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8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永远的校长!
作者 | 徐林旗
月涵先生,梅贻琦!每每念起这个名讳,心中总会油然生起崇高无限的敬仰——
驻世73载、结缘清华53个春秋、掌校31年…...他是清华最早的学生娃,他成就了清华最大的家,他是寡言的君子,他是终身的校长,他是清华人文精神最真实的写照,他引领了那一个时代的斯文……他“没有死亡”!
生前,他没有敌人,他说因为“清华人不想倒méi”;身后,蒋公中正亲题“勋昭作育”, 万人空巷送灵迎灵,千人执绋、灵柩上覆盖着他的清华不朽的旗帜,百姓们自发立祭案、燃放鞭炮、敬献花圈;今天,他长眠在台湾新竹清华,梅园里的明眸凝视着北京自己“生斯长斯”的清华园,他是清华“所谓大学者”常青的守护神,母校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他慈爱的眷顾…...
(一)中体西用,吾爱吾庐,最早的清华学生娃
传统文化,根本中国: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远祖曾为明代重臣)的诗书人家,家教甚严、家风淳厚,从小是孝子、是仁兄,且自幼聪颖、熟读经史且善背诵,有极好的蒙学基础…后来,他的外国同学同事赞其为“博闻强记的中国儒士”,有一位他后来的“大师”同事回忆说:“他有一次对我们说,假如我们之中有谁背诵任何中国古典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少年学优,最早清华:
1904年,梅贻琦15岁入天津南开中学(前身为严范孙办的“严氏家塾”,时称“私立中学堂”),成为张伯苓高足,1908年以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并刻名于校门前纪念碑上;
1909年8月,投考“清华”,在630名考生中,以第六名的成绩(录取47名),考取庚款首批“直接留美生”,成为清华校史上的“史前生”;
家国牵挂,卓异世界:
1909年10月,梅贻琦赴美,辗转入东部伍斯特理工学院学习电机工程专业。
弟弟梅贻宝、梅贻瑞、夫人韩咏华追忆:
(1)把出国前在上海剪下的辫子寄回家;
(2)在美读书节衣缩食,把本来很少的生活费用节省下来,寄回家里补贴家用;
(3)常书信家中,以“男贻琦跪禀”之诚,问候“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慰爹娘以“男起居自知留神…所嘱谨当遵行,诸请勿虑可也”;
(4)常寄语兄弟共勉“习汉文”、“爱众亲仁”、“家人念我时,即知我念家人”……
在美国的室友同学回忆他:
(1)异常用功;
(2)暇时常背诵、深思林肯之著名讲演词;
(3)得到校长与主科教授的特别赏识关照;
(4)先后担任担任校学生会秘书、会长;
(5)于同学中人缘甚佳,众人习惯于昵称其为Mike;
(6)性极温良、从无怨怒;
(7)寡言慎行,永远轻言慎语;
(8)笃信基督教,每周赴教堂;
(9)学业成绩优……后来伍斯特大学授其荣誉博士学位!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1915年春,梅贻琦回国,9月受周怡春校长聘教数学、英文后任专教物理讲师;
1926年被教授会公选为首任教务长;1931年,众望所归,他临危受命,成了清华人的“标准”校长,后曾帅位西南联大、也曾创办台湾新竹,终生之任、奋不顾身!
