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牛微频道播撒信望爱,弘扬真善美;开启真智慧,传递正能量;促进身心健康,实现灵魂升华…… 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四十、大数学家-贝若。
贝若1630年10月生于伦敦,1677年5月4日卒于同地。1643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48年获学士学位,1649年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1662年任伦敦格雷沙姆几何教授,1664年任剑桥首届卢卡斯教授,1672年任三一学院院长。
贝若最重要的科学著作是《光学讲义》和《几何学讲义》,后者包含了他对无穷小分析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其中“通过计算求切线的方法”已十分接近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的最终制定后来由其学生I.牛顿完成。
贝若最先发现了牛顿的天才,并于1669年自动辞去卢卡斯教授之职,举荐牛顿继任。贝若精通希腊文和阿拉伯文,曾编译过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等希腊数学家的著作,其中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作为英国标准几何教本达半个世纪之久。除此之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剑术、拳击、摔角都是一流的。学生若不满意数学成绩,尽可到拳击场上与他对打几场,可惜,没有人打赢过他!因此被称为“铁拳教授”。
他一生栽培出许多一流的好学生,包括着名的物理学之父牛顿。在科学史上,很少有人像他,在课堂上教数学,下课后在贫民区教拳击,星期天还成为教堂里讲道的牧师;他一讲道就是四小时,听众都睡着了、走光了,他对着空空的椅子,照讲。今天世界上每一个念过数学或物理的学生,都会读到他发现的理论,用切线去求斜率,用切线去求曲线截面积,用切线去求反曲点。一生对切线情有独钟,难怪被称为『切线老师』。
他是第一个把光学与几何学结合在一起的人。在透镜上画切线去求焦距与曲率半径的关系式,这是光学物理里最著名的透镜公式。他也是第一个用分离变数法,去解常微分方程的人。贝若的一生把数学、拳击、信仰结合在一起,却来自一个不可思议的起点。


贝若的父亲是富有的布商;四岁时母亲病逝,从此步入黯淡的童年。贝若的父亲生意太忙,就把孩子送到乡下跟祖父一起住。贝若的祖父以前就反对儿子与那个身体孱弱的女孩结婚,他们却私奔到伦敦去结婚,结果不出他所料,那女孩早逝,给他留下小孙子。祖父带着近乎报复的心理惩治这个小孩子,对贝若非常严格,经常打他,骂他是小杂种。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贝若,从六岁开始几度离家出走,每次被抓回来就是一顿毒打。贝若从小懂得『恨』是什么,他的世界里没有『爱』。
贝若从七岁入学到十六岁,整个十年间,不知被退学多少次。在学校里他以打架、不服管教、品行不良著名,成绩差到连番留级。在老师眼中,他是属于该被教育放弃的孩子。贝若的父亲后来把他转到一所循循善诱出名的好学校加特慈善之家(Charter House),希望这所中古世纪的修道院,以其秉持的肃穆气质,改变贝若凶暴的脾气。
有一天贝若的父亲被校长请去,告诉他加特慈善之家无法教育好这么顽劣的学生。贝若后来写道,他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幕:『我在门外偷看,看到父亲听到慈善之家都无法教好他的孩子,父亲失望到跪在地上,大叫:『上帝啊,我恨不得我这个儿子早点死!』……我把门轻轻地掩上,掉下眼泪来,上帝啊,我真的是没救了吗?难道我真的是没人要的孩子吗?』如果失败能使人想到『上帝』,那失败就是一种祝福,因为能使人面对生命最深刻、最关键的问题。
贝若在十六岁时又转到一所乡间学校菲尔斯特(Felsted)。在这里遇到了教希腊文的霍尔北齐(Holbeach),改变他一生的好老师。 当贝若第一天面对这位希腊文老师时,他必须把过去一切学业、操行成绩和退学记录给老师看。霍尔比齐看了资料,又看站在面前,低头羞愧的学生,他说:『我相信你有一天会成为最好的老师,事实上,你是天生做老师的好材料。』贝若惊讶地把头抬起来。在此之前,他只听过别人责备他是坏学生,从没听过有人说他将是一流的好老师:他写道:『我终于尝到被人信任的滋味。』
  从那一天开始,贝若成为一个好学生,他的希腊文一跃成为顶尖高手。霍尔比齐下一学期留贝若成为小助教,并鼓励他开始学习拳击、剑术,以发泄用不完的精力。一**一年爱尔兰要求独立,与英格兰进行一场血腥战争,贝若父亲的布疋生意大受打击,无法继续资助孩子,霍尔比齐就接待贝若住在家里,照顾他的生活需要。
  霍尔比齐是基督徒,贝若与老师朝夕相处,虽然看不到基督,但是在老师身上看到基督的爱,所以也愿意成为基督徒。贝若成为基督徒是出于个人的抉择,这个抉择对后来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六五二年贝若以极优秀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希腊兴拉丁文学系,在班上他认识一位喜欢研究植物的约翰·芮(John Ray,1628-1705)。
  约翰·芮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植物学家,他在《植物方法论》(Methodus Plantarum,1703)一书中,以『种』为生物分类单位,并给与『种』明确的定义。约翰·芮认为科学是上帝给人的恩赐,要人好好去管理上帝所创造的大自然,既要管理,首先就要仔细的理一理,这就是『分类学』,是管理大自然的基石。他在一六九一年写一本书叫《在创造的大工上彰显出上帝的智慧》(The Wisdom Of God Manifested in the Work Of Creation)。
  贝若与约翰·芮是一生的好友。英国当时政治动荡不安,大学生极爱批评国事,贝若与约翰·芮却经常一起读圣经。贝若后来给牛顿写信道:『当时,我是书楼中的一只猫头鹰,偶然咕咕几声,不与外面嘈杂的麻雀为伍。读大学的目的是在为自己的信仰找到正确根基的基石。』
  贝若由文学进入数学,如他所写:『为了研究神学,我需要《年代学》(Chronology),为了年代学我需要懂天文学,为了天文学,我需要懂几何学。』他后来把数学念得那么好,因为他找到了念数学的意义-帮助他认识上帝。一六五五年他大学毕业,坐船到中东、北非、欧洲、土耳其……四处旅游,他说:『我在寻找一块人生的试金石。』
  旅行的四年期间,他写了一本《欧基里德几何学》,这本书不仅成为畅销数学名著,而且革新了几何学的课本。以前的数学书几乎都是文字,他的书有一百八十幅几何图。他认为数学是一种逻辑语言,了解逻辑观念最好的方法是图示。
他又写一本《屈梭多模传》。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347-407)是早期安提阿的著名基督徒,把基督的福音传至君士坦丁,他讲道热情充沛又条理分明,被称为『金口传道人』,为传福音不畏权势,最后殉道而死。


