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古木長青
作者简介 | 就读于牛津大学,研究领域:哲学、神学、西方社会与文化
文章来源 | 香柏原创
编 者 按 
在圣诞节再次来临的日子,社会各界反应不一。对许多同胞们来说,圣诞节是与家人团聚、购物和吃苹果的日子(因为“苹”安夜)。可是,也有许多同胞们对圣诞节充满敌意,将其视为“文化威胁与渗透”。
就在前几年,湖南某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手举“抵制圣诞,中国人不过外国节”等标语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此举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与思考。之后每逢圣诞也都有类似的现象并引发公众讨论
不幸的是,这样的讨论往往以争吵甚至谩骂告终。主张抵制者常指责对方“忘本、叛徒”,反对抵制方则批判对方没有“文化自信”甚至采用“抵制圣诞不如抵制傻蛋”的侮辱性句式。
笔者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是不理想的。
在此,希望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探讨该议题,因为“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背后隐藏更深的问题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与犹太基督教文明是否该兼容?”或者“耶稣基督是否为中华文明的真名天子”?
正文  TEXT
若要探讨这一问题可能需要对中华文明与犹太基督教传统都比较熟悉才好。本人进修的专业内容是基督教神学,曾任央视文化新闻记者,虽然自己不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学者,但是之前从新闻职业角度进行过许多资料收集与对专家的访谈,包括对物理证据的实地考察。而早先的法律专业则让我注重证据与理性的分析。
在过去数年参考了许多当代和近代学者的著作之后,常常与他们进行1对1地交谈、交流,进行实地考察与对比研究,因此,斗胆在此表达自己的拙见,希望和大家基于理性与事实对此主题进行探讨。
1
求索之路的缘起
2011年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我在中央电视台某频道担任文化新闻记者。我常常接触各种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从曲艺到书法和武术,我深深地被中华文化的神韵所折服。我开始认为我们先祖的宇宙观、对美的理解以及人文伦理都有其独到的视角。作为一名基督徒,我很自然地开始思考基督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因为和许多中国同胞们一样,我之前基本将中华文明的本质视为一种儒家人文伦理+崇拜多个神明的道教及各种民间宗教+佛教的混合体,因此从对神的认识上讲,这与基督信仰完全不兼容,这使我在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信仰上难以调和,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断层使得自己在接触中国文化时有一种疏远感。每当接触中国文化时虽然非常欣赏但是总是伴随着一种不知所措的距离感和局外人意识。
但是之后一本叫《先贤之信》的书给了我不小的启发。这本书认为华夏文明最早的祖先从黄帝、尧舜,直到到夏商周的许多君王都是敬畏上帝的。而这位“上帝”和《旧约》以色列的耶和华惊人相似,以至于我们可以说华夏文明从根源上来讲是敬拜上帝的。上帝信仰远早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儒家,佛教和道教,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仔细研究我发现,这个观点并不是一个少数的观点,许多的专家学者表示认同这样的观点(包括不少非基督徒)。这令我非常兴奋,仿佛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同时我也非常谨慎,由于本科专业是法学,我非常注重相信一件事情要有理有据,担心自己接受这样的观点只是基督徒的一厢情愿而不是建立在可靠的依据上的,因此我尽可能了解我所能接触到的所有这方面的资源。
经过研究我发现,原来,“上帝”一词并不是外来的宗教词汇,它最早其实是中国本土的至上神的概念,频繁的出现在甲骨文以及各典籍中,包括《尚书》、《诗经》、《逸周书》、《周礼》、《礼记》、《淮南子》。在五经中,上帝一共出现86次。
图1: 甲骨文中的:“帝”
图2:上帝在五经中的出现次数
五经中的上帝
经书
出现次数
尚书
32次
诗经
24次
礼记
20次
春秋
8次
易经
2次
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说:“由上所论足见殷(商)时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帝”,后来称为“上帝”,大约在殷周之际又称为“天”…上帝能够命令,上帝有好恶,一切天时上的风雨晦冥,人事上的凶吉祸福,如年岁的丰啬,战争的胜败,城邑的建筑,官吏的黜陟,都是由天所主宰,这和以色列民族的神是完全一致的。” 此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研究甲骨文的董作宾、胡厚宣、陈梦家等学者。
2
中西文化交流的两位巨匠
精通中国文化的天主教宣教士利玛窦与新教宣教士理雅各在查考了诸多典籍后也同样认为中国古人对“上帝”的认识和犹太基督教的至上神是一致的。
利玛窦于16世纪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贵族家庭。1571年加入了耶稣会。耶稣会以其属灵操练、神学装备以及扎实的文化与学术功底而闻名世界。耶稣会的宣教热情也令人钦佩,利玛窦58岁去世时,共中国居留了28年,期间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以他的渊博学识,包括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造诣,获得了皇室和许多士大夫的信任和尊敬。根据当时朝庭的规定,在华去世的外国人都要被葬在澳门。但明朝的万历皇帝却因着利玛窦在科学与文化方面对中国的巨大贡献而破了例。直到今日,利玛窦都被奉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旗帜性人物。
经过仔细的研究,利玛窦得出结论:
“吾天主, 即华言上帝; 与道家所望玄帝玉皇之像不同”

