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翩然起舞,来自堆糖 (duitang.com)。
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都是:木思黑。看作者在奴隶社会发的其它文章,请回复“黑黑”。

这是为了加入奴隶社会的超级妈妈群写的自曝文。这个入群门槛设得有道理,只有知道别人生命中发生过什么事情,才能建立起深层的连结,才好沟通交流。女儿读完以后说,你暴露自己啦,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了,我可从不在自己作文里写真心话让你看,哈哈……颇有她在暗处我在明处的感觉。不过,比她多活三十年,我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的心都像核桃一样,外表坚硬包装严实,打开一看其实都差不多,除了坏掉的。我无非是打开了一个不那么大不那么饱满的普通核桃而已。
切入正文,核桃要说话了。
有时觉得我简单的人生中充满了局限,没有那么精彩出色,更不能讲随心所欲。但是人生无往不在局限中,不管是豪宅和住蜗居,都是个有限的空间。谁又不是如此呢?死亡就是早就设定的天花板。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在设了局限的空间中起舞,尽量活出自己的精彩。

专业与职业

我中学在湖南一个小县级市,教育质量平平,证据是文科班上几届均无一人能上本科线。没有对照物参考,填志愿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听命于从事政法工作的老爸,放弃了本来想报的武汉大学中文系,报了在本省都不算重点仅为一类的政法大学,觉得能考上那个就不错了。后来才知道,分数上北大也是没问题的……不管怎么样,学了并不喜欢的法律,上了个专门性大学,都是点小遗憾。最近我还和老公说,如果重新选择我肯定不会选学法律。他说这多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啊。可我觉得学别的专业一样能锻炼。不过,有次和一个新华社老记者聊天,人家一语中的,法律和中文、历史没多大差别。说白了,专业本不是个局限,关键还在自己。
当年的大学同学就业途径大体两类,一半进机关,另一半当律师或在公司做合规法务等。每次聚会,后一半总力劝前一半辞职。对公务员这个职业,社会上存在很大偏见,但是一个社会,政府总得有吧,总得有人干活吧,干活的人素质还得高点才行吧。贪官固然有,也只是少数,大部分是我们这种拿不多薪水勤勤恳恳干活的。如果长期低薪水零福利高要求管理僵化,最后能打造什么样的公务员队伍不好预测。不过从个人来讲,首先得认清这个职业的局限和自己的志向。最近网上流行个神回复,把抱怨薪水少却不辞职的公务员,比作抱怨嫁错人但已经年老珠黄的大妈。照我看,即使是没嫁对人,抱怨有啥用?自己当年选择这个职业或者老公,必定有自己的理由。现在觉得不合适,要么换职业要么换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体制的局限一目了然,即使有能力有抱负,发挥的空间并不那么大。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同样学历能力,不及同学的所得税是真,更别说人家提的财务自由了。另外不自由,处级以上就不可以因私出境,想看看大好世界都没门。但平心而论,体制自有其稳定感、触摸社会发展的存在感,把活干好的小成就感,还能满足或许虚无的社会责任感。利与弊都在那里,就看你怎么选择。如果想换就把抱怨变行动,自己想好了朝那个方向努力。如果不换就安心呆着,在打理好工作之余,找到自己的精神生活乐趣。毕竟没有哪个工作没有局限,而再好的工作,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爱情和婚姻

最近看一诺提到的《三十岁以前别结婚》,吓了一跳,我二十四岁结婚,岂不是错过生命的灿烂了?仔细想想,人生各不一样,我结得早,也没有什么不好。虽然失去单身的自由,但是得到了安稳的幸福。
年轻时对未来充满憧憬,还想不知将来会有怎样的繁华。到毕业后才发现,最好的恋爱时光真是在大学,相同年龄、教育背景的人那么多,心思相对单纯,还有充足的时间考察品行。毕业后身边单身男青年素质整体下滑,放眼一望,倒是某同学三观相符,安稳踏实,有话可讲,自然而然就发展了下去。当时觉得他合适我,而结婚十几年,也并没有觉得有谁更适合。
其实感情更重要的是经受岁月的考验,要在一起吃过很多顿饭,过很多日子,经历很多事,才能真正成熟。我们性格并不太相同,我是水瓶的创意多多和不安分,他是处女的整洁有条理怕变化,星座配对中最不看好。但是成熟的感情,必然是要学会相互包容,求同存异,顶多是他想看碟我想散步,那就互不干扰,各得其所。有时也会处心积虑地说服他跟我去旅游,而在旅游中,我的随意改变行程总会遇到他的阻力,转念一想,有人托着底也够安稳舒服,倒也没有那么大的束缚感。
婚姻带来了大家庭。公公婆婆和我们同住已经十年,并且还将继续居住下去。性格习惯不同,倒也住得和睦。有人说这样多没有个人空间,但是既然因为各种原因必须住在一起,就得好好相处。个人空间虽少一些,但也不用担心下班到家晚饭没有着落,还可放心地偶尔晚上出去和朋友小聚。得失就在于怎么看。