  一六五九年贝若回到英国,担任剑桥大学数学系首席教授。一六六二年他教大二的几何光学,发现班上有一个安静的学生,成绩中等,但是思考深刻敏锐,又因家境贫穷必须打工;贝若就像霍尔比齐老师一样,开放家庭招待这位学子。这位学生就是后来或为近代物理之父的牛顿(Isaac Newton)。
  贝若把牛顿当做孩子一样。一六六九年贝若正当壮年就申请退休,把首席教授的职位让给牛顿。牛顿后来也如法炮制,开放家庭招待一位名叫泰勃(Brook Taylor,1685-1731)的穷学生。泰勒后来发表了著名的泰勒级数。
  人类历史上多少伟大学者的知识传承,绝对不是只在课堂上,而是在长期爱心的浇灌下才产生的。多少人仍在等候天才,却很少有人愿去栽培天才,大部分的天才都是问题学生,给你制造问题以后,才慢慢显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贝若一生中从未以天才的栽培人自居。他给牛顿写信论到他身为人师的心怀:  『我不向高山呼喊,我不对森林呼叫,无论我面对的是一片空墙,或是荒芜的土堆。但是我并不失望,我仍然竭力去寻找每一句希腊用字、片语的真正语源。成为一个用心的老师,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我像是古希腊的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独立在静默的舞台上,没有吟唱、没有旁白、没有歌咏、没有伴舞……只有少数的学生,像是遭遇海难的船员,被幸运之浪漂流到我的舞台前;或是到处流浪,不甘被摆入现成框框中的学生,无意间『碰』上来,他们就能听到普罗米修斯传自洞穴中的几句箴言。』 贝若的一生都自诩是持守真理终不悔的普罗米修斯。
退休后的贝若到英国的贫民区,买下一间破旧的大戏院,改变成为一间教堂,自己担任牧师。这间教堂三分之一是图书馆,给喜欢念书的孩子用;三分之一是拳击房与戏台,给不爱念书的孩子;三分之一才是聚会的地方,这是他的梦中款式。
  讲道之外,他兼当教堂中图书馆馆长与拳击教练,并回到剑桥兼点行政工作来维持所需开销。他讲一场道至少需要三个小时之久,且经常在四个小时以上,很多会众都难以忍受。加上他经常衣衫不整,不是袜子没穿就是鞋子穿反,不然就着短裤上台,不合一般体统。
  即使如此,仍有少数人留下来听道,其中有一个名叫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著名的法学哲学家。洛克写道:『贝若每一篇信息虽然长,但是结构清晰,像数学一样的富有逻辑。』英国的大政治家皮特(William Pitt,1759-1806)在多年后读到贝若的讲章,他说:『鲜血仍然抑不住地澎湃。』
  贝若终身未婚,在把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给了学生后,一六七七年五月四日死于肺炎。为他送葬的长长队伍里,有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贫民区的无名小卒,都是他的学生。
  诗人马波立多夫(John Mapletof)为他撰写碑文,简短的一句:『他使周围的人认识上帝』涵蕴他丰富的一生。
  贝若死前留下一则祷告:『喔,主啊,你是何等伟大的几何学家,因为你创造了一个无限的空间让科学家去飞翔,让探索者去发现,让爱好技术的人去模仿!我有一个祷告是,让这些学习大自然知识的人,至终能得以认识你自己。』
四十一、雅乐礼(Kathleen Yardley)
我们前边记载的科学家都是男性,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女性-雅乐礼。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中国人也许非常陌生,但是每一个学过有机化学的人都知道苯环的六面结构吧,这就是雅乐礼首先发现的。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她也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协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还是第一个发现了芳香环的双键的电子空间轨道,第一个使用碘造影发现泌尿道结实的科学家。
一九O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她出生于爱尔兰,六岁时,父母亲离婚,母亲带她回到英国,靠着作裁缝,很辛苦地撑起家计。长在单亲家庭,又眼见战争的屠杀,雅乐礼从小对苦难就有很深的感受,苦难使她善于思考,使她早熟,并且拒绝基督教信仰。她写道:『当人家在宣称信仰时,我总比别人多一份踌躇。我不愿跳入任何权威式的信仰框框,在我的下意识里,我不认为人是可以信任的,也许我是早熟的哲学家,但是我心深处,在寻找能让我一生投入不悔的真理。』  
雅乐礼的学业成绩非常好,十六岁时进入伦敦大学的数学系。在大学里听到一位老师上课讥笑女生说:『女孩子不要念物理,因为物理课太难了,只能给男人念。女性天生缺乏物理的逻辑思考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天生不服输的雅乐礼,大学二年级立刻转入物理系,三年后以第一名毕业,她在该系留下的成绩,十年内没有任何学生能打破记录。  
大学毕业那年,雅乐礼认识一位喜欢骑摩托车的研究生隆司德尔(Thomas Lonsdale)。隆司德尔是语言天才,谙法语,懂拉丁文与希腊文,又工于巴哈音乐,自称看五线谱比看书快。隆司德尔后来回忆第一次看到雅乐礼的情况:『天啊,她真是吸引人!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对数学有这种解题能力?』  
他们两人的共同点是:同样来自基督教家庭,但都对基督教信仰有一定的排斥。每个星期天,他们骑摩托车到各教堂与人辩论信仰:一个用数学,一个用文学,两人同样熟悉圣经,很少人能辩得过这两位研究所的高才生。有意思的是,两个人虽然都不信什么,但信仰却是他们最常讨论的话题。  
五年以后,雅乐礼与隆司德尔结为夫妇,搬到里兹(Leeds)城居住。他们隔壁住着另一对年轻夫妇,先生的姓很好玩,与国名相同,就叫英格兰(England),英格兰夫妇是基督徒。两对年轻夫妇一下子成为好朋友。  英格兰夫妇工作之余,经常照顾附近的矿工与贫民。他们不与人辩论,只是默默地做。尤其在大战之后,南威尔斯经济大萧条,犯罪、酗酒的人很多,英格兰夫妇实际地去照顾他们。雅乐礼写道:『我本来以为基督信仰是一种哲学,或是一种儿时被人强迫的信仰。现在我才看出这对夫妇婚姻的互携,是建立在两人共同信仰的深度,而产生互赖的合作,原来信仰也可以成为生活核心的力量…… 我看出他们经常去劝人为善的目的,是要引领人与上帝和好。酒鬼、罪犯要先与上帝和好,才能与自己和好。』她又写道:『真正的祷告是一种人性的挣扎,是内心深处向上帝所做的一个抉择,不是照我的欲望,而是照它正确的原则。』不久雅乐礼与丈夫也加入英格兰夫妇的工作,并且从此使信仰成为两人心中深挚的联系。 