吾爱吾庐,毕生服务清华是梅贻琦先生最自豪的“杰作”之一,原本谦逊至极的梅校长,在清华建校30周年述谈时竟也“自矜”之情溢于言表:“琦自1909年,应母校第一次留美考试,被派赴美,自此即与清华发生关系,即受清华多方培植。三十二年来,从未间断。以为‘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之喻,琦于清华,正复如此。”
金德年先生书法作品
(二)寡言君子,标准校长,清华园里最大的家
他成就了清华园里最大的家
他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坚持“教授治校”、“学术独立”、“通才教育”方略,使校政井然有序、无为而治,他更以君子之言传身教,开创了清华黄金时代,他主导了西南联大奇迹。他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的14位,在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之外,涌现出了叶企孙、潘光旦、顾毓琇、陈岱孙、冯友兰、吴有训、陈省身、钱锺书、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一位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
标准校长,勇者无敌
1931年,清华“三赶校长”风波之后曾长达11个月无校长,学生会曾公开发表了针对未来校长的五条  “清华人选标准”:
(1)无党派色彩;(2)学识渊博;(3)人格高尚;(4)确实能发展清华;(5)声望素著。
清华幸甚,梅贻琦来了,这位“生斯长斯、吾爱吾庐”的“清华最早的学生娃”,是这个标准的完美诠释:
他曾任国民党中执委,但他无党派之私,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都是他的娃,以至于他的家里、车里曾经是学生共产党人的庇护所…他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近乎每周都要礼拜,可其行教之纯然竟至多年相处的同事未必知其信仰;他学识渊博,中西融通、古今贯通、文理汇通,他是清华大师的典范;他人格高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君子化身,是西哲叹为观止的绅士,在清华,他没有敌人;他一生心无旁骛、只做教育且只做清华的教育,他确实发展了清华;他声望卓著,世人称其为“万世师表”、“一个时代的斯文”。
寡言君子,修己安人
1941年清华三十年校庆的时候,欧美名校曾给清华发来了“东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的贺电,梅校长则在《大学一解》一文中透彻的阐释了《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人生,借夫子之教“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明确培养“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一己之修明”之全人格君子之教育宗旨。
言传身教,梅贻琦先生以“寡言君子”之示范,行胜于言,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校训深深地铭刻在清华园辉煌的历史星空中,至今熠熠生辉:
他是寡言君子,少说多做,行胜于言,他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陈寅恪说:“假如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活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他是谦谦君子,他坚持民主治校,当社会各界盛赞其治校之功时,他说:他只干了些给教授们“端茶倒水”的事儿,他说自己像京戏里的“王帽”、只是“运气好,搭载一个好戏班子里”而已。
张子高教授盛赞其“有容德乃大”的民主风度,他的口头禅是: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他是大爱无疆的君子,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深情的说:做领袖的人或使人摄服,或使人悦服。梅先生以爱为教育出发点,令人悦服:他爱学校,所以把一生献给了清华;他爱国家,所以在抗战时把他的儿女都送到远征军去;他爱同事,所以待人一律一视同仁,从不疾言厉色;他尤爱青年,所以在每次学潮中都以自己的力量保护学生…
版画:梅贻琦校长铜像

(三)一个时代的斯文,“我先民中体西用之理想”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先生在台湾溘然长逝,蒋公中正亲题“勋昭作育”, 万人空巷送灵迎灵,千人执绋、灵柩上覆盖着他的清华不朽的旗帜,百姓们自发立祭案、燃放鞭炮、敬献花圈…举世诵哀,由蒋经国、王云五、蒋梦麟、王世杰、黄季陆、梅先生旧友学生等数百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祭文》泣曰:
维年月日。治丧委员会同人,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致于故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月涵先生之灵前泣曰:
呜呼——天之将丧斯文欤?胡夺我先生之速!人亦有言:死为无物,惟圣与贤,虽埋不没,如先生者,其庶几乎。
先生学比渊澄,道同岳峙,仁者爱人,作育多士。
先生粹然儒者,躬行身教,对国家之贡献独多且要。与并世诸君子比,华若未逮,而实则过之。卒也,诸君子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亦未必不杂其私。而国人之尊仰先生,翕然称之,盖无智愚,通朝野,乃至白叟黄童,胥无异词。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于先生见之。
先生生平尽瘁国立清华大学,虽于国家危难之际,两度出长教部,而兼领清华如故。人有恒言:见果知树。五十年来清华人才之盛,堪称独步,贡献之多,尤彰明而昭著,斯非幸致,实耕耘者心血之所倾注。先生之行谊,本乎中国文化之渊源,而学术则造乎西洋文化之峰巅。观乎先生之型仪多士,我先民之中体西用之理想在焉。
今世以有无原子科学设备,为衡量一国文野之准绳。先生忠爱国家,殚精竭虑,奋不顾身,为国家提供此一需要,使中国崛起而与于近代文明国家之林,厥功之伟,莫之与京。中央研究院院士之膺选,学界引为殊荣。孰意,先生竟不稍留而遽殒其生,终天遗憾,岂天之将丧斯文!
请为公歌: 公有自来来自天,天风吹堕浮山巅。驱龙耕烟种芝田,森然万玉笋联班。 水木清华生紫烟,老干槎枒铁石坚。下视桃李任蚩妍,要与松柏共岁寒。 泠然玉屑霏帘纤,空山月落独飞还。观化化及本自然,好留清气在人间。 江潭摇落水缏娟,荔丹旧黄羞公前。美人如花隔云端,瞻望莫及涕泗涟。
—THE END—
作者:徐林旗,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首席课程研究员,清华百年树人文化促进基金项目公益总干事,转载自i清新书坊(i-QXSF)。灼见经授权发布。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MORE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