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作者:魏湘 
来源: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
编辑:
阿鸠
社长说
爱本来很轻松,
 请不要让你的爱人负重前行。
● 
 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没感动过?
亲密关系中为什么你总在牺牲
在追不同国家电视剧的时候,我慢慢总结出剧中对于亲密关系模式的勾画特点:
美剧中对于爱情最为直接,爱或不爱都会简单,虽然有时也纠结。比如《傲骨贤妻》里的艾希利亚,她和老公或是威尔的爱情,都更自由。无论如何都会更多的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爱就爱了,不爱就结束了。
韩剧的爱情典型的就是一个王子旁边是个不着调的姑娘左晃右晃,或者一个高冷的姑娘身边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逗逼,或者混不吝的男孩子,然后左右纠缠。
再反看我们中国的情感剧,总会有些沉重的感觉。我为了你牺牲自己,但你又不知道,于是我们就相互虐。虽然最后通常都是那个最无辜的,牺牲自己最多的人有好报,但在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我们总要绕来绕去,只为对方能了解“我”的心意。
我在想,为何我们的电视剧如此去设计情节?可能这也是很满足我们一直以来的自恋感,那就是“因为你,我才如此,但我更伟大”。
我如此对你,你永远都欠我的
记得前段时间我无意中看了几眼老妈热衷的《亲爱的翻译官》:女主角病重却一定要瞒着男主角,宁可自己受苦,直到男主角知道了追过来,但依然充斥着怀疑与愧疚感。
还有另一部挺有趣的《好先生》,剧中的陆远宁可自己没钱还贷款,不得不进监狱,让自己好友照顾女朋友,消失了若干年,他的说法是“为了她好”。这一句“为了对方好”,抵掉了所有的埋怨,并且自己还居于道德制高点的位置上。     
这反映了是我们中国人从原来到现在的情感生活的面貌。那就是,通过牺牲,来证明自己的情感是真挚的。这很辛苦,很虐,但也吸引我们足够的关注。
回到《翻译官》里,女人生病了隐瞒男朋友,因为她要隐忍。《好先生》陆远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隐瞒女朋友,因为他要面子,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男人。揭开这些面具,我们能看到什么?我想是真实自体的虚弱感。(自体,是指你思想世界中的自己——编者注)
当一个人无法面对自己的虚弱时,TA就把这部分无价值感投射给对方。看上去是为对方好,实际上对自己极大的嫌弃,也就是内心里那种“我不值得你对我这么好”的观念在慢慢地发酵。同样,他们也把决定权投给了对方,“我如此对你,你永远都欠我的”。
这样的电视剧会很受欢迎,可能确实符合了很多人的内心,因为多少人心里都觉得自己委屈啊!可以预想,这个委屈中包含着多少纠缠与恨意在呢?
我们为何要在关系中牺牲?
但是,我们的内心情结里为何有如此多深重的情感?这或许和我们的历史发展相关。从农业社会群居,人多更有优势,到走向个人的独立个体。
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内心里对于联结和亲密格外地重视,在亲密关系里宁可牺牲也不愿放弃,这就是“在一起的纠缠”。   
只是为何一定要牺牲呢?可能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如果我没有牺牲,你还会爱我吗?”这是一个听上去很忧伤的问题。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也可能反映了一个人与母亲的关系是多么纠结。
在我们的婴儿阶段,当我们无法确认自己是谁的时候,我们和母亲紧密地共生在一起。母亲微笑,孩子也会高兴。母亲生气,孩子会不高兴。慢慢地,孩子开始会从绝对依赖过渡到相对依赖,会逐渐发展出适合与母亲相处的方式,比如如何令妈妈高兴?如何让妈妈注意到自己等等。
而在无法有自己存在感的母亲身边,孩子可能学得最多的就是用各类扭曲的方式来传达自己,比如牺牲。也就是说,“我为了别人,才可以有我的存在”,这是一种低到尘埃的价值感,但又是一种强迫他人注意的控制力。同样,这是可以引起孩子或者周围人愧疚感的最有力的吸引方式。
自我牺牲的动力与结果
究其根本,“牺牲”这种方式下面所隐藏的是一个人深深的无力与匮乏,于是你需要去其他人那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连接方式。一个人从两岁起就需要分离个体化(指个体脱离原本所依赖的家庭而形成自己独立个性心理的过程——编者注)
但在很多家庭中,有了孩子之后,妻子便会把所有注意力转向孩子时,父亲受不了被忽略,而选择远离。母亲和孩子越来越关系粘腻,父亲也懒得进入家庭系统发挥作用,这也进一步鼓励了母亲和孩子牵连的关系。
当孩子想分离时,母亲此前的牺牲会令孩子充满愧疚感而无法分开。在这个孩子之后的新的关系中,他所最擅长——或者说从之前的经验中所习得的连接方式就是“牺牲”——通过牺牲来完成连接。
但这里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牺牲”的结果是付出者更加痛苦,“不公平”情绪越积越多。因为在牺牲者眼里,他人都成为“亏欠者”。
所以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在亲密关系里的“牺牲”背后,潜藏着巨大的自我“需求”,他期待的是他人能看到他在牺牲,能怜惜他,能用情感的方式回报他,能真正地看到他不得不通过“牺牲”来获取这种“联结”的不容易。
可是,关系里的另一方经常会用抗拒的方式来回应牺牲方。因为在接受付出时,他的内心也会潜藏着愧疚感。该如何应对呢?常见的,就是用更多地索取,来回避自己内心所不愿面对的“不平衡与内疚感”。
除了牺牲,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牺牲抑或分离,是每个人在情感关系里都可选择的答案,纠缠还是选择放弃,自然也可是备选。
只是,在高度习惯性地运转中,每个人是否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作为自己生命的主体放弃他人欲望的期待,施虐与受虐的需求,重新理解你与世界的关系呢?”
你是谁?你的价值究竟由谁决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 
1
那你怎么看待
在亲密关系中“为了你好”的牺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