婚后不久,雅乐礼以X光绕射解析乙烷(ethane)的分子结构获得博士学位。她留在学校继续以X光侦测其他的有机物与矿物晶体。在自然界里,许多矿物外型、颜色相似,但是物理,化学反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原因是矿物晶体的分子排列结构不同。由于光的波动,使光在狭缝之间产生绕射。矿物晶体的分子排列,也可以利用X光,侦测分子与分子的微小、间距的绕射,再由绕射的波谱去计算矿物的基本结构。
在雅乐礼的X光侦测下,每一颗石头中所含的不同矿物,都无所遁形。一知道矿物结构,石头的性质就很容易说明了,例如在X光绕射下,真、假钻石一览无遗。  
雅乐礼又继续研究苯(benzene)的结构。苯是大科学家法拉第在一八二五年自煤矿中提炼出来的无色液体。他当时用这种液体做为马路路灯照明用的燃料,没料到竟发现了人类有机工业与化学工程中最重要的原料。今天的染料、合成纤维、尼龙、药品、杀虫剂、香水……都得用苯加工制造。苯的分子式是C6H6 ,虽然含有非饱和键,性态与烷、烯类都不同,苯势必有另一种的化学结构。大家都会用它,但不见得了解它。  
雅乐礼是近代科学史上第一个以X光绕射,证明苯是六面体结构的人。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她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The Structure Of the Benzene Ring)一文,震动科学界。
一个家庭主妇,从事科学最尖端的研究是很少有的。雅乐礼常在做完家事,孩子睡觉以后,才开始一天的研究工作。一九三一年她以傅立叶解析法(Fouriermethod)分析450点的光学绕射,整个X光图谱有36,000个参数。之后她怀第二个孩子时,常得卧床休息,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心』理出整个庞大复杂的计算,在皇家协会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London)上发表,使她成为英国皇家协会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会员。 
一九三四年,雅乐礼产后回到实验室,发现所有X光侦测仪都被拿光了,X光绕射成为研究有机分子的显学,一堆科学家都往那边跳,拼命抢仪器。科学很理性,科学界却是你争我夺的杀戮战场,多少人性的贪婪与邪恶都可以奉科学之名为之。  
成为基督徒的雅乐礼就不再争这个,她看到实验室只剩一部磁性导向仪(magnetic anisotropy),就用这部被挑剩的仪器,四年后,她发现芳香环上面的双键是电子轨道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以致在一定磁场电子有不同方位的偏转;她取名为π键(pi)与σ键(sigma)。今天每本有机化学课本上都会提到这两种键结,却没有提到是一位坚强的女性,用一部被挑剩的仪器发现的。  
到一九四九年,雅乐礼又把X光绕射研究矿物的技术应用到泌尿医学,研究人体内的肾结石与膀胱结石。人体内的泌尿系统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都会结石,尤其是男性,结石的痛几乎与女性生产的痛相当,排不出尿的痛苦不比生产之痛好受。  
一五八八年西班牙医生迪亚斯(Francisco Diaz)第一个对尿中带血的病人进行开刀,取出结石,他被称为近代泌尿医学之父(Founder of Modern Urology)。雅乐礼则先给病人注射能吸收X光的碘化物流体,然后用X光拍摄,可以看出结石部位,并且进一步判断排尿阻塞是肿瘤或是结石造成的。  
一九六二年,她参加救世军(Salvation Army)医疗团,更深入研究人体结石的结构,在肾脏、尿道与膀胱,不同的生理部位,结石的晶体结构也不同。  
一九四九年她成为伦敦大学化学系教授,一九六六年成为国际晶体公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的会长。人类历史上,她是第一位担任国际学术团体会长的女性。雅乐礼利用她的国际声望,在冷战时期进入苏联监狱,拯救被不人道对待的人犯。 
一九六五年她已成祖母,仍精力十足地推动国际反核战组织,成功地让世界认识核战的可怕。她呼吁:『核子战争是误用科学,是因着人类的罪性,对于知识的扭曲。』后来拥核国家得以签下停止核子试爆协定,她居功厥伟。她的丈夫看着妻子的工作任务愈做愈大,就提前退休,当妻子的秘书,代她回答如雪片般飞来的信函。
四十二、海尔蒙特--布鲁塞尔一奇才
  海尔蒙特(Jan Baptista van Helmont),比利时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医生。他在化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从而成为炼金术向近代化学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一五八零年一月十二日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s)。  
  海尔蒙特出生于显赫家祖。从小就集许多关注、期待于一身,结果这孩子的表现真令人失望:他拒绝一切别人为他安排好的东西,像个天生的纵火狂似地,从小到处烧东西,不仅烧掉教科书,连父亲给他的图书馆也给烧掉。他痛恨书、痛恨课本,认为那不过是把人比来比去的东西。
  但是家境太富有了,书烧了有人再为他买来,图书馆烧了,有人再为他建起来。也许太早享受到特权的孩子,最容易对特权带来的一切享受感到虚空。海尔蒙特在年轻时就写道:『每个人都认为到学校受教育是一条理所当然的路,但是受教育后所要追求的东西,我不用念书就已经有了。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什么,我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我心中长期的不安与痛苦。如果我不知道念书的真正意义,我相信我所花的时间与努力终将付诸东流,转眼成空。』
  他拒绝念书,家人强迫他念,甚至安排他进入当时的教育重镇罗凡(Louvain),接受一堆名师多方教导。他到十九岁时,已经念过多所学校,可惜从来没有毕业过;人家在背后笑他:『海尔蒙特家的墙壁很大,却挂不上一张毕业证书。』其他什么书卷奖、优等生奖更没份,他是奖状的绝缘体。
  四下无人时,海尔蒙特常独自走到森林里去哭泣,他哭自己是『木炭』,没有一点用处。在众人看不到他的角落里,上帝看到他,上帝听到一块小木炭的哭泣,于是为他开了一条路。
  一五九九年海尔蒙特在外闲逛,偶然看到一本课外书,是托马斯.厄.肯培所着的《效法基督》,这本书改变了海尔蒙特的一生。

