富商,嫁给了斐济籍的医学专家;次女是拥有EMBA身份的大型节目策划人,嫁给了法国归侨身份的电影导演;独子是美国籍的在读高中生,他的女朋友比他大七岁,是个有钱的神秘女孩;其母是一位退了休的评剧演员……先锋的马原此刻以现实主义的姿态站在生活现场,耐心地为我们勾勒了“黄棠一家”这个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表达出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度关注。马原说,“小说要从天上回到地下”。他依旧拥有那座属于自己的叙事冰山。
马原,当代著名作家,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1982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藏,任记者、编辑。同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牛鬼蛇神》《纠缠》《湾格花原三部曲》《我的祸福相依的日子》等。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马原的作品多体现了向现实主义回归的趋势。
点击图片,让诗词流淌在你的2018
扫上方二维码即为京东购书页面
点下方“阅读原文”,跳转到当当购书页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