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可以订阅哦
国外医学动态|引产失败的界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孙祎赢 供稿
研究背景
活跃期停滞诊断标准已被广泛接受,但“引产失败”的界定尚不明确,临床有以潜伏期时长界定者。然而在没有孕妇及胎儿因素的急诊剖宫产指征情况下,引产者潜伏期应持续的最短时限,尚无固定标准。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初产引产的产妇,潜伏期时长与孕妇及围产期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美国25家医院2008年至2011年产科分娩孕妇队列。研究对象为接受引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与之前的研究一致,本研究从宫颈管消失、开始使用缩宫素且胎膜已破认为潜伏期开始,宫颈口开大5 cm定为潜伏期结束。分析了潜伏期时长(按连续变量和3小时分类变量分别分析)与以下不良结局发生的关系: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绒毛膜羊膜炎等、围产结局(围产儿发生抽搐、脓毒血症、骨折及神经损伤、脑炎或死亡等综合发生率)。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孕妇共10 677例,绝大部分孕妇(96.4%)的潜伏期长达15 h以上。虽然超过40%潜伏期达18 h以上的孕妇最终仍经阴道分娩,但潜伏期时间越长,最终剖宫产的可能性越大 (P<0.001,连续变量和分类独立变量),且孕妇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增加,如产后出血(P < 0.001)及绒毛膜羊膜炎(P < 0.001)。但是大多数围产儿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没有随潜伏期时长增加而变化。
结论
大多数引产的产妇在使用缩宫素及破膜后至少15 h进入活跃期。随着潜伏期时长的增加,孕妇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增加,尽管增加幅度较小,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提示,初产妇使用缩宫素及破膜引产后的15小时内,仍处于潜伏期,不宜剖宫产终止妊娠。潜伏期超过15 h后的处理,需结合产妇的具体情况及产程进展的其他因素。 
文献来源:Grobman WA, Bailit J, Lai Y,et al.Defining failed induction of labor. [J].Am J Obstet Gynecol,2017 Nov 11.pii: S0002-9378(17)32321-9.DOI:10.1016/j.ajog.2017.11.556 
稿件审校:高雪莲   张馨月
微信编辑:张馨月
往期回顾
期刊订阅
1、微信商城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微信商城,订阅《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
订购邮箱:[email protected]
3、网上订阅
登录  “中华医学网” 在线订阅最新期刊
网址:http://medline.org.cn/mall/show.do?commodityId=29
4、邮局订阅
 您也可以到当地邮局订阅《中华围产医学杂志》,邮发代号:82-887。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