  金碧士是位德国兄弟会的修士,他用浅显的文字,使信仰能为一般人所明白。他指出一个人思想与生活失去重心是因为失去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当一个人愿意谦卑下来,信靠耶稣,圣灵会住在他的心中,使人认识耶稣是救主。他在《效法基督》中写道:『最高深和最有益的学问,就是对自己具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这句话吸引了海尔蒙特--原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自己的挣扎,而在求主赦免他的罪。

  以后的十二年,海尔蒙特的心就能够安静下来,他博览群籍,一心补回青少年时期的荒废,渐渐发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是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慢慢仔细地看书。

  他阅读古希腊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学文集,而慢慢地转向医学。一六O九年,他在三十一岁时终于拿到第一张毕业证书,具备医师资格。
  毕业后的海尔蒙特已经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他知道『化学是开启医学的一道门,经过化学的定量分析能够使医学更为精确』。为这个看见,他到维伏迪(Vilvorde)小城,放弃名利、隐姓埋名,做个终身都不开业的医生,全力研究化学。
  他日以继夜地做实验,连邻居都不知道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实验非常精确仔细,日后留下来的记录显示,光是测定汞的重量,他就重复了两千次。在精细的测量中,他发现无论是溶解或是沉淀反应,重量在反应前后其实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型态而已,这是非常有名的『质量不灭定律』。
  当时的汞被认为是仙丹,是长生不老药。古今中外都认为吃一点汞可以使血气活络、脸色红润,所以很多人买来食用。但是海尔蒙特经过仔细的定量实验,提出过量的汞是剧毒,可致人于死。
  当时又流行一种万能溶剂,能将植物油溶解成水,他仔细研究,发现那是硝酸,遇到碱中和成水,他首先提出『酸碱中和生成水』。他小时候喜欢烧东西,现在变得很有用。他燃烧62磅重的木炭,只剩下1磅的灰,有61磅都不见了,他称这看不见的为『气体』(gas),gas这个字是他首创的。
  他也研究人的体内结石现象,用尿酸与钙作用产生白色结晶,模拟人体内肾结石、胆结石的形成原因。他试着把许多人体内的生理现象,用人体外的化学实验去研究,其中最着名的试验是他用管子伸入胃中抽取胃液,研究胃液对食物分解的功能。他发现胃液过多会造成身体不适,可以用碱性物质去中和,治疗胃酸过多的现象。
  在人类历史上,他是第一个用化学去了解人类与生物的生理构造,进而提出医治方法的人。他终身未曾亲手医治一个病人,却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海尔蒙特的研究没有带给他任何掌声,只有排山倒海而来的反对。当时的医学界还没有进步到足以接受他的看法,以化学来解释生物生理反应,被斥为无稽之谈。政治界也反对他:一个前途似锦的贵族青年,躲在贫民区内研究如何抽胃酸,太离谱了。所有贵族都联合起来斥责他,给他压力,要他回到布鲁塞尔。

  在这一片反对声中有一个赞成他的,就是兰丝特(Margaret van Ranst),她是当时比利时最有权势的公爵家的女儿。兰丝特慧眼识英雄,后来到贫民区内嫁给海尔蒙特。海尔蒙特写下:『我一生都要感谢上帝,因为祂赐给我一位敬虔又高贵的女孩为妻子。』
  这对夫妇经常在黑夜,骑马把自家的钱袋送给穷人。他们为善不欲人知,只在放钱袋的地方画上一个十字架,等人家出来时,他们早就已经上马远扬。
  海尔蒙特还有一个着名的实验,就是把两百磅的土壤烘干称重,然后在土里种下5磅重的柳树种子,收集雨水灌溉;五年后柳树长成169磅3盎司重,土壤再烘干称重,只少了2盎司。这证明树木的重量增加来自雨水而非土壤。世界各地生物课本都会提到这一段记载。接着他继续写道:『根据圣经创世记第一章,上帝创造世界的第一天,就创造了天,创造了地,也创造了水,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柳树实验,是要证明上帝创造世界的第三天,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上帝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这件事就是:树木只要有种子,只要有水,就能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这段记载说明了,海尔蒙特研究柳树实验的动机是为了印证圣经创世记第一章。这段记载却没被收录在我国的任何一本生物课本里,以致学生看海尔蒙特种了五年的柳树,辛苦地把一堆土弄来弄去,以为他只是单纯地为了科学,而不知这个柳树实验是他对信仰的求证与表白。
  当然我们现今知道他的实验实在很精确,但是结论有点偏差(因为土壤损失的2盎司,不是他称重的误差,而是土壤提供植物成长所需养分的消耗),不过在四百年前能够有这样的发现,实在是不简单。
  海尔蒙特从柳树的实验,已经想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供给植物生长的另一个物质。他继续以燃烧木头研究二氧化碳。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在位于贫民区的实验室内,他中毒身亡:不是死于二氧化碳,而是死于他所不了解的另一种足以致命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他为未来的人类指出正确的方向,以致今天所有有志于医学院、农学院、理学院的学生,为了日后能精确地了解生物,必须在高中打下化学的底子。海尔蒙特一度自认不过是块无用的木炭,但是因着相信上帝,肯燃烧生命,成为照亮未来的炭火
四十三、哈弥尔顿天才数学家
  一八四三年十月十六日的深夜,哈弥尔顿与妻子静静地走在布鲁厄姆桥(Brougham bridge)上,看着月光,顺着皇家河道(Royal Channel)的缓流,哈弥尔顿的思路,在爱情与数学问流转,

  忽然他想通了,他想通了一个难解的问题!

