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Apple 自上市以来的股价,截图来自雪球社区

2000-2007年:播种

年末总是流行写总结,我也不免其俗,写一个总结,不过这个总结有一点长,是有关2000-2016年之间的股票投资经历总结。
其实我妈妈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90年代中期之后就开始接触股票。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事情。但「股票」,第一次进入我的内心,则是2000年毕业之后。
2000年毕业之后去了深圳华为,我大学的好朋友王智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正好华为南山总部的小卖部有这本书卖,所以立刻买了一本。(为什么叫「幸好」呢?因为那时网购图书还不流行,而深圳的书店非常少,我们一周七天,也难得真正的休息。所以如果不是公司的小卖部正好有这本书,我可能会错过这本书。)
这本书把「财务自由」、「股票投资」等理念在我的内心中第一次播种。
这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2001年我去了北京,上班的路上,看到天桥上有人卖书,正好看看《富爸爸穷爸爸》的续集,就又买了两本。边看边在内心里 YY 自己如何投资。

2008-2009年:第一次投资

而自己真正投资是2008年,也得感谢股市的泡沫,让全民都去开了股票账户,我在股票泡沫的高峰期2007年开了账户,但是却没有投钱,这可能是我相对保守的性格所致,也让我避开了当时的股灾。
也许是吸引力法则的作用,我对于「价值投资」的理念特别 buy in。所以,把巴菲特的「投资的第一个原则是不亏钱,第二个原则就是记住第一条」牢牢的记在心里。特别注意一点:初心很重要。比如以挣大钱的初心进入股市,很可能受不了短期的诱惑,看到别人日日挣钱,于是自己也是跟着投,无论股价高低,只是追涨杀跌。但是,如果以「不亏钱」的初心进入股市,那么价格是否过高,就是你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这让我没有在最高点那个阶段投入一分钱,反倒是股市腰斩的时候,我决定入市。那时是3200点左右,我在我比较喜欢的蓝筹股上投了几万。股市继续下跌,我继续投入。这个阶段,我就是不断的在自己已经买入的股票包括银行、地产、石油上面继续加码。直到2000点,我总共投入了十七八万,那是我当时几乎所有的现金。终于,我没有钱再投入了。
然后就是最黑暗的谷底,记得当时报纸的第一版正版用了一个大大的标题:股市跌跌不休。整个世界陷入了悲观。当时股市正在从1700点跌穿,进入1600点。
结果,当时突然宣布了「4万亿」等计划,突然整个股市就像打了强心针外加鸡血,在资金和信心的双重夹持下,股市快速反弹,很快回到2000点之上。股市继续上扬,因为我大量投入的资金都是在2000点左右。所以,账户很快解套。
我长出了一口气,开始卖出股票,落袋为安(注意,这个想法也有问题,因为它体现出你「不信任股票」)。最后,股市的本金只剩下2万,剩下还有2万是收益。这一轮的股票投入以总共不到20万的投入,换来了2万的收益,历时一年左右。
当年的股市最后上攻到3000点左右,但是在那时,因为我已经较早的撤出主力资金,已经无法享受这个强力反弹的红利了。
这个阶段的收获和教训:
  1. 价值投资的理念的确能让你避险 —— 所以如果你选择进入股市,最好以最保守的态度进入,这会让你更长久的留在股市,而不是第一次震荡就彻底受伤,永远不敢碰股票。
  2. 股市下跌的时候,即使是腰斩也未必是很好的时机。好的时机是「全体缴械投降」的时候,也就是大家都悲观的时候。—— 大家都悲观和大家都乐观的时候,往往是这个阶段的转折点。股市是这样,房子呢?我相信房市很少有空头了。
  3. 资金的规模管理很重要,规模决定了盈利的水平。—— 段永平在网易股票上赚了100多倍,在苹果股票上只赚了几倍,但是他坦承在苹果股票上赚了最多的钱,为什么?只是因为他在苹果上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涨了倍数,却输了规模,是大败。
  4. 股市必须是「闲钱投资」,就是这笔钱进去,涨跌不令你揪心。这样你可以安心的让这笔钱长期的停留在股市里。—— 当我能忘记股市涨跌的时候,投资规模是合适的。如果你整天揪心于股市的涨跌,那不妨卖出一部分股票,直到其中的本金规模不再令你担心为止。

2009年-2013年:沉寂

这个期间并未过多的关注股市,因为涨涨跌跌,看不懂。既没有投资的冲动(「驱动力」),又没有投资的时机(股市的低迷)。更多的时间扑在工作上。所以,既没有操作,也没有资金的进出。