生娃和教育

由于身在政策所限范围内,仅允许生娃一枚。这是我的一个小小遗憾,有那么多的爱心和对儿童教育的丰富研究,多养几个孩子实践一下多好啊。每次女儿嫌我讲的童话幼稚时,我就恨不得再生一个娃来当听众。不过,既然有了家长身份,责任重大,就把教育当成功课好好研究了下。经过漫长的研究最终表明,自己活明白,才能去引导孩子。因此,孩子成长这十年是我自己迅速成长的十年,到现在基本做到比较成熟淡定从容了。不再拘泥具体育儿技巧,大道至简,把握三点:做好自己,家庭和睦,亲子沟通无障碍。
女儿小时候淘气得像个男孩,上了小学,逐渐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中,成为标准好孩子。学习好体育好,爱读书爱画画,多才多艺,乐观开朗自律善良,连年高票当选中队长……但传统教育的不足也显现,过于拘束,追求完美,太听话。我所做的,就是把传统教育所带来的约束往另一个方向拉,鼓励她不重视学习成绩,不迷信权威。让她尽量做自己,培养自己的想法,高兴地看她在家里犯傻任性胡闹。去年一年带她参加了自然之友亲子团,收获很大,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美的感受力增强,也更多地打开了自己。
现在,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对我长相的评价:“妈,别担心,长得丑有好处,老了以后不会觉得太难受。”对我教育方式的评价:“你那些育儿书我都看过了,你用了哪些方法我都知道,不会听你的。”(最后承认我的方法还是有点用)。对考前复习的评价:“考试不就是为了检查你学得怎么样吗?如果用复习来应付考试,有什么意义呢?”考试前一晚我们疯狂地去看相声演出一直到十点,成绩也没啥影响……教育体制的大局限不能突破,但如何成长,仍有自己的空间。

成长和缺陷

在身边的人看来,命运对我挺眷顾。学习工作婚姻孩子都算不错,每天能把平常日子过得风花雪月诗情画意。但是,我相信命运从来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些方面给你多,那些方面就给你少。
我最大的缺陷是视力不好。在父母姐妹眼睛都好得不得了的情况下,却赶上了先天性高度近视的小概率事件。三四岁时和奶奶坐在家门口,奶奶问我附近的小路上路人手里拿的菜苔有没有开花。看不清的我,随便编了个答案说有,记得慈祥的奶奶怜悯地叹了口气。上小学坐一排也看不清黑板,基本靠自学。10岁开始戴眼镜,起步1000度,之后继续上台阶。小时候家住在农村,父母很为我担忧,这样的身体在农村怎么办?唯一希望我将来能找个工作自食其力,免得嫁个种田的,成天操劳吃苦。现在想想,其实我已经超标准实现了他们的希望,算是赚了。否则,或许就成了刘小样或余秀华。
疾病给人的压力是没得过的人难以理解的,这事儿给我的成长过程带来很大苦恼。比如自卑感,总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即使上了大学即使找了别人觉得不错的工作,仍然不能改变。直到后来才发现,其实人家也并不那么关注你的弱点。又比如体育很差,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和游戏。还比如工作的选择,曾经面临一些机会但是放弃。比如忧郁,害怕老了会看不清东西,害怕失明……
其实近视不可怕,关键是怕眼底病变。然而高度近视基本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无药可治,唯有延缓。曾经很多次的低沉,也陷入过有惊无险的低谷。经历过紧张惶恐,也终于平静释然。突破这个局限,是因为有一天终于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难受的地方,谁的人生也不圆满。而且,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死既然会必然到来,病和死,甚至不知谁先到来。既然没有来,就要过好每一天。
因此,在看到奴隶社会上那篇《找回半边身体的故事》时 (发送“半边”获取),万分感慨,疾病和挫折如果正确面对,可以让人淡定从容,更加强大勇敢。身体或许有局限,但心灵不能给自己设局限,甚至可以借此突破更大的局限。
这些都是人生的局限,而我们仍要在局限中起舞。
我认同高晓松说的,“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在这个体制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同理,那些抱怨身体不好影响前途的,即使身体强壮也未必有多大成就。因此,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我不抱怨任何局限,因为对生活热爱还来不及。爱自然,爱写作和画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即使时间和身体经常不自由,仍可以随时感受到美,进入心灵构建的美好世界。有一堆“无用之用”的乐趣,喜欢研究各种雕虫小技,重点研究过的有足底按摩、穴位养生、近视治疗、家庭装修、儿童教育、糕点烘焙、金融保险……在遇到沟通问题时研究了心理学,在人生低谷时去学了古筝,现在还有好多想学习和研究的新东西。
虽然杂而不精,不过如果失业,随便发展一门都是可以养活自己,更何况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相应已经得到了提高。因为这些,我的生活也就充满了乐趣。就像即使不能周游世界,但我可以独创出自己的胡同游路线,把教堂、寺庙和咖啡馆连起来,感受不同的建筑美学和文化氛围。在经历岁月的修练之后,发现唯有对生活的爱,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对美好的坚守追求,才是使人忽略和忘却局限的方法。
在这充满局限的生活中,借由这些,我们仍可自在起舞。不求喝彩,只要属于自己的精彩。

奴隶社会一周年精选文集《女神 经》已经开始预售了,查看详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
近距离沟通,可以加 nulish1 微信好友。
没读经典老文章,你知道你错过了什么吗?发送 m 获得以前的热文目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关注我们 (搜索 奴隶社会 或者 nulishehui):
觉得好,鼓励一下作者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