  兴奋地找着纸笔,要记下这突发的灵感,纸笔找不到,只好随手取粒石子,在桥墩上写下:

  I\\\''=j\\\''=k\\\''=-1

  从此世界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复数(complex number)是什么,这座桥也成为数学史上的『复数之桥』。

哈弥尔顿还有很多永垂不朽的发现

  创立数学的向量分析(vector analysis),提出『四元代数』(quaternious)。

  他被数学界称为『抽象代数之父』,被物理界称为『动力学之父』。

  有趣的是他没有念过小学、中学,却以会考第一名成为古典文学与数学系的双科状元。

  在大学四年级时荣登系上数学首席教授,而且精通十二种语言,

全世界迄今还没有一个天才能够打破他惊人的记录,

  在他前途大放光明,多少人称羡之际,他却选择一个乡村牧师的女儿海伦结婚,特意走入平凡。


 哈弥尔顿(William Rowan Hamilton),史上百年难得一见的超级天才。童年时期他他就不仅会讲波斯话,还会翻译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巴基斯坦语、马来语,另外,他能读拉丁文、希伯来文、古代巴勒底的巴比伦文、印度梵语、佛教原典所用的巴利语(Pali),与中文。他的才能与他的牧师叔叔詹姆斯.哈弥尔顿有关。
  哈弥尔顿一八O五年八月三日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Dublin)。他的父亲是位杰出的律师,哈弥尔顿后来写到对父亲的回忆:『父亲有充沛的精力、一流的口才与文采,而且是敬虔的基督徒。』他的母亲莎拉(Sarah Hutton),出身当地着名的书香门第。
  哈弥尔顿是家中五个孩子最小的那一个,母亲生产后身体衰弱。三岁时父母就将他送到都柏林城外的小镇特林(Trim)他的牧师叔叔詹姆斯那里,展开一段特殊的童年。
  詹姆斯是爱尔兰皇家科学会的会员,自创一种可以学习各种语言的方法。他没有结过婚,专心研究语言学,是当时极稀有的,能讲古巴此伦语、印度梵语的人。
  他教孩子的方法,依现代教育法看来简直是虐待儿童。他每天一大早就叫哈弥尔顿起床,到屋外叽哩呱啦地背单字。他相信儿童的头脑有无限大的语言记忆空间,而学外国语言的最好方法是一早起来背诵。他把毕生所学倾囊授子一个三岁小孩。
  直到十八岁以前,哈弥尔顿都没上过小学、中学,完全靠自修。他平常喜欢游泳与观察田问的小动物,也喜欢文学,成为数学大师后,仍不断赋诗填词。他一直认为文学与数学是近似的学科都是抽象思维的文字与符号。他写道:『诗与数学是近亲。』
  哈弥尔顿转进数学领域完全是出于偶然。一八二O年美国出了一位心算神童柯尔本(Zerah Colburn),来爱尔兰表演心算:哈弥尔顿同时登场,表演语文。回家后开始念数学。
  一八二二年他读完牛顿、拉格郎日(Lagrange)的数学着作,与拉普拉斯(Laplace)的光学。他公开指出拉普拉斯书上有一道证明题证错了,给爱尔兰皇家科学会长布林克礼(John Brinkley)先生写了一封信,指出该怎么证明才对。布林克礼看完信后惊叹:『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已经出现了!』
  一八二三年哈弥尔顿以会考第一名,同时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Trinity)古典文学系与数学系;后来三年内,囊括欧洲数学竞赛的首奖。他一直是第一名,从来没拿过第二名。
  一八二五年,他以数学主综合不同理论的物理学,将牛顿的『光是质子说』与惠更斯(Christian Hygens)的『光是波动说』用数学结合,发表『光系统理论』(Theory Of Systems Of Rays),继而推导出『光在双轴晶体的折射会呈现圆锥状』,更是举世震惊。
  在人类历史上,能先用数学推导物理现象存在,再让后人证明正确的,迄今只有四位。这四位在物理科学上享有最高的名望,依序是:牛顿、哈弥尔顿、麦克斯韦与爱因斯坦。前三位都是敬虔的基督徒,第四位相信有上帝。
  一八二七年三一大学数学系的首席教授布林克礼退休,很多数学家来申请这份执国家数学牛耳的职位。结果聘任委员会以全票通过,由仍在念大学四年级的哈弥尔顿继任这份工作。哈弥尔顿被誉为『爱尔兰的荣誉』,并获得全球难以数计的荣誉……但是他自己怎么想呢?
哈弥尔顿能计算最困难的数学方程式,却无法计算女孩的感情方向,他两次失恋。给他很大打击。第一次失恋后他试图自杀 。一天夜里,他收拾妥当,就跃入河里。因为是游泳高手,一时淹不死,他心想在水里游一阵当会力竭灭顶。在冰冷的河水里,他清晰想起幼时叔叔的教导,他后来写道:『失去情人时,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痛苦的想法,是一种可怕的试探,会使人丧失理智的判断。生命是上帝所赐的,一个人面临挫折就想自杀,等于犯了杀自己的罪,这个罪比爱情失败更可恶。』在面临自杀的危机时,他重新坚定自己幼年的信仰。
第二次失恋他没去自杀,却开始酗酒。他是那么聪明,感情却放得太重。有一次他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毫无节制地大吃一顿,然后喝酒喝到醉倒。帮助他再站起来的,是一位名叫柯尔雷基(Samuel Tayour Ceridge)的诗人,柯尔雷基年轻时坚信无神论,到处宣扬社会主义;晚年,他发现这些主义为人民画了一幅美丽的远景,却是虚构在虚幻的理想上。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彻底失望,柯尔雷基转为一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他原是诗人,于是以宣传社会义的热情,在文艺圈里传福音。
  柯尔雷基在诗人会集的『湖滨诗扯』(Lake Schoo1)认识意志消沉的哈弥尔顿。他把自己由激进的无神论,转变为基督徒的关键告诉哈弥尔顿:『解决社会问题的重点不在社会问题本身,而在自己更深地回归到耶稣的救恩与它的话语。』  哈弥尔顿立刻想到,解决他失恋问题的方法,不是自我折磨、怨天尤人,而是回到上帝的面前。年老的柯尔雷基不久就与世长辞,哈弥尔顿永远感谢他。
  二十二年后,哈弥尔顿写道:『我的生命是一场严格的考验,当我遭遇最困难的时候,总有忠实的朋友帮助我……。虽然我是从事最具革命性的研究,但是我心深处却常持守在救恩真理中。』