2014-2016年:大举投入并持有

2013年是我焦虑的一年,主要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深切的感受到,组织变动对于个人的影响,尤其是心理的影响。当时还在走出焦虑之后录了一段语音,讲述自己如何与焦虑相处。
当然,现在回头看,当年的焦虑是我人生莫大的机会,因为把很多未来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让我真正停下来,好好思考: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我该怎样面对这些问题?怎样在人生必将老去这样一个大前提之下寻找到人生的希望所在?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焦虑之中,我找到了未来几年人生的答案:我要获得财务自由。我要在工作之外找到自己的「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获得额外的收入和内心的平静。我要投资,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彻底相信投资,拥抱投资。
因为我暂时「停了下来」,突然会有很多时间来看书,我集中的看了很多有关价值投资的书籍,消化了其精髓,也形成了自己的理念。这是「辉哥奇谭」这个微信公众号最初写作素材,如果你通过历史消息看到这个微信号最早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关于投资思想的内容。
记得在2014年10月的时候,我一边在思考该不该买一些股票,该买什么样的股票的时候。我在雪球上看到「东博老股民」的文章,讲他自己历时20余年的一场实验,就是在实验的初期,投入1万元,然后通过持有,换股,最后增值到100多万的实验。这给我极大的震撼!
老股民也是银行股的信徒,我在看了他的文章后,当时就买了4只银行股(因为无法区分哪个银行更好,姑且认为这些民营大型银行都是广义上的「我的菜」)。随后在之后的几个月,又陆续买了几十万。
另外,我也很喜欢「段永平」的投资理念,他是一个隐形的大佬,他本人是步步高的老板,后来又「孵化」了 OPPO 和 VIVO 两个神奇的手机品牌。同时,他本人几乎已经成为 Apple 股票的最大华人股东,对了,他还在早期投资网易的股票的过程中,获得100倍以上的增值。有人说,他才是中国互联网圈最富有的人。
他在网易上有博客,搜「段永平网易博客」即可找到(当我说「搜」的时候,拜托大家用搜索引擎,我不想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变成一个「百科」)。
他很少原创文章,基本上都是转载转发他喜欢的消息。但是,文末的「问与答」是整个博客的精华,他的投资理念都体现在其中。
我经常是几个月才去看一次,每一次去看的冲动都是源于自己最近投资上的困惑。哪怕是他最近一段没有表达什么新的想法,我再去重读一下他的理念,也是受益匪浅。在写本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应该去读他的文章了。
段永平非常推崇 Apple 和茅台的股票。所以,或者说「正好」,我也喜欢这两只股票。当然,喜欢茅台多少受了阿段(大家喜欢称段永平「阿段」)的影响。我印象中在2009-2013年之间,我也买了少许的茅台股票。后来在2014-2015年决定多买股票的时候,正好发现茅台也不贵,最低的时候130多,高的时候也不过170。
在我基本上把能投的「闲钱」几乎全部都投入股市之后不久,股市突然开始拉升,先是股民鼓噪,然后是媒体,各种媒体,自媒体,官媒,雪球。看那个形势,恨不得是「国家牛市」要来了。
当然,我的股票也是长势喜人。不过比起当时的一众妖股来说,银行和茅台显得是那么的「收敛」。不过,以我的性格,就喜欢这种「收敛」型的股票。
当然,在2015初夏股市最疯狂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接连几次千股跌停,让我不由得想:风险问题
我决定把仓位降到自己可以不关心「涨跌」的程度,于是卖出20万左右的银行股,只留下了招商银行和茅台。其他银行只留有少许,观察走势。
在卖出20万之后,我的内心开始平静,之后的涨跌又一次与我无关了。我可以不再关心股市的涨跌,做自己的事情了。当时的这段经历,我有几篇文章记录。(面对“牛市”,股市新手要注意哪些事情?结合大跌,谈一下“究竟什么是价值投资?”
幸好,这轮的「牛市」很快过去。我就喜欢在平静的状态下,慢慢的观察股市,投入并持有。我不喜欢大起大落,我也不奢望一夜暴富。我最喜欢的状态就是慢慢的,平静的,略带淡淡的喜悦。我把股票市值的增长看成对自己的判断力和耐心的最大褒扬。
在短暂的牛市之后一直到现在,我的股市一直没有做任何操作。卖出银行股还剩在那里的钱也留在股票账户里。等待好时机。
最近,虽然股市依然波澜不惊,但是随着茅台的慢慢发力,茅台部分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已经翻番。而整体股票的市值也创造了近年来的新高。
这是 A 股2000-2016年的投资经历,关于美股,我有另外的故事讲,当然,正如你所料,依然是波澜不惊,慢慢的增值,这是我性格导致的结果,也是我正向选择的结果。不过,就细节而言,还是有不同,且听我下回分解。

