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008篇原创文章,同步发送于公众号“金融模方(Magic_Finance)”。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作者介绍:小木,曾在某国际投行亚太总部工作近六年,目前从事股权投资,希望各类职场总结能够给大家一点借鉴。

每个人在职场,都会经历从“新人”变“旧人”,即逐渐从“小朋友”变为“带小朋友”的过程。一旦带人,就更加能体会当年老板的感受。我们在评论一个小朋友的时候,通常会说,这个谁谁谁非常好用,大家都会抢着让他/她上项目,好项目自然也有他/她的份,但对于另外一个谁谁谁则可能有保留意见。
大家背景和基础素质都相似,但为什么会在职场上有很大分别呢?以下是战术层面的几点大概原因,我们就从难到易,逐条解析供各位参考。战略层面的思考当然从整体格局上来讲更重要,但做不好战术层面或者执行层面的对大部分人来讲也就缺失了基础。
一、走心太重要
无论事情大小,一个人是否用心都会有明显差别。
如果把老板交待下来的事情放在心上,就会从头到尾思考事情的各个方面和细节,就可能做到“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最后一般会交付一个让老板满意的甚至超出预期的结果。
这个在不同工作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
如果刚入职场,对一切都还不了解,能够很快地自主学习和了解,分得清方向问对问题就已经不易;
如果已经工作一两年,对相关工作和项目已经积累了一点经验,这个就可能体现为是否可以独挡一面,多想一步,部分站在上一级的角度思考,这也是个人进步和职场提升的过程。
走心的具体表现可能为下班回家,还在想着工作上某个症结可能的原因和答案;看到老板安排一个会,不用老板说就想着会前要找好相关背景资料或者上一次的会议纪要;再比如跟同事老板一起出差,要事先考虑好是否安排车接送等小事。
举个项目分析的例子
我带小A和小B分别看两个初期项目,两个人都工作三年左右,项目所在细分行业我们都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只有对方提供的初步资料,其他都要靠自己挖掘。
三天之后,小A给了我一个初步分析,把公司提供的业务和财务资料都整理了一遍,同时对业务运营和财务数据,尤其是一些异常数据背后的原因都大概分析了下,再查了行业的资料,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而小B只是简单的把资料整理了一下,把数据从PDF文件放入了Excel,三天之后同样来交差,问公司数据怎么样,需要打开Excel一起看。问这个利润率为何这么低?不清楚。应收账款为什么这么大?不知道。对公司整体什么看法?模棱两可。行业内大概什么地位还有什么竞争对手?没有查。
这个例子稍微极端了点,但很多时候小朋友交上来的作业就是这样,除非给了很详细的指示,上一级还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继续研究。
一个新的细分行业或者一个新的公司对于所有人都是新的,大部分情况下上一级也就是多些经验,多些角度,如果遇到小A,那么整个分析过程会高效很多,因为形成观点是要思考提炼的。如果遇上的是小B,有时候还不如不用,用了之后解释起来还更加麻烦,而且已经浪费了几天时间有很多时候是浪费不起的,机会就已经错过了。
再举个做执行的例子
执行与初步分析不同,涉及到的事情比较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技术含量,但解决不好就达不成结果,所以执行比单纯做模型做报告要锻炼地多。
做执行尤其是牵头做是件很操心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同时往前跑,必须要明确关键事项关键时间点,不然小事也会成为瓶颈。
例如做项目通常要做尽职调查,就是聘请律师、审计或其他专业机构,对法律、财务或者其他事项进行深入调查,形成报告为投资做参考。
这个尽职调查方的挑选确认,内部流程和外部客户沟通这些琐碎事情都需要有人跟,做得好的小朋友会主动想着这些事情,盯着一步步按顺序搞定,满足整个项目时间节点要求,但如果没放什么心思的人就会指挥一步动一步,去确认下是否律师已经选好了,问问律师是否已经拿到了该拿的资料,上一级仍旧什么心都需要操,有下属也就跟没下属差不多了。
走心只能靠心,这个还真是没什么捷径。
不过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真的对工作充满好奇自然就会用心。刚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上市过程就看了很多其他项目的资料和上市规定,因为对公司业务感兴趣自然就写出了尽职调查问题清单,还有大家都觉得做模型是硬功夫就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兴趣果真是动力。
当然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觉得老板安排下来的根本就不是好事,没意思不想做,工作只是工作随便搞搞就可以了,但糊弄工作也是糊弄自己,时间都在那里,同样的工作做三年结果可能会有大不同。