  一八三二年爱尔兰中部的蒂珀雷斯山区,住进一位陌生人。在这人迹罕至的山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还不到十个人,有些小村庄几乎是与世隔绝,没有人认识这位素有『爱尔兰的荣耀』之称的新居民。
  哈弥尔顿在山谷里一间小教会聚会。离开繁华的都柏林后,他常在山谷小径上散步,或看圣经、祷告。山区仍有许多古代冰河的石砾遗迹、小湖、小花,在欣赏中,他心灵的力量又慢慢健壮起来了。
  在这里,他认识教会牧师的女儿海伦(Helen Maria Bayley),他写道:『海伦有一颗单纯的心与坚定的信仰。』海伦不像他以前的女朋友那么漂亮,也不曾让他神魂颠倒,只是让他感到深深的平安。不久,哈弥尔顿与海伦结为夫妇。
  当哈弥尔顿带着新婚的妻子回到城市,立刻遭受一片攻击之声,科学界、政治界无法接受『爱尔兰的荣耀』去娶一个『穷牧师的女儿』。所有攻击的矛头都指向海伦她败坏了爱尔兰的希望,她不配跟科学界的第一天才在一起,她只会成为缠累,让她的丈夫一无是处。
  哈弥尔顿真的再也一无是处了吗?结婚一年后,他发表『四元代数』,开创了抽象代数:同一年他提出『动力的一般法则』(On a General Method in Dvnamics),他认为可用动量去决定一个物体移动的位置;不久,他又提出一个物理系统的总能量是动能(kineticenergy)与位能(potential energy)之和,后来的物理界就将动能与位能之和,称为哈弥尔顿能量(Hamilton energy,简称H);一八四三年提出复数论;一八四六年提出向量分析(vector analysis)o这些都是不得了的贡献,几乎是每一个学生在高等数学都会读到的。
哈弥尔顿和妻子后来育有两个孩子,他们后来都没有留在科学界,长大以后相继成为牧师,回到山区去牧养村民。
  哈弥尔顿死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日。他是数学天才,但是他写道:『四十年来,我每天几乎花十二至十四小时在数学上……每一篇数学报告,都是我生命中值得发表的。』
四十四、计算机先驱万尼瓦尔.布什
在美国科技史上,万尼瓦尔;布什(1890—1974)是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在数学、电力工程和计算机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美国科技组织的发展确立了新方向,被称为计算机先驱,数字图书馆奠基人和“美国大科学之父”。
他于二战期间为曼哈顿计划发挥了巨大的政治作用。并且在他的一篇文章中As We May Think提出memex这一概念,可以被看成为是现代万维网的先锋。
1915年布什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MIT)去读电气工程学的博士后,布什选了个对自己比较难的博士论文题目,那是解决把某些微分方程变换成更好使用的代数方程的问题。布什的导师是肯内利(Arthur Kennelly),他过去是爱迪生的同事。 1916年4月,他就把169页的论文交给了他的导师。他在处理论文的时候,聪明地使用的理论是肯内利从来也没有学习研究过的一个数学分支。
  他真正开始研究机械式计算器是在192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任教的第六年。那时他建议一个名叫赫伯特·斯图尔特(Herbert Stewart)的研究生制造一种机器。简单地说,这种机器就是一个能用物理学的办法(在这里是转动一个小杆子)把信息表示出来的机器。制造这个机器的思路和他在塔夫茨制造测形仪时的完全一样。
  斯图尔特完成了这个机器之后,布什又要求他的几个研究生制造一种新的机器,称为网络分析器。它模拟了3个发电厂、300多千米电缆和6个负载中心,所有这些都装在一个0.5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另外一台机器,是斯图尔特第一台的改进型,称为乘积积分器,为布什赢得了1928年费城富兰克林学院的利维奖。
  同样是在1928年,布什开始研制更为强大的机器。新机器的目标是解某些微分方程,那是微积分的基本方程。1931年,他完成了第一个微分分析仪,花了令人吃惊的25000美元。这个机器能够解决的一个典型的方程是“X平方加X等于Y。”布什的机器虽然不是完全准确,却已经能够有助于做实际工作。
  这个机器是个巨大的装置,需要有它自己的大屋子。电马达驱动着严密组合的齿轮和转轴。计算是由毫无情感的力量完成的。金属碰磨着金属,直到得出结果。一个马达转动着一个转轴,转轴转动着齿轮,齿轮推动着一个什么杆,等等。有18个转轴,能够在几天之中设置好这个分析仪,来计算某个问题,每做新的题目,要用螺丝刀和扳手把机器卸开,并以新的形式重新组装起来。一旦运行了,就需要不断地照料和维护。他的研究生夜里不能睡觉,守在附近,等着排除故障。即便是一切都正常,那机器也需要天天维护来保证正常运行。
  微分分析仪是个里程碑,它是“将要出现的现代分析机器的伟大家族的第一个,以一般的说法,那就是计算机。”微分分析仪也触动了布什的深层感觉。目击着那个机器弄出答案来,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生动、具体的东西,是使人很兴奋的事情。到这个时候,布什的抽象思维数学到这个时候才真的活了起来。
  机器过去是大大减轻了体力的劳苦,现在也可以减轻一下脑力之苦了。当时的报纸把布什的机器叫成“会思想的机器”、“人造头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说这个微分分析仪是“至今最为复杂、最为强大的数学计算工具。”
  微分分析仪的1931年机型是个极大的成功。康奈尔、德勒萨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还有挪威、苏联和爱尔兰的同行都仿制了它。由于他的贡献,他不断得到同行们的称赞:国家科学院在1934年选他为院士,第二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协会颁发给他拉米奖。在1934年3月,布什已经能够提出制造一个更强大的分析仪,它能够更为准确的提供答案,并且含有一个能够把数学方程转化为电信号的“功能元”。
  这个新型号也保证能克服1931年型号的一个最大的不足,即每次为解决一个新问题,就需要做机械性的重新调整。这需要好几个钟头,甚至更长。这个新机器最后制成的时候,重量为100吨,装有2000个电子管、300多千米的电线和150个马达。它能够借助于穿孔的带子用电来准备好解决新的问题,而且可以在同一时间解决多个问题。
  万尼瓦尔·布什的微分分析仪奏响了20世纪计算机大发明的序曲,这一开创性工作为二战后数字计算机的诞生扫清了道路。
自启蒙运动以来,有人崇尚理性,迷信“科学万能”。有的浅薄之徒甚至以为基督教已因着科学的进上,而成为落伍陈腐的道理;从而上帝的地位和圣经的权威,也被推翻。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麻省理工大学(M.I.T)名誉董事长万尼瓦尔·布什博士,在驰誉世界的《幸福杂志》(Fortune May,1965)特发表专论加以反击。他说:这种想法,乃是一种非常重大的错觉。如果人们迷信科学,以为仅凭浮表的观察和推算,即可窥测宇宙间的奥秘,并能预知将来必然的归趋,则人类乃是一种不能自主的木偶,宇宙也仅是一种机械呆板的构造。但万氏指出,其实科学的证明,不能保证绝对正确!科学家仅能凭其观察推算所得的结论,构成一种假设,但是这种假设,往往又可为新发现的论据所推翻。许多科学上的道理,当时认为“金科玉律”,现已成为“明日黄花。”此乃科学并非绝对真理的铁证!
万氏复进一层提示,科学不但不是绝对真理,而且还日趋悖谬,远离宇宙真正的本性,陷入一种机械主义,而不能自拔,而其对于人类两大“实在”(Peality)——“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则完全茫然。迷信科学的人,亦只能以认识机械的宇宙为止境,而对于人类到底从何而来,究将往何处去,则丝毫不能置答。
  是以万氏忠告科学家说,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须谦卑,自承其渺小和无知,庶能恍然大悟,科学不是万能,乃有它的限度和止境。因此万氏认为“欲明宇宙人生的奥秘,只能凭启示和信仰,不能靠科学和理智。”(一九六五年五月)
四十五、麦克斯韦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
1831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自幼聪颖,父亲是个知识渊博的律师,使麦克斯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0岁时进入爱丁堡中学学习14岁就在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二次曲线作图问题的论文,已显露出出众的才华。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850年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学习,1854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史密斯奖学金,毕业留校任职两年。1856年在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任自然哲学教授。1860年到伦敦国王学院任自然哲学和天文学教授。1861年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65年春辞去教职回到家乡系统地总结他的关于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完成了电磁场理论的经典巨著《论电和磁[1]》,并于1873年出版,1871年受聘为剑桥大学新设立的卡文迪什试验物理学教授,负责筹建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1874年建成后担任这个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直到1879年11月5日在剑桥逝世。
  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遇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我们只知道麦克斯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教会的长老。麦克斯韦在科学上是一个牛顿主义者,在信仰上和牛顿一样是自觉而虔诚的基督徒。他和牛顿也有着同样的神学观点,也许有的基督徒并不同意他的神学观点,但神学并不等于信仰,持有不同神学观点的基督徒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为主做工。
他的笔记本里记着他的祷告:“全能的神啊,你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赐予他生命的灵魂,让他寻求你。你统治所有受造物,教导我们研习你亲手作的工,好使我们开垦土地善用资源,加倍努力事奉你;又使我们领受你可称颂的话语,相信你差派主耶稣来,带给我们救恩和赦罪的知识。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四十六、缺
四十七、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0.10.~1810.3.10.)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公元1731年10月10日生于法国尼斯。1742—1748年他在伦敦附近的海克纳学校读书。1749—1753年期间在剑桥彼得豪斯学院求学。在伦敦定居后,卡文迪许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当助手,做了大量的电学、化学研究工作。他的实验研究持续达50年之久。1760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