总结

  1. 我不敢说自己就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我非常确信,自己不是「Trader」,更不是「Day Trader」。我的每一只股票的持有时间,超过99%的股民。仅有的几只「大规模」投入的股票,持有的时间到现在为止至少已经两年,多的已经8年时间。而且现在看起来会继续持有下去。
  2. 很多买股票的人,并不真心相信股票,只是受不了增值的诱惑才进入股市。所以频繁交易和「落袋为安」成为行为与心态的典型写照。我相信股票,我相信买股票就是持有这个公司的一部分。这个是小小的差异,但这个差异导致了后面绝大多数结果的不同。所以,当事情总是不对时,请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初心。
  3. 当你以长期(不是三个月,而是3-10年)以上目标持有周期去思考问题的时候,短期的涨跌就不是你要关心的事情了,而是贵贱本身。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涨跌看淡一些,贵贱要敏感
  4. 投资股票的人一定要有信念,就是像傻子一样去相信一些基本的东西。关于信念这个东西,我推荐几部电影,如果你喜欢这几部电影,并且日常的行为准则与电影中主人公类似,你就具备很好的投资的素质:因为你相信最基本的理念并且愿意长期坚守,可以忍过短期的打击和诱惑。我相信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愿意相信并且坚守基本理念的人是绝对的少数。如果你决心或者已经做这个少数派,那么请忍受足够的孤独。这几部电影是《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功夫熊猫1》和《血战钢锯岭》。
  5. 当你真正具有这种基本理念并且愿意坚守时,你就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大量的「闲钱」投入股市。因为你不是在交易,也不是在赌博,更不是祈祷,你是在做一件自己相信并且有基本方法论的事情。
  6. 股市的投资从最根本上来说是一件:简单但不容易的事情。投资最核心的理念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再长,也不需要千字的文章。但是难就难在坚持与坚守。就像健身,每天锻炼30分钟,日日不辍。就是这句话,不用关心太多的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事情,就是坚持与坚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的几乎所有「要事」,都是「简单但不容易」,仅仅需要「坚持与坚守」。
  7. 2000-2016年,投入100万左右,总共赚取60万(A 股+美股,其中 A 股投入60万,赚40万左右),并非耀眼的成绩,甚至是非常平庸的成绩。但是,如果细分下去,你会发现不同阶段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个理念的不同又带来了投入资金「规模」的不同。这里规模更多的是相对规模,即,相对于自己总资产,相对于自己总闲钱的比例。当我有正确的理念,并且在坚守的理念的过程中得到回报后,我在不断提高这个比例。当这个比例超过50%之后,并且在资产规模扩大之后依然可以保持这个规模时,指数增长的效应就体现了。就我自己而言,其中80%的投入资金和95%的浮盈,都是来自于2014-2016这两年。 2017-2020年呢?我相信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投入和更深层次的信任与实践的过程。2020年之后呢?
  8. 在某支股票上增值多少倍不值得夸耀,真正值得庆祝的是,自己能以多大的规模去投资。段永平在在网易股票上获得的收益超过100倍,但是他自己坦承:赚钱最多的反而是 Apple 股票(增幅只是数倍)。为什么?因为他在 Apple 上投入的大规模的资金。所以,不要总被媒体上「增值多少倍」忽悠,关键是 Base。记住一件事情:能流传的事情大多不可以复制,能复制的故事大多很平淡。我们的人生,是选择一辈子做谈论别人伟绩的吃瓜群众,还是做掌握自己命运,忍受日复一日的平淡与坚持的自我实现者?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其实投资是最好的修行之一,需要你坚守基本理念;克服眼前的诱惑;着眼长远;平静呼吸;冷静的做决定;并且不断的去宣传好的理念。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个指数增长曲线,忍受漫长的「低迷」,静水流深,大器晚成。
你做好准备,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了吗?
虽然我对于圣诞节并无感觉,但是依然不妨碍我以此文作为给大家的圣诞礼物。不希望简简单单说一句「圣诞快乐」,唯希望大家真正安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你对它关注太少!谨以此文做一个提醒。
PS:有人问我除了股票还投资什么东西?我资产基本上这样分配:大部分资产在股票上,A 股(茅台、招行),美股(Apple,BRK-B、SPY 指数基金),百度股票(入职百度6年以来,公司股票期权一股未卖),商业健康保险(可以随便看私立医院不掏现金的那种)。少量现金(相对于资产规模的少量,主要是在等待下一次好机会再次买入)。房产:0(买房子的事情我不着急,现在租房子住的很好,充电桩之类都可以装,不影响买 Telsa。如果我想住别墅,我会先去租一个,不合适再换一个。房子之外我有很好的,可以大规模复制,流动性更好的投资手段。我能买得起1000万的房子,但我想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未来在资产种类上会再看一些人寿保险,更多的现金还会进入少量的股票之中。
PPS:如果你对于股票等投资还有问题要问我,请在「评论」区留言。
其他参考文章:A股也能做价值投资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