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点想打边炉到楼下买菜。
文|邓痕痕


36氪获悉,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自今年 7 月成立起,已在三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总金额过亿元,资方包括 IDG资本、元璟资本、九合创投和山行资本。
在各式各样的新零售项目中,“在楼下”这个名字自带温度和画面感——智能终端就在家楼下,给社区人群提供零食、生鲜、日用品等新鲜便利的零售服务,同时借助微信群、小程序把线上线下打通,实现线下终端、线上商城的渠道融合以及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的体验融合。
社区是公认的新零售蓝海,一方面社区融合了餐桌、厨房、沙发、床上等多种消费场景,另一方面社区人群对生鲜和日用品的需求尚未被满足。超市太远、便利店不够密集,电商不够快,再加上不少违规底商被关闭,可以说距离家庭足够近、足够密集的小颗粒度零售终端是刚需。
创始团队用“一寸近、一寸金”来描述距离消费者足够近的价值。根据在楼下监测到的数据,有人会在深夜11点多买100多元的蔬菜,有人每天买四个鲜鸡蛋。即使是周边商业设施配套成熟的小区,货柜也能收获忠实客户。据了解,在楼下所在的某社区附近有 14 家便利店和两家超市,但在楼下的经营状况仍然良好。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在楼下很像是城市社区的“公共冰箱”。
这个“公共冰箱”,和市面上常见的便利店盒子、自助贩售机、开放式货柜都有差别,是在楼下团队与OEM工厂配合研发的,总体来看是个封闭式的大型货柜,右侧可透过玻璃看到商品,用户通过小程序下单后,可在左侧的三个出货口取货。
据团队介绍,与开放式无人便利盒子相比,封闭式货柜能避免人货接触带来的卫生、盗损、执照等问题;而和普通贩卖机相比,在楼下的货柜可模块化调节大小,占地 5-15 平米之间,最多可容纳 400 个 SKU,未来还将增加到 800 个,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当然,从本质上看,智慧零售的重点不在设备形态,而在于借助工业和运营手段,规模化地降低人力、租金成本,提高效率。所谓“智慧零售”,一方面是智慧——无人终端以技术和工业手段实现规模化扩张,比传统便利店起量快,且能借助数据进行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也脱离不了零售的本质。
团队认为,新零售创业者要对零售葆有敬畏之心,和滴滴对出行行业,或者美团对外卖行业相对迅速、相对颠覆性的改造不同,零售是一个“弯腰捡钢镚儿”的慢生意,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好的选品,对供应链和物流的改造,高效的社区运营,融资、执行等团队综合能力。
在楼下团队有社区O2O领域的成功创业经验,因此积累了三年的供应链、物流经验,同时具有较强的社区运营和执行能力。
在供应链方面,在楼下能做到新奇产品厂家直供(比如蓝色可乐、粉色可乐、透明奶茶),大多数产品价格比市面便宜,同时会根据不同社区的构成做到千店千面,每日补货,保证每日产品新鲜。
在采访中我们也听到很多公司会提到的一个现象——品牌方认为传统渠道触达消费者过慢,无法直接获取反馈,纷纷寻找新渠道,这也给了新渠道崛起的机会。
而在社区运营方面,在楼下通过附近小程序、卡券、微信群、公众号推送等多重手段增强用户黏性,刺激用户消费。
点击关键词,查看过去两周的早起看早期
无人经济:无人货架」「外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