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作战部队有所了解的军迷一定知道在美军之中有一支精锐之师,臂章上绣着「RANGER」字样的先锋部队,这就是游骑兵部队。他们曾参加过韩战、越战以及后来的美国对格瑞那达、索马利亚、巴拿马等地区的军事行动,在着名的电影《黑鹰计划》(Black Hawk Down)中,拯救坠毁直升机与掩护三角洲部队撤离的就是这支游骑兵部队。
第75游骑兵团(the 75th Ranger Regiment)是一支骁勇善战的特种部队,游骑兵部队的臂章上,清楚的绣着民国的青天白日军徽,为什么这支美军部队会在臂章上加上民国军徽呢?
目前第75游骑兵团的前身是二战时在缅甸作战的一支美军部队。1943年,盟国决定组建一支地面部队,作为在缅甸作战的中国军队的先头部队。根据这一代号为「圆桌武士」的计画,美国组建了一支有2900人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由法兰克.麦瑞尔准将指挥,因而又被称作「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
麦支队在印度接受了2个月的游击战和丛林战训练后,于1943年3月进入缅北战区,任务是潜入日军后方,切断敌军的供应及交通线。由于主要任务是与国民革命军在缅甸战区联合作战,因此麦支队队徽上加上了当时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军徽。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麦支队参与了大小三十几次战役,遇到过不少危险战情,但大都在国民革命军的支持下化险为夷。
孙立人
1944年2月下旬,国民革命军进攻瓦鲁班(The Battle of Walawbum),与日军正面作战。麦支队则渗入日军后方进行破坏,不料在瓦鲁班附近遭遇敌军两个中队袭击,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美军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在这紧急时刻,国民革命军将领孙立人立即派兵救援,重创日军第18师团,将麦支队解救出来。
此战让美军对孙立人感激不已,直到今天,麦支队协会在每年的年会上都要展示孙立人的照片。麦支队最艰苦的战斗也是最后一场战斗是密支那战役,1944年5月,麦支队与国民革命军共同进攻密支那。不料在作战中,麦支队遭日军优势兵力突袭,陷入险境,国民革命军及时支持,美军才突围成功,加上缅甸本地抗日武装也为美军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三方的联合作战在缅甸创造了奇迹,重创了驻扎在缅甸的日军,因此游骑兵部队的左上角是民国的青天白日军徽,而右下角的白星就是缅甸之星。
二战结束后,战功卓着的麦支队被改编为「美军第75步兵团」,成为美军的一支王牌部队。1973年,美军决定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危机。当时,美国陆军对各国的特种作战战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麦支队在二战时期与国民革命军并肩作战的战例最有典范性。因此,美陆军参谋长下令在第75步兵团基础上组建「游骑兵部队」,当年麦支队的青天白日军徽也一并保留下来,以纪念那段历史。美军游骑兵部队还将当年与国民革命军联合作战中的经验作为座右铭:协同作战、以少胜多、先锋作用。
二战结束后世界对游骑兵部队的深刻印象来自美军对索马利亚的军事行动,在逮捕当地军事政变首领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Maxamed Faarax Caydiid)武装军事行动中,游骑兵部队与三角洲部队和海豹突击队共同作战,展示出了高超的军事素养。作为美国陆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表现不输于美国特种部队的素质,游骑兵的牺牲精神也被全世界广泛赞誉。
更多揭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星际联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