《天主实义》P.121
(我的“天主”就是中国人说的“上帝”与道家描述的玉皇大帝的像不同。)

“历观古书, 而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名也”
(在遍览大量的古籍后,我非常地清楚“上帝”和“天主”只不过是不同的称呼而已)《天主实义》P.125

除了利玛窦,基督新教传统的汉学家理雅各也持此观点。
理雅各在西方汉学界是一位泰斗级人物。他用了毕生的精力来研究中国,花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把中国最重要的一批古籍翻译成了英文,至今他的译文和著作仍然广被采纳。他对中国研究的贡献在西方是举足轻重的,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如利玛窦等许多精通中华文化的传教士一样,通过对中国古籍的研究,理雅各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人所敬拜的上帝(或称“天”),和犹太-基督教里敬拜的至上神是同一位。事实上,“上帝”这个词汇出自中国古经,在翻译《圣经》时采用“上帝”来翻译“至上神”,被人认为是合宜的。他的观点遭到教内教外许多人的非议,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歪曲了基督教来迎合中国文化。他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信仰纯正,和来到中国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一样同属伦敦差会,1840年又接替了马礼逊成为著名的教会学校“英华书院”的校长。他的观点也不断被近现代学者专家认可。
1875年,理雅各成为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院士,次年成为中国语言文学教授,这是牛津首个与中国相关的教职。理雅各回国后仍然兢兢业业进行翻译工作,据身边人回忆,他每天晚十点睡觉,三点起床泡茶后进行翻译工作。1897年,他在伦敦去世时,仍在翻译楚辞的第九章,他毕生在牛津和中国之间建立起立文化的桥梁,虽然人们今天都已经淡忘,但是相信历史会用一句话去形容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理雅各去世30年后,也就是1928年牛津召开了一个东方语言大会。在大会上,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拉脱维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教授们在他的墓上放了一个花圈,花圈中附着的卡片上写到:
致:理雅各
不朽的天才与大师
第十七届东方学大会参会汉学家
                                                                          1928年8月31日
                                                                                             牛津
理雅各在他的著作《中国人对神与灵的观念》(The notions of the Chinese concerning God and spirits)的前言中开宗明义写道:“我坚定地认为中国人确实曾认识真神,他们的语言中有与我们的’God’相对应的词汇,也与希伯来语中的’Elohim’和希腊语中的’Theos’相对应。(Elohim和Theos都是神的意思)
“I maintain that the Chinese do know the true God, and have a word in their language answering to our word God, to the Hebrew Elohim, and to the Greek Theos.”
《中国人对神与灵的观念》P2
3
当代的见证
当今也有众多学者持相同观念,比如著名基督徒学者,人民大学教授何光沪,以及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古典哲学与现代公共政策的杨鹏。
视频.1 | 人大教授:古代儒家学者不可能不信“天”



视频.2 | 人大教授谈儒家、甲骨文与早期中国文化


http://dajia.qq.com/blog/359763104950173.html(原版链接)
何光沪(左)杨鹏(右)
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依据是相当充分的。华夏文明最原初和根本的信仰是上帝信仰。这不是说中国人对上帝的认识是完全的,后来逐渐有对其他超自然力量与祖宗的敬仰,但早期他们不是被当作与上帝等同的主体被敬拜,而是被尊重和邀请一起来敬拜上帝的。我们之后也会探讨为何中国人苦苦追求的“天人合一”是需要被实现和成全的。
更加让人能够切身体会的证据是在北京的天坛。理雅各对中华文化有极大的尊重,在第一次踏入天坛时,他被天坛的景象震撼,情不自禁地脱掉鞋子,赞叹中国古人对天的敬畏和理解。
而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就在12月22日,也就是比12月25日的圣诞节早三天的冬至,每年这里都会举行中国最重要的敬拜仪式,天子要去天坛向上帝献祭,祈求上帝继续保守国泰民安,福瑞祥和。从尧舜乃至更早,历朝历代,这样的敬拜从来没有中断过,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延续得最久的敬拜礼仪(直到最后一个自称为皇帝的袁世凯为止)。12月的22日, 25日以及26日都是对许多中国人很重要的日子,似乎冥冥之中这些日子背后的意义都汇聚在一起 …
在下一期:《抵制圣诞?恐怕因您不理解中国文化也不了解圣诞(下)》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天坛与古代中国上帝信仰的关系,以及与基督信仰的关联。
欢迎扫码关注“古木長青”微信公号
——战善战   尽程途   守主道  ——
编辑:ChengSun
校对: Deborah
美编:Deborah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