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225 篇文章
题图:一土嘉年华掠影。
作者:阳阳妈妈,一土家长。本文来自:一土教育(ID: etuedu)
一诺写在前面:
再有一周多,新学年就开始了。昨天一土团队的成员到我家开会到很晚,规划开学典礼。是的,今年我们还去故宫。一土第一年有五位教师,到今年有二十多位。新教师里,有曾经的海淀中心学区带头人,有国际学校多年经验的骨干教师,有曾经的摩比思维馆的数学思维金牌培训师;今年三年级数学的助教,是斯坦福的高材生,同时也是第二届益桥Fellow。这也许是最多元和优秀的一支教师团队了。
下面文章的讲的是去年的蜻蜓班,其中的雨轩老师,现在就在广州一土,还有一位是李志伟老师 (清华教授说,这才是科学思维 讲的就是李老师)。说实话我真是舍不得,不过广州的孩子们有福了! 一土北京和广州校区的招生都还有部分班级开放。阅读原文链接到学校官网申请。另外一土网上家长学校对所有人开放,文末扫二维码可以看看。
正文,阳阳妈妈:
大事轻办上一土
先生和我是在2016年年初开始研究女儿上学的事情的。当时我们的女儿四岁半,在郊区家门口一个幼儿园上大班。关于北京市幼升小的政策,真可以说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什么西城区是高地、海淀区是丘陵、朝阳区是洼地啦,什么教改之后,择校模式是一对多了,多对一啦,不夸张地说,有点晕。
我女儿的户籍在朝阳区,先生和我的工作单位地址在CBD,多年朝阳区工作、生活的经历让我们更加熟悉和喜爱朝阳。先生的观点是公立学校都差不多,在哪里上都一样,不折腾。作为母亲,又是受“孟母三迁”故事鞭策过的中国母亲,直接认命到“洼地”去,不努力往“高地”上折腾折腾,似乎有一种不负责任的嫌疑。举棋不定之间,等来了一诺那一篇《你也为孩子上学发愁吗?的文章。
2016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作为奴隶社会忠粉的先生,把奴隶社会的公共号推送给我,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你不是在考虑女儿上学的事吗?看看这篇文章。”和很多人一样,我被文中一诺纵身一跃创办学校的勇气所折服,也因那句“让孩子在内心充盈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产生深深的共鸣。
但是,考验来了:在研究女儿上什么学校的过程中,我被灌输了一种自己当时深以为然的说法,就是无论是选公立学校还是选私立学校,千万不要选创新学校,因为创新学校往往理念特别好,但是没有实践,你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那么,怎么选?在左右摇摆中,我想到了一件事。
我邻居的女儿,原在北京一所非常有名的中学读高中,高一暑假一次偶然去英国交流学习的经历,让她做出去英国留学的决定。她父母非常开明,最终支持了孩子的决定。后来这个孩子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毕业,非常优秀。我曾经问过她,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的女孩毅然决定放弃陪伴在父母身边,放弃平平顺顺地通过北京重点高中考入中国重点大学的生活,而远渡重洋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自己打拼?
她告诉我,就一件事:她当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总抓着英文老师问问题,老师最初能回答,后来估计忙不过来了,就告诉她,这个问题高考不考,你不需要知道!相反地,当她问英国老师问题时,老师会滔滔不绝地讲给她听,还一个劲地追问:你听懂了吗?你还有别的问题吗?
我女儿也是个“问题儿童”,总爱问为什么,我常常被逼问得走投无路只能靠反问脱身。如果女儿将来进入到这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模式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我会不会后悔自己没有给她选择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说选择创新学校就是“做实验”,那么选择传统公立教育或老牌私立学校就会一帆风顺吗?未必吧!人总善于未雨绸缪,这可能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特点,但是,太过未雨绸缪,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也容易陷入庸人自扰而失去机会。有时候,遵从内心的声音,看似没道理,也许会是个不错的决定。另外,一土早八晚五的课程安排,对于职场妈妈来说,也很有吸引力。
于是,一个声音胜出了,我对先生说,“你是怎么考虑的,要试一试吗?”先生一脸坏笑地回答:“好啊,我来报名!”  
