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第236位讲者:苏海德
(Soul Htite)
点融董事长
非常高兴来到这里,我叫苏海德。今天来跟大家聊聊金融科技。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听说过金融科技这个词,听说过金融业正在发生的变革。
我在金融业的技术领域从业23年。大约五年半前,我搬到了上海。和我的朋友郭宇航一起创办了点融网,如今,它已经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科技平台之一。
我们今天的成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通过日积月累慢慢转化而来。
互联网的发展:从信任到共享
25年前,当时唯一的资讯来源就是报纸或电视,此外无它。后来出现了互联网。记得我访问的第一个门户网站是雅虎,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在电视上,我只能被动地收看频道内容,而在雅虎网,我可以选择观看,我可以了解葡萄酒、了解电影、了解体育运动。
几年之后,我们见到了另一种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我不需要通过给定的形式去了解信息,我可以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就是谷歌和百度。那曾是我在大学做研究时,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利器。
整个社会开始更多地信任互联网。
想想看,如果当初有人跟你说,把5000美元汇给一个离你很远的地方,给一个叫亚马逊的网站,那么他们就会给你送台电视机过来。你会对此作何反应?
再想想看,如果要某个人去信任某种全新的事物,相信他能获得更好的服务,拿到更低的价格,或者买到质量更好的产品,而前提是把钱汇到某个素未谋面的地方。这个人会作何反应?
可以想象的是,网络需要人们的高度信任,而且会一直这样下去。
如果你回顾过去的25年,你可以把网络想象成一个新生的婴儿,你要去教他,信息就是这样,门户就是这样。等他长到七八岁大,长到十岁大的时候,他会开始向你提问:
“嘿,爸爸,这个怎么用?那个怎么用?”
那就是谷歌。
接着,他会自己去处理事务。然后你送他去上大学,他在那里见到其他像他这样的学生,他开始和他们共同思考问题,这和我们目睹的转变一样,这就像人的成长变化。
如果你教某人做很多事,然后你把他放到一群人里,他们接下来就会问道:
“那好,我们有头脑,我们有想法,我们能不能一起做点事?”
这就是共享经济。
我把点融与Uber、Airbnb、滴滴相提并论,因为我们都是共享经济模式。Uber或滴滴,分享的是打车的资源,我们分享的是什么?我们分享的是优质借款人能带给我们的机会。
科技的发展:从获取数据到利用数据
在这样的历史变革形势下,只有带来巨大影响的事物才能驱动变革,而驱动这场变革的就是数据。
据IBM统计,当今世界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的两年内产生的。
我来解释一下这意味着什么。
每天我们会产生2.5艾字节的数据。这相当于长达90年的高清电视内容。如果你的奶奶有90岁,把她一生想象成一部电影。那就是我们每天产生的数据量。
数据一直都存在着,并不是由某种机器所制造出来,而是我们创造了能够获取数据的技术。
你是否喜欢酒,你早上6点起床还是10点起床,你是否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畅饮,这种数据一两百年前就有了,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去获取它,我们没有办法把它存储到一台超大的机器里,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办法把数据安全分发给那些能够分析它的人。
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移动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得以获取数据,获取数据是很重要的。
当我问别人:“你觉得谁在获取你的信息?”答案通常是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
不,不,不,不。
大家都在获取你的数据。如今,世界上的每项业务都离不开数据,没有数据,这些业务就无法开展。当然,作为消费者,你们会紧张:
“你要用这些数据做什么?”
 “如果它被人黑了怎么办?”
 “如果你收集的数据有误,而我却无法修改怎么办?”
在此,我请大家放心,使用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关乎客户利益的业务。我们将看到海量的数据会驱动一切。
在15年前的中国,如果你需要借钱,要想让银行接受你的申请,你要有一处房产,或者一辆车,或者一种抵押品。当然,你要承担10%的利率。
但如果你既没有房,也没有车,没有抵押品,你就要付60%的利息。想象一下,一家中小企业要付60%的利息。它要做什么业务才能拿六成的收入去还利息?
这种方法并不现实。
在美国,银行把人们的信用分成不同等级。人们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据此支付10%、11%、12%、20%、30%不等的利息。为什么?因为银行掌握了大量关于借款人偿还能力的数据,这对金融机构是有利的。
而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诞生,是因为这里有消费者数据。金融科技并没有在欧洲普及,在新加坡也没有像在中国这样普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场,就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消费者数据。
例如,在我们向借款人放贷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他是否卷入了诉讼案。我们并不会查阅所有的诉讼案,但是我们可以连入所有上海公布的诉讼案数据库。如果你名列其中,那么抱歉,我们不能贷款给你。
诚然,获取数据是绝对值得的,这样我们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银行错失了什么良机?
