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士渡,成为Offer大赢家!
是北京某竞争激烈的公立中学毕业的,2010年毕业所以2009年申请的。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一边申请美国大学,一边准备高考。当时压力蛮大,希望出国,但是没有奖学金是不考虑的。
我们那个时候好像还不太有人作弊?反正我自己实实在在的考分是TOEFL 113,SAT I 2310,SATII 2390,四门AP。高中成绩还好啦(被录了之后最后一轮复习懈怠,高考大概670来分这个样子),一直挺认真学习踏实肯干的。
没上过新东方的SAT,没找中介,全程DIY。申了十所学校,最后只有亲爱的Amherst录了我(还给了我全奖!)

从此,我踏上了文理学院幸福小日子的不归路。
但这,远远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我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4月1日那天查到了一堆拒信和waitlist时,爸爸妈妈眼中的失望。不能怪他们没听说过Amherst,毕竟我们家好多亲戚现在还觉得这是个野鸡学校,还问:你们家孩子不是挺优秀的吗,干嘛不上北大?考不上常春藤吧。
我至今后悔当时冲爸妈发火,责怪爸妈无能,因为觉得申请结果不甚理想。也因为听说其他申请竞争同学凭家中的关系,找学校改成绩、找知名人士写推荐信、捐重金给学校神马的。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那届好几位我十分欣赏崇拜的优秀的朋友们,居然被全拒得了;但同时,也有我们相对不那么看好的选手们,有跌破眼镜的offer,或十几二十个的offer进帐。
这也都是旧事了,我重提,倒显得我小心眼了。
那时候年轻气盛啊,不找中介自己纯粹DIY是因为满满的自负,和那么一丁点的道德正义驱使。我现今也没有必要把自己说得多高尚,对吧。但我铭记于心的,是当时每次递交完一份申请,我都有一种颇为自豪的阿Q情怀: 我签那个电子签名,大意是“本申请中全部内容都是我自己写的且真实”的那个,心里是无比的光明磊落啊!多少人,能做到我这一点呢?
后来呢?后来是Amherst辛苦但幸福的4年啊。
再后来呢?打算申请法学院啦。
申请法学院时,一下申了8所,感觉是因为本科申请受挫,十分没有安全感。
结果呢?结果很好很惊喜啊*\(^_^)/*
洒家于心无愧全都是靠自己努力的,不服欢迎来辩!
法学院申请结束后,妈妈说了一句让我心酸的话:真好,我女儿可以和别人公平竞争了。
于是庆幸到,我能本科申请出国,本来就是蛮有特权了。起码我自己感觉进入了一个相对来说更加公平靠自己的环境。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公平的,也不总是好人有好报的。
道德这玩意儿,难就难在,大毁一回,基本上就彻底没了。所以,道德不是金钱意义上的昂贵,而是脆弱、稀有,所以宝贵。
这于是乎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道德问题
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道德有啥意义?
如果我信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吃亏,那为啥要信奉?
我能不能换一个相对更公平的环境,以期保护我的正义感?
在一个没有绝对公正环境的世界中,要怎么尊崇内心的道德准则?
如果感受到了内心道德和不公环境的冲突,我们怎么能成长、强大起来,去为后人、下一代改善不公的环境呢?
说起来惭愧,我对法律的兴趣,也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有些私心地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个热爱康德(虽然受不太了他老人家写作风格)的花痴粉,引用一句装X但恰当的话做结语吧: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视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oftener and the more steadily we reflect 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ö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ä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注:
本文转自知乎Nancy Tang。没跟主页菌商量,擅自转载,必死无疑。长得好看也不行。
来,主页菌来告诉你个鬼故事:4.1号要来了哦!是不是你现在每天都夜不能寐啊,一遍一遍刷新你的邮箱啊?你睡不着的时候,需要安慰的时候,快来找主页菌聊聊吧!主页菌好歹也是拿过很多offer和拒信的人,神龙也都召唤过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