2016年9月1日,女儿开始了在一土的学习生活。
我所说的大事轻办上一土,是想说,毋庸讳言,教育对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但是,凡临大事,如果能屏蔽杂音,劝说自己以一种举重若轻的心态去处理,可能效果会更好。
对于女儿上一土,先生和我的节奏不尽相同,他从最初就非常笃定一土是个好选择,而我呢,有一个试试看,观察和慢慢认可的过程。
女儿在一土的成长
在一土的学习
一土第一年招了31个孩子,分成两个班,一个一年级起名小荷班,一个k班叫蜻蜓班。
大家都知道一土的一大特色是“项目制学习”,以我女儿所在蜻蜓班为例,孩子们因为有年龄优势,课程设置更为大胆,上午一节语、数、外之后,在10点到12点的黄金时间,专门开设了跨学科的项目课。下午除了瑜伽、戏曲戏剧、体育课之外,手工和绘画也是与项目制结合授课的。
学期初开设了种植园项目,学习种植番茄和土豆。孩子们在八十中院内开辟了一方小小园地,实践松土、除草、播种、移苗。后面的体力活由小荷班的大孩子接着完成。
学期中后段,孩子们自己讨论出了三个项目组,有孩子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小鸡种土豆,把项目课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拍成视频的视频组,有孩子们学习制作沙拉、汉堡、布朗尼蛋糕、豆浆,并穿着自己设计的制服为参加期末展示的家长提供午餐服务的食品组,有负责到超市、菜市场询价、购物,为食品组提供部分食材的市场组。
小土豆做的展示日餐厅模型
经过学习,三个项目组的孩子们分别提升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视频组的孩子学习了拼音、英文,还认识了不少汉字,训练了表达和表演。食品组的孩子们学习了餐桌礼仪、英文、汉字,以及如果礼貌周到地为别人服务。市场组的孩子们通过穿梭于不同超市、菜市场,记录、归纳和总结能力得到提升,个个成为心算高手。
我女儿是个小馋猫,和她两个好朋友一起加入食品组。看着她在期末展示中,虽有腼腆,但一丝不苟地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服务的小模样,我倍感欣慰。
为“顾客”介绍菜单
一土的老师
蜻蜓班的项目课是由语、数、外三位主班老师联合授课的。
英文老师是来自加拿大的Brad,孩子们都叫他“面包老师”。“面包老师”是我女儿的导师,据女儿讲,来中国已经10年了,中文说的跟中国人一样好。面包老师是一位颜值高、受欢迎程度高、对儿童心里认知程度高、授课方式逻辑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隐形高段位老师,为什么说是隐形呢?一般高段位老师都是稳重的,而面包老师在英文课上常常是又蹦又跳、又唱又叫,活泼到不像段位很高的样子。面包老师担任导师期间,我女儿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理解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Brad老师在项目课上
数学是由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陈楚老师讲授。陈老师对孩子们行为的观察细致入微,课堂风格科学严谨、脉络清晰,对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话技能的引导帮助很大。我女儿最初是靠数手指进行运算的,数得还又快又准!我问老师要不要帮助一下她,而陈老师告诉我,孩子这种情况与年龄有关,不要 push 孩子。但有意思的是,陈老师在班里带着孩子实施了银行项目后,我女儿从长期情境技能练习中自然生发了对数学浓厚的兴趣,甚至还自己制订了暑假任务,学习乘法。作为母亲,觉得这个比孩子真正在这个学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
陈楚老师在数学课上
美丽温婉的雨轩老师负责教授语文,她是我女儿第二学期后半段的导师。雨轩曾在磁场App的一土家长学校与小月校长谈如何在家做项目制学习,你能看到她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侃侃而谈。而我熟悉的雨轩老师更是一个学前家访时文静而腼腆的女孩,在课堂上似乎仅仅通过不断重复、肯定孩子的话,就能将一节课贯穿下来的引导者。她在给我女儿的导师留言中说:“感谢你让我因你而更接纳自己,因为我从你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雨轩老师在语文课上
一土项目课往往是采用浸润式双语授课,除了老师的中英交替上课之外,板书也包括了中、英和拼音。外国孩子听英文,学习中文;中国孩子听中文,学习英文;所有孩子熟悉、掌握拼音。
在项目课上,你能看到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引导、强化孩子们如何积极地表达自己,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别人,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礼貌地对他人的工作作出评价,如何心态平和地接受别人的评价。这些软技能正是我希望女儿具备的。