公元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卡文迪许的才能是多方面的。1784年左右他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普通空气中氮占五分之四,氧占五分之一。他确定了水的成分,肯定了它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他还发现了硝酸。
  卡文迪许生前在物理学方面发表的论文为数极少,一直到麦克斯韦审阅整理并出版了他的手稿后,人们才知道他在电学方面作出了很多重要发现。他发现一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就是后来库仑导出的库仑定律内容的一部分;他提出每个带电体的周围有“电气”,与电场理论很接近;卡文迪许演示了电容器的电容与插入平板中的物质有关;电势的概念也是卡文迪许首先提出的,这对静电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还提出了导体上的电势与通过电流成正比的关系。
卡文迪许可算是一位活到老、干到老的学者,直到79岁高龄、逝世前夜还在做实验。卡文迪许一生获得过不少外号,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卡文迪许是清教徒,虽然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一生极其勤俭。并且这个具有惊人智慧的人却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有一次他的一位仆人病了,需要钱,他抬手写下了一万英镑的支票,把仆人惊得目瞪口呆。他逝世后留下了大笔遗产,其中一部分由它的侄子在1871年捐赠给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许实验室。如果有人问:至今为止世界上哪家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获得最多诺贝尔奖?如果您没猜错得话,答案就是卡文迪许实验室。因为至今为止已有28位诺贝尔科学奖获主出自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实验室在科学上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他的科学理念和研究宗旨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您有机会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或者访问的话,您将不难发现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前门(用拉丁文)刻着一段旧约诗篇111:2的经文: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凡喜爱的都必考察。---这是依照电磁波的发现者,被爱因斯坦称为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基督徒麦克斯韦的建议写上的。这段经文不仅反映了麦克斯韦和卡文迪许本人的清教徒信仰,也是同时也反映了卡文迪许实验室以研究神的美意,神的作为的大能以及神创世界的奇妙的科研宗旨。
四十八、浦宾(Michae Idvorsky Pupin 1895-1935)
  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发明家浦宾教授原籍南斯拉夫,一八七四年移民赴美,年仅十六岁。当他在纽约登岸的时候,口袋里仅有五分钱,一句英文都不会讲;但以后成为世界有数的大科学家,其经历实令人惊奇。浦氏抵美后五年,即入哥伦比亚大学,成绩优异。后又赴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一八八九年,回哥伦比亚大学任电汽工程深造。此后即一跃成名,成为世界极负时望的电汽工程专家,和大发明家。
  据人估计,仅仅他一种发明,即至少可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节省一千万美金。因此浦氏得到世界各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荣誉和学位,数不胜计。
  浦氏乃一基督信徒,深信科学和宗教,非全并无抵触,而且相得益彰。浦氏在其所著《新的改造》(The New Rformation)一书中,有一段说:“基督信徒,从主耶稣的生活和教训中,可以看到最高的属灵的实体,并使上帝的信仰,深植在吾人灵命灵中,得到一切属灵实体的本源,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了属灵的力量,引导人生,进入一种‘人人和好’、‘人神和好’的属灵和合的境界(Spiritual Co-ordination)。上帝就是爱,爱乃是最伟大的和合力量。所以,照主耶稣基督的教训,最大的诫命,其一乃是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7-39)。这两条诫命,乃是一切属灵的动力。唯独借着这种力量,才能释放我们,不贪爱世界,不贪爱物质,才能救个人生活,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活,免于恐怖纷乱,从而进入一种淳朴美满、和合的境界(Simple law and beautiful order)。
“这种和合的力量,不但能使人人和好,而且能使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互相融洽,使宗教与科学,相得益彰。使徒保罗说:‘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然而借着所造之物,就可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1)上帝属灵的实体确是眼不能见的,然而借着上帝所造之物质世界的事物,却把祂显出来,使我们可以明白理解。从使徒保罗这句话,可证物质的实体和属灵的实体,不但没有冲突,并且借着物质的实体,使我们更能体会到属灵的实体,那便是上帝的永能和神性;这便是科学与宗教,不相抵触的道理。”(见浦氏著《新的改造(The New Reformation)》二七一页)
  浦氏又在其自传中写着说:“回忆五十年前,我读大卫的诗,我深深的体会到天上的星光乃是一种属天的文字,述说上帝的荣耀,但我当时还不明白这种属天文字究竟的意义。我现在人科学中,体会到每一个星体生命的活力。创世纪第二章说:‘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世记二章七节) 众星的光辉,便是上帝吹入的生气的一部分。我研究科学的结果,更使我领悟上帝造物的奇妙,当我仰观天象的时候,我没有一次不深深感觉在闪闪星光中,上帝属灵的生气;我更深深领悟到我所以一息尚存,能生活动作,乃是因完全依靠上帝赐我生命的气息。’(见浦氏著自传《从移民到发明(From Immigrant to Inventor)》三八一页)

四十九、玻尔
玻尔是丹麦物理学家,1885年10月7日生于哥本哈根,他父亲是一位杰出的生理学家,一直从生物学和哲学方面探索生命的问题。
玻尔因他1913年撰写的奠定了他的原子重论基础的论文而成为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是20世纪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以高尚的人格,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批判性、开创性的科学研究,吸引并团结了各国卓有成就的科学人才聚集到他在丹麦创立的理论研究所。以他为首的“哥本哈根”派建立并完善了量子力学理论。20世纪的科学因而飞跃地发展了无数分支学科,“哥本哈根精神”代表的团结协作的科研风格至今仍为世界科学界所推崇。(《和谐与统一》首页)玻尔的活动、信仰、言论和文章,全部提供着关于他的人生观,他对宗教的笃信和哲学的看法,以及他对死亡的想法证据。
他爸爸从小带他上教堂。玻尔写到:“……看到我的灵魂深处:看吧。请看一个小家伙跟着爸爸,穿过下满雪的街道去教堂。”“……坐着度过圣诞夜……”(同上P33———35)他写家信要与妻子一起高高地飞向北方,飞向“圣诞之家”,飞向“世界上最可爱的仙境”……(同上)36)玻尔满50岁时,工作无论多忙都要回家过圣诞节,细心照料灵魂的事,形成一种传统庆祝每年的圣诞节。(同上P98)他否认死亡在本质上是悲剧性的想法。(P202)他同意,在赋予上帝以从日常语言中搬用来的属性时必须谨慎从事。他曾对爱因斯坦说:“指示上帝如何管理世界那可不是我们的任务。”(P225)
如果爱因斯坦对“世界富于秩序与和谐性”(《上帝与新物理学》P241)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那么老实说秩序与和谐性也同样是玻尔的指路明星。玻耳说:“和谐性只能感受,不能把握,如果我们试图把握它,它就会按照自己的本性而从我们的手指缝里溜走。”(《和谐与统一》P238—239)(和谐性是上帝至高智慧的精细设计)
在玻尔的荷兰之行的家信中写道:“多么盼望回家见到你,我也非常盼望见到孩子们……我十分愿意和你共享一切东西,共享我的灵魂的最后一根纤维……”(同上P381)玻尔1962年11月18日上午死于心力衰竭,他被葬在阿西斯腾教堂公墓他父亲的墓地上。
科学大师们的信仰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出现在带有根深蒂固的基督宗教传统观念的西欧。 “科学起源于神学,所有科学家,不论他是无神论者或有神论者……本质上接受的是神学世界观。”(《宇宙与造物主》P124)
(未完待续 请看下期)


憨牛斋主人.王熠之(憨牛)国画作品欣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