我不想把金融科技目前的态势称作一场革命,更愿意将它视为一次转变,就像是世界上的任何转变那样。总会有人错失转变的良机。
在无线技术普及前,至少是在美国,电力服务公司接入了千家万户,人人都用上了电。他们本可以轻松加装一条提供网络服务的线缆。但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业务是提供能源,并且只提供能源,于是他们拒绝拓展项目。
结果是康卡斯特、AT&T等网络提供商就抓住了机会,率先铺设另一种线缆,从头开始再建了一套基础设施。今天,康卡斯特和AT&T都是市值极高的公司,比那些供电公司更有价值。
历史上曾有很多像这样错失机遇的先例。
另一个例子是电动汽车。通用汽车公司早在50年前就开始研究电动汽车了,但我们一直在等,直到一家叫特斯拉的公司打造出了高品质的电动车。
因此金融领域的转变,所影响的不只是金融。
在我小时候,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类似于医患关系或者师生关系。然后,人们开始使用网络,他们不需要去银行了,银行和客户间的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疏远。
支付公司填补了这个空隙,扮演了互联网服务公司的角色。银行还在高兴地说:“阿里巴巴在我行有个大户头,PayPal在我行也有个大户头。”
可他们并不知道人们用钱去做什么,他们并不知道你用钱去在eBay上购物,或是在京东网上购物,到底是买书、买酒还是旅行。
所以银行变得就像是基础设施,和为我们供电的公司、公路建设公司一样,这对银行来说非常危险。
如果你不了解客户想要什么,那就不能预测未来的业务前景。
银行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他们既有拿得出钱的人,也有需要钱的人,然后从中为双方牵线搭桥。我们称之为资产负债表贷款。
银行是资本转移的地方,首先就是要弄到资本。为了说服那些投资人拿出钱来,银行会承诺说:“你会有5-6个点的利息。”投资人把手里的50亿交给了银行这个中间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50亿元,于是它开始寻找优质借款人来放贷。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仍旧需要支付5%或4%的利息;赶上经济大好,银行获利20%,他们照样只需要支付5%的利息。但是投资人和借款人社群之间并没有建立联系。于是我们看到了2008年发生的事,一场资产证券化引发的金融危机。
诚然,你可以化解危机,可以制定规章制度约束那些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人,而且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这些规则。
但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来自银行自身。
人们认为资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而我们认为,机会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借款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机会生产者。
在点融,我们如何把借款人带到投资人面前?我们对投资人说:“如今我们拥有非常全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研究这个人,分析他,要给出他的所有属性,然后我们为你提供各种工具,供你选用。你可以贷款给甲,或者乙,或者丙,或者丁,你不喜欢?(那就不给。)”
我们并不能向任何人承诺他一定能获得资金。但人人都能投资,无论是银行、公司或是个人。而业务并不会因为某个环节上的失败而导致全部崩盘或金融危机,因为它是完全透明的。

这就是点融的模式。
我们并不是率先提出这种理念的人。纽约股票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都是金融科技平台,和我们的市场借贷是一回事。你之所以在上交所购买股票,是因为你有股票相关的数据,虽然你并没有见过那些公司。
这是完全相同的模式。我们也在这么做,只不过是在更小的量级上。当某个公司IPO上市的时候,动辄会达数十亿美元,公司会从资本中获益。我们相当于在为中小型企业来一次小型IPO。
谁将决定金融业的未来?
人们都会问我的一个问题是,金融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我想当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心里想的是:谁来决定金融业的未来?
是VIP客户吗?或者是对银行不满的人?或者是已经用上移动终端的人?
如果认为这些人能决定金融业的未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金融的未来将由大众决定。
世界上有70亿人,依然有数以亿计的人连手机都没有,他们连晚餐是否有着落都不知道。而我们需要去帮助他们创建基础设施。
就拿我们的手机来举例,你把它拆开后,会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参与了制作。两年前,有一家制造小型音量控制器的公司找到我们,他们生产iPhone上的这种设备。这家公司向我们申请借款,因为他们需要现金在月底给员工发工资。
想想看,那些为苹果8、三星10、或华为13提供零件的中小企业筹不到钱。那些都是我们人类文明中最好的产品,可他们却筹不到钱,为什么?
因为银行喜爱大型供应商。但其实这是一条产业链,一个供应商为另一家供应商供货,以此类推。背后始终都有中小企业的支撑。银行偏爱那些上层的人,却无视底层的人。
我们点融的模式,关注就是底层的人。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新产品,我们创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系统,让我们可以追踪各个制造商之间的交易。
结果就是,当银行只关注15%的客户时,我们可以照顾到剩下的那85%。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市场。
我们把这些业务包给一个名为ChainedFinance的平台,这是一个点融与富士康合资的项目。富士康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商。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有能力覆盖富士康的所有供应商,不管他们打算借一亿元,还是十万元。
这就是我所说的转变,一种良性的转变。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目前的事业中来。我认为金融业的前景会非常光明。
我想这也是一次大好的机会。如果你目前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我建议你为迎接金融科技而学习。如果你学的是理科,那么我建议你学点会计学。如果你学的是金融,我建议你学点技术。
因为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会成为一个大型学科。
好了,感谢各位的聆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