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州2家大医院都收治了
因为同一种虫子进入颅脑,

从而引发疾病的病人!
虫子被取出的时候,
竟然还是活的!
究竟是怎么回事?
癫痫发作?竟是虫子作怪!
“2010年的一天中午,我在昆明的工地睡觉,醒来时,工友说我发病了,在抽搐,我当时一点感觉和记忆都没有。”
35岁的男性患者邓均(化名)回忆,7年前他第一次发病,之后他感觉四肢酸痛,于是去了深圳一家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其颅内有病灶,结合寄生虫抗体检查,诊断为脑裂头蚴病。
之后长达将近7年的时间,邓均就是在不断地住院服药和工作中交叉度过的。3个多月前,邓均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但虫体位置较深,离功能区较近,该院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建议他定期复查,寻求最佳手术时机。
“11月下旬,患者来院复查时虫体往外挪动了两厘米多,靠近大脑皮层位置。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手术时机。”
吴杰说,近日,在全麻下,通过术中导航,顺利为患者实施“右额部脑裂头蚴取出术”,一条长约8厘米的白色活体裂头蚴被取出。
无独有偶,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也收治了一名脑裂头蚴病患者。
患者小雨(化名)在3年前就出现了好几次癫痫发作,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时在脑部发现了一个占位病变。经过药物治疗,病变始终未有明显好转。
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后,几位专家对小雨历年的检查进行了排序分类,对头部影像学检查逐一分析后发现:患者颅内的病变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了位置变动,从最初的脑干左侧开始,后出现在脑干右侧,最后到了脑干的右后方。
该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袁小平分析,可以在脑内“走动”的病变,可以考虑的疾病不是很多,其中首先考虑脑寄生虫感染,而又以脑裂头蚴病最为常见。
小雨的血液和脑脊液样品测定结果,肯定了专家们的意见:裂头蚴抗体为阳性。

该院神经外科医生团队采用微创锁孔手术,以微小的创伤取得手术成功。3个小时后,一条长约7厘米的如同白面条一样的虫子从女孩脑袋里被“抓”了出来
这些饮食习惯要改变!
这到底是什么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副教授闫振文介绍,裂头蚴学名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猫、狗的肠道中
虫卵随粪便排出,并在水中孵出幼虫,幼虫被剑水蚤吃后,便继续发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
当人进食了未煮开含虫卵的水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虫卵先是在人的肠壁上吸附,然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
“小时候在湖南老家农村,都是喝生水。上小学时,还很喜欢跟小伙伴们一起去家附近的小河里抓螃蟹,抓到螃蟹后我们就把它的腿生吃了,味道咸咸的,还挺好吃的。”邓均说,自己还比较喜欢吃爆炒青蛙。
“脑裂头蚴病较少见,依寄生脑内部位不同,可有阵发性头痛、癫痫发作、抽搐、偏瘫、肢体麻木、昏迷、喷射性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闫振文警告,预防裂头蚴感染,一定要管住嘴,特别是不要吃未煮熟的野生蛙类和蛇类。
撰文 |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李秀婷
编辑 | 陈茜 洪鑫
校对 | 吴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