我曾将女儿上项目课的视频发给一位80多岁的邻居奶奶,这位奶奶是是在外交部原教育司给出国人员做外语培训,又给驻华外交官教授中文的老教授。老教授这样评价一土的项目课:“上这样的课,不可能打瞌睡,也不可能走神,而是全神贯注地参与表演。学得扎实、实用、生动,学生不累,有兴趣,好!”同时,她中肯地评价了老师们的付出:“其实这样的课对老师们的要求挺高的,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希望更多的学校能这样教学。”
女儿的变化与成长
经过一年一土的学习,我看到了女儿的变化与成长。
从敏感、害羞、慢热,变得越来越敢于尝试,越来越有韧性,抗挫能力更强了。一次在朝阳公园玩滑杆的游戏中,我女儿不敢挑战更高的滑杆,经过雨轩老师超乎寻常地耐心鼓励与引导,女儿终于勇敢地突破了自己。挑战成功后,她告诉老师,“老师,我还想再滑一次。”我们无法评估一次等待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意义,但是,学期末,瑜伽老师对女儿的评价似乎能看出她的变化,“非常勇敢,愿意去挑战自己的舒适区。虽然她会有恐惧,但是绝对的坚定,稳定。有目标她自己会克服一切去完成。”
从追求完美,做不好会急躁,慢慢转变成一经引导马上就能自我调整,还会通过重复老师或家长的话来鼓励自己,比如,“我爸爸说过,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好,练习多了就会啦。”女儿越来越享受做一个真正的小孩,自然、轻松地玩儿,没有了做“完美”小孩的压力。
有同理心,有正义感,敢于挑战权威。有一次女儿和院里的小伙伴玩套圈圈的游戏,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指责一个五岁多的小女孩,“你总是玩不好,你永远不会玩!”这时候传来了我女儿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你不能这么说她,总有一天,她会套到的!”女儿回家以后,我忍不住夸奖她做得好,结果女儿告诉我:“妈妈你知道吗,我当时其实有点害怕,我怕小哥哥会打我!”
学会赞美别人,能客观认识自己。前几天,我和女儿做了一个游戏,给班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写一句话评语。女儿的评价全部是正面的、积极的,比如小A很善良,小B很乐于助人,小C很聪明,小D数学很好,很活泼。而当说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时,她说是合作,需要加强分工合作。
女儿制定的与小伙伴的“相处规则”
一直以来,我都鼓励自己做个会爱孩子的妈妈,常常提醒自己遇事要沉淀和思考,不要仅仅出于本能去爱孩子。经过一土家长这一年,我有个体会,就是找到了一个观念一致的集体,和我一起来爱我的孩子。
一土的老师们,因着自身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心怀教育激情,对孩子有爱,又因朝八晚五地与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孩子们在一起,能非常全面、细致、准确地观察、帮助孩子,与家长一起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土是个对的选择
如果说一年前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跟着感觉上一土的,那么,一年后的今天,我更加清晰地理顺了自己的择校观,那就是:尽自己所能找一所你认可的学校;真诚坦率地与老师保持密切地沟通;家校一致帮助孩子按照她该有的节奏健康成长。
在我眼中,一土是这样一所学校:从创校之初,创始人就绞尽脑汁地筹钱,校长绞尽脑汁地提升教师,教师绞尽脑汁地爱学生,有时候甚至让家长都觉得自愧不如!
经过一年的一土时光,女儿已经深深爱上了一土,爱上了一土的小伙伴和老师们。讲两个有趣的小故事,班里一个小伙伴由于搬家,今年九月不能继续在一土上一年级了,女儿不无遗憾地跟我说,“妈妈,这么好的学校怎么舍得离开呢!多可惜呀!”有一次,我在看一土App的照片时总被闪退,就嘀咕了一句,“怎么回事啊!”正在洗澡的女儿哗啦一下拉开浴帘,顶着一头肥皂沫对我说,“那你也不能说我们的老师!更不能批评我们的老师!”
一土家长这一年,还有一个大收获,就是遇到了一伙“气味相投”的家长朋友,大家虽然经历不同,有年龄差异,却能很自然地融洽相处,成为了好朋友。
如果说一土曾是一粒种子,那么它现在破土而出了!老师们就是这珠幼苗的根,校长和其他支持体系是土壤,是阳光雨露,孩子们将会是这株幼苗茁壮成长后结出的硕果。不过,在一土,我们习惯于称孩子们为更接地气的“小土豆”。
我相信一土的未来!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放下犹豫,加入到一土的大家庭。希望能有更多的小伙伴与我女儿结伴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一土。点击下面二维码,加入一土家长学校。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点击菜单或发送 m 至后台。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