现在社会流动机会很多,但对于刚开始工作的小朋友,即使在百般不满的情况下也要慎重考虑跳槽,每个工作都有它的好与坏,过于频繁的跳槽对自身积累基本没有好处。
二、跟进再跟进
跟进其实也是走心的一部分,但这个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要单独拿出来说说。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就直接上了个项目,老板交给我一个小任务,让我跟进公司的董事是否已经签署了相关文件。我接到指令就打电话问公司,公司说某某某已经签了,还有某某某几个人没有签,因为出差或者其他原因,之后我就没再想起来这件事。两天后老板打电话来问,哎呀忘记了,赶快再打电话给客户问情况,结果还有一个人没有签,这件事归我管就应该继续跟进,可是我还是没有想起来,下次老板再电话过来问感觉好差,这么点小事情都没有办好,只能再被训斥后赶快再联系客户。刚开始工作真是诚惶诚恐,很多小事情做不好自己很有挫败感,也失去了老板对你的信任。
一个项目如果活跃起来需要跟进的事项就超级多,这之后就跟同事学习逐渐养成了写to do list(跟进清单)的习惯,可以写在标签纸上,也可以写在电脑里,想到一件事情加一件,做好一件划掉一件,这也是很多人能够同时跟进几个项目的法宝。
这两点都做到,工作评语中可能就会有“工作态度端正,有责任心,对项目有ownership(所有权)”之类,这些都是好小朋友的重要特征。
三、质量第一,时刻积累常识
有个小朋友交给我的数据一看就有明显错误,但他/她自己就是看不出来。第一次还算可以理解,毕竟是新手嘛,都有犯错误的机会,对行业和公司也没有太深刻认识,但后来几次数据还是有出错,这时候就可能要影响信任度了,信任度一旦被影响,以后的东西即使是对的也要被挑战,交作业有时间限制,但一定要保持质量,这里有治本和治标的方法。
治本的方法当然是自己非常清楚地了解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东西。有一些常识要靠积累,谁也不是第一天都有,例如一个行业的规模、主要公司、大概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看多了哪个数据偏离就知道去找背后的原因,在某个行业混久了就知道过去都发生了什么交易大概什么背景,这个只能靠自我学习。
一个模型费了好大功夫做出来了,交作业前要自己看看结果是否靠谱,不是几张表做平了结果出来了就是好模型,如果IRR(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有80%很大可能是哪里算错了,天上掉这么大馅饼的事情发生的概率不大,做敏感性分析要看一个数据是否按照设想的方式影响了结果等。
治标的小方法就是文件做好之后要打印出来看,电脑上看不清楚的东西一到纸面上就直接很多,例如小朋友把饼图画的很美,但打出来一看关键城市的比例不对了,不合我的印象,一查果真贴错了数据。还有一些表格等,打出来看是否合逻辑会更直观,还有错别字,在纸上看就会非常明显。既然上一级就是这样检查作业的,在交功课之前自己检查下岂不是更好?
四、注重细节
有些时候有些人可能太注意细节,例如投行出来的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毛病,能一眼看出一页不同段落的行距不同,字体大小有区别,多了少了标点符号或者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之类,但有时候缺少基本功,例如电话号码少了一位,也很难让上一级相信如何能做好更大的事情。
工作尤其是最初的工作都是细小的微不足道的,要在其中学习领悟。有人可能很鄙视ppt画的好的人,过度的修改例如三更半夜调整个小格式或者修改几个词是没必要的,但根本做不出来好的ppt或者写一个逻辑通畅重点突出的会议纪要是不能被接受的。
一些细节缺失可能造成非常重大的失误,例如本应该发给A公司的邮件结果手滑发给了其竞争对手B公司,结果可能泄露了一些商业机密,所以有些公司外发邮件前还需要一个一个确认外部邮箱地址。把10,000,000写成100,000,000,或者写错汇款指令都是比较要命的事情。这些对于刚开始工作的人都是一种磨练。
能做好下属,也能做好领导(一诺 | 好领导是如何炼成的?),尤其是体察民情的好领导,当然做一个好领导还有更多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需要修炼,我们之后再聊心得体会。
后记:
作者通篇,其实都在说一件事 — 干活要走心啊少年!
“走心”模式一旦开启,你会发现:“目不识丁”的人竟然开始看书,大大咧咧的人竟然也能一丝不苟,“忘性大”的人竟然能把所有细节脱口而出……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是不是真的喜欢,真的想要,真的用了心。
当你用心地对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以“一期一会”的心态和TA们相处,你会相信,过去的一切,都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未来的日子,你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礼物。
——啦啦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