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活火山和流动的熔岩近距离亲密接触,并不只是一个梦想(封面照就是铁证)。夏威夷的这座活火山,已经连续喷发了34年,岩浆每天从火山口涌出,最终坠入太平洋的海水。平日在国家地理纪录片中才能看到的种种地质奇观,此刻全部展现在眼前。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今天,自然风光似乎成了唯一不变的锚点。这也给了人拖延的理由——反正山水总在那里,过几年再去也不迟。尤其在美国的国家公园里,因为开发控制得当,百年前的风景与今天几无二致,让我们少了许多“抢救性旅游”的紧迫感。
唯有一处例外,就是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夏威夷群岛因火山活动而形成,其中多数岛屿早已演变成了安静的死火山,只有大岛上的Kīlauea(基拉韦厄火山)仍在源源不断地涌出岩浆。熔岩流淌的方向、火山活动的的强度,时时刻刻都在重塑着公园的地貌。短短几个月,最多不超过两三年的时间,风景就能经历天翻地覆的转变。
今年一月,我们初登夏威夷大岛,便迅速地爱上了这个公园。回到家不久,网上传来岩浆入海口坍塌的消息,我们拍下的“火瀑布”已然消失不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熔岩从地面涌出的景象又重新现身,引得我们在七月再次出发,半年内两次到访火山国家公园。
如果可能,我们简直想每月来一次这里,不错过每一处稍纵即逝的奇观。
Lyra:平时出行前,我们偶尔会上网搜索目的地的照片,寻找别人镜头里的好风景。然而这在Hawaii Volcanoes基本行不通。那些心仪的拍摄地点,有的早已被新的熔岩吞没,变成了一堆焦炭,有的甚至随着岩石坍塌坠海,不知漂到了太平洋的哪个角落。
两次来到这里的经历中,查攻略都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网上有大量几年前的的游记,很多早已没有参考价值,近期的资讯更是难寻。所以,我们才想要推出这篇攻略,详细讲述此时此刻火山国家公园的最新玩法。
一贯拖延症的Lyra,这次也不得不加快了整理照片的进程。要是像平常一样拖个一年半载,说不定七月的攻略已成废纸。
幸好依目前科学家的预测,火山活动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有剧烈变化。但愿这篇攻略的有效期能尽量地长一些,如果公园有最新的状况,我们一定会再去探路的!
银河下的火山口。
正版火瀑布。
近距离感受熔岩入海。
NG纪录片的景象就在眼前。
呆萌的夏威夷州鸟。
© nps.gov
火山初探:时刻变幻的公园
活火山是世界上最捉摸不定的事物之一。
在1916年,Hawaii Volcanoes国家公园建立之初,Kīlauea火山平均每年喷发一次,每次的持续时间长则两三年,短则只有几个小时。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能目睹怎样的火山活动,全凭运气。
Lyra:火山喷发并不一定是爆炸性的,也许只是有熔岩从地表涌出,类似的温和活动可以存在很久。
1983年,Kīlauea在历史上最后一次喷发。这一喷,竟然持续到了今天,不小心成了世界上喷发时间最长的火山,而且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对2017年的我们来说,这实在是个幸运的时代。一张机票加上数小时车程,就可以在几米之内与熔岩近距离接触。
火山总令人感到恐惧,但火山国家公园并没有那么危险。作为一个盾状火山(Shield Volcano),Kīlauea很难产生导致巨大伤亡的爆炸性喷发。像庞贝古城被维苏威火山灰活埋的灾难,更是不会发生。
这里火山最大的威胁,是顺山坡流下的炽热岩浆,可以烧毁沿途的村庄。但好消息是,它的流速甚至赶不上人走路,当地人都来得及收拾家中细软逃跑,游客更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Lyra:据说,夏威夷的保险公司不赔火山损失。当地人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房子前面放一个汽油桶,这样熔岩流过来的时候先点燃汽油,就算是火灾而不是火山破坏了。
Eric:当然啦,这事听起来99.99%是个地质学家编的段子。
每一天,20-50万立方米的岩浆从地下涌出(这相当于全岛每日用水量的两倍),在重力作用下,缓缓流向山下的太平洋。大部分岩浆会流经地下的管道(Lava Tube),直到海边才重见天日;一小撮则会跑到地表,焚毁它路径上的一切人类痕迹。
公园内的主要公路名叫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因为串起了山坡上的的若干火山口遗迹而得名。公路从山顶出发,盘旋下降到海边,又沿着岩浆冷却构造的悬崖向东延伸,抵达小镇Kalapana,是一条备受游客欢迎的景观大道。
然而1983年的喷发开始不久,沿山坡流下的岩浆把公路拦腰截断,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从此不再两头通达,变成了一条死胡同。游客仍可以驾车来到海边,但只能在“Road Closed”的标志前遥望另一端的小镇。
Eric:当年公园的海岸线上还有一处游客中心。熔岩袭来的那天,Ranger甚至试图靠浇水来减缓它的速度(简直是愚公移山一般的信念),但最终还是挡不住火山的力量,房屋在45分钟内就烧得丝毫不剩。
Lyra:有失必有得。火山开始持续喷发的34年里,冷却的岩浆给公园带来了多达500英亩的的新土地,相当于整个摩纳哥的大小。
如今公园的疆界,包含火山口及它南面直到海岸的缓坡,这也是多数时间里岩浆的流域。记不记得前面那张火瀑布的照片?这个景象也不是时时存在。虽然火山活动一直持续,但岩浆可能仅仅沿地表缓流,甚至彻底存留在地下的复杂管道里,完全不汇入大海。
Lyra:2013-2016年,熔岩入海的景象曾经消失了三年之久。我们第一次造访夏威夷,就因为看不到熔岩入海而特意跳过了大岛。
去年七月,熔岩入海的奇观重新现身。起初,岩浆是顺着陡峭的崖壁流进海水,后来随着岩石被融化,入海口竟然产生了一道熔岩瀑布,正如我们在一月拍下的景象。但短短的四个月后,承载瀑布的岩石不幸崩塌,原本腾跃而下的红色熔岩流被分散开来,之前的照片再也无法复刻。
如今,入海口的景象虽然不如原来壮观,但涌出地表的熔岩(Surface Flow)却再次出