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关于用药宝典的文章,其实犹豫过要不要写,不想写主要是觉得这些错误太明显,而且大部分都是我这些年反复唠叨过的,但后来看到微博上很多人还真把我的吐槽时贴的图片当成真的宝典转走了,所以还是降低了辟谣门槛写了那篇稿子。
没想到的是文章阅读量还出奇的高,但同时也引来了很多谩骂,不少还是来自医护人员。其实也不奇怪,因为那份宝典确实是儿科医生们惯用的做法,家长去医院看到医生也经常就是这样做,所以医生和家长们才会一致认为这个总结很经典,才形成了这次朋友圈刷屏。
我能理解那些来谩骂我的医护人员,如果回到10年前,我也会认同那份宝典里的用药,因为当年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上级医生也都都是这样教的,我也没有怀疑过这些知识是否可靠,直到我通过网络重新认知了循证医学,开始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并查证既往学到的那些知识,才发现那么多习以为常的知识其实是谬误。
但不是每个医生都有这个际遇完成这个观念的转变,那张错误的宝典之所以被那么多医生认同,根源在于我们的医学教育体系和医生的培训机制是有问题的,我以前写的那篇《中国人为什么得不到靠谱的医疗》详细说过这个问题,也正因如此,才造成了孩子去看医生,总是要担心被做本可以不做的检查,吃本可以不吃的药。
可悲的是,对于现状,很大一部分医生是不承认有问题。他们既不看最新进展,也不看国外指南,甚至国内的指南也不看,看病开药要么看别的医生怎么开,自己上级怎么开,或者完全听医药代表的推销。他们认为老师是这样教的,上级也是这样做的,所以这些就是对的,碰到上级说得不一样时,也是和普通家长一样不知道该听谁的,只能凭感觉走,而不会自己去核查,也核查不了,因为看不懂文献,也分不清证据级别。
另一部分医生,他们看懂了证据,也承认这份宝典有问题,但还是会为这些错误的做法做辩护。比如会说孩子生病来了医院,你要是不开点药会被打死的每天看几十上百个病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解释病情让病人接受不开药啊挂号费这么一点,如果不开点药做点检查,只能喝西北风了。这些确实都是事实,现在的很多医患问题,其实根源还是体制问题。
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医学教育有问题,所以很多医生可以以此为由为自己的知识落后做辩解,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医疗体系有问题,很多医生也可以此为理由给自己的乱开检查乱开药做辩解。这些辩解的理由很大程度上也是成立的,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医生如果没有向病人提供专业的诊疗,依然还是会失去患者的信任,并产生医患矛盾,而患者的发泄对象肯定还是医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伤医案那么多。
所以,医生如果以体制的错为自己的错去做辩解,是不会有出路的,如果改变不了体制,只有改变自己,否则就只能一边抱怨体制,一边成为这个体制的维护者。这一点我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那时候我就写过一篇《中国医生的救赎》,读了那篇文章,也就不难理解我这几年所走的路。
是的,公立医院的医生,只有先在医院里好好磨练自己的临床能力,积累临床经验,同时保持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尽力为自己的病人提供更专业、更可靠的医疗服务,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也能降低自己遇到医疗暴力的风险。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了医患直接交流的机会,医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可靠健康知识,提供可靠咨询服务,为自己及积累口碑和个人品牌。当知晓并认可你的病人越来越多,如果病人来医院求你加号,不是冲着你所在的三甲医院,不是冲着你诊室门口挂着的专家门诊几个字,而是冲着你的水平和口碑而来,那无论你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会有生存空间。
努力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做一个对能帮到病人的医生,成为一个有病人追随的医生,才有机会成为自由的医生,这是中国医生的出路。转发那张错误百出的用药宝典,或者为那张宝典的错误辩护的医生,是不会有出路的。
在公立医院工作了12年,从住院医师做到独立带组的副主任医师,我在4年前开通这个微信公众号,2年前这个账号的读者超过了14万时,我选择了离开公立医院,创办了现在的怡禾。
怡禾通过筛选那些有循证意识,有服务意识的医生为大家提供咨询、课程服务,让很多家长受益,也让很多医生成为家长们追随的医生。在怡禾上,只要你能保证咨询质量,你可以为自己的服务自由定价,很多医生能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了比在工作医院上班收入还高的收入,也就获得了更多选择的自由。
自由从来不是没有代价的,如果只会抱怨不学会改变自己,什么也不会改变。如果你在三甲医院工作满5年,对自己的专业有足够的自信,也愿意服务好用户,你也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注册成为怡禾的医生,说不定就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