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天患儿对八种抗生素耐药
导读: 抗生素耐药 - 患儿的痛苦,父母的焦虑,医生的烦恼。但愿人们能让宝贝们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灿烂的阳光、享受绿色的食品,远离药品、保健品。
本文来自知社学术圈合作伙伴“医学界杂志”微信公众号,在此特别致谢。图片来自网络。
一对小夫妻递给我一张痰培养报告单:患儿80天,因肺炎入院,治疗前先做痰培养,发现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为对青霉素、头孢(包括1、2、3、4代)、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共八种抗生素耐药。看着孩子那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表情,我不由得扼腕长叹:宝贝,我还能拿什么来救你?
该患儿是第一次生病,以前未曾接触过任何药物。系配方奶喂养,其母孕前、孕期和产后无用药史。那他痰液中的致病菌为什么会对这么多抗生素不敏感?难道与喂养用的奶粉和饮水有关?这让我忆起了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当我决定对一位肺炎患儿使用青霉素治疗时,其父强烈反对,要求改用头孢。因为这位父亲是一名乡村兽医。“我们早就用头孢医牲口和鸡鸭了,青霉素档次太低,不管用!”他这样告诉我。难道是由于长期被动摄入了食物和环境中的抗生素,才使孩子成了抗生素娃娃?才使细菌产生了耐药,能这样有恃无恐地侵害他?面对这样的病例,我们当医生的真感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儿科抗生素的滥用,是社会问题。家长求医心切,对医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总是要求一次药后,肺炎病人一声不咳,发热病人体温正常,腹泻病人大便成形,只问疗效,全然不顾什么病程、疗程。不少家长还把医生治病与师傅修家电相提并论。在这样的高压下,医生只好被迫接受病人的要求,使用抗生素。即使医生不开,家长也会自购。有的家长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很随意地为孩子使用抗生素:孩子今天咳嗽、发烧、腹泻就吃一次,明天好些了就停,后天又加重了又吃......吃吃停停,反反复复。这样不规则用药,难道不造成细菌耐药吗?
除了抗生素外,儿科其他药物的滥用,也常令我们忧心忡忡。
尽管我们反复强调:孩子是在与疾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其抵抗力是会与日俱增的。儿科医生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战胜疾病,而不是代替孩子抗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孩子免疫力的作用。因此,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能简单尽量不复杂;能口服尽量不肌注;能肌注尽量不静滴;能不雾化尽量不雾化。但临床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现状。孩子一咳嗽,不问青红皂白,就用激素雾化,结果激素越用越频繁,量越用越大,成了激素娃娃。孩子一流涕、打喷嚏,不论是感冒还是过敏,只听药店售货员、邻居大妈、亲戚朋友推荐,服小儿氨酚黄那敏,一服就是十天半月(这已成了家长们的法宝)。结果孩子多汗、纳差,白细胞低,抵抗力差,反复呼吸道感染,成了医院的常客。有的家长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付作用,将同样成分,不同药名的3种止咳平喘中成药让孩子同时服用,结果孩子心慌、烦躁。还有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吃进口鱼肝油、钙剂、蛋白粉、清热解毒保健品,结果孩子反复腹痛,食欲下降,大便干燥。
这些与药相伴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但愿成人们能让宝贝们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灿烂的阳光、享受绿色的食品,远离药品、保健品;但愿孩子们生病时,儿科医生不至于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声明】本文来自知社学术圈合作伙伴“医学界杂志”微信公众号,作者为罗涛 ,在此表示感谢。图片来自网络。
【知社学术圈】是由一批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我们欢迎各领域学者来函来稿交流合作([email protected]),欢迎无删改的转载与分享。机构公共号分享,请知会微信ID scholarset。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