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微博充分证明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又是一个中文断句不及格的孩子。

果然,这条微博炸出了许多人的糗事回忆……讲道理,论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就服你们!
前方爆笑预警
“好好起名字”系列
别谦虚,明明是你更厉害!(其实是男星佟大为的妻子诞下女婴。)
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

啧啧啧!好好的名字被你们搞成这样……

“学渣才这么断句”系列
听说,学渣都是这么断句的↓
“七个葫芦娃船”和“七仙女船”表示不服!(应该是“郑和 七宝 宝船”。)


白尼(泥),是不是还有一个叫“黑土”的?(应该是“小 哥白尼”,人家明明是伟大的天文学家。)

(男主角叫“夏洛”,“特”是副词。)
就这智商,基本告别文学了。
“吃货式断句”系列
“吃货”们断句是这样的↓
人家侵略者要的是土地!土地!“瓜分”才是一个词!但是,不管是地瓜还是土地,都不能分给你!
比“断句”更绝的,叫“断字”
答应我,以后千万好好写字……
老师才是最惆怅的那个……

再不好好写名字,这就是你的“下场”。

其实,不光是现代汉语容易出幺蛾子,古代汉语更是如此。
在数千年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言时代,总觉得断句基本靠“默契”。
其中最最经典的莫过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句话,你会念吗?
多简单,不就是念:
奉天承运 / 皇帝诏曰
其实,应该这样断句↓↓
奉天承运皇帝 / 诏曰
第一个使用这句开场白的皇帝是明朱元璋,他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并开始在圣旨中使用。历代沿传,才形成了我们常听到的形式。
怀疑我们以前都看了假的影视剧……
来源 | 中国新闻网(微信号: cns2012)
编辑 | 陈茜 黄慧莹
校对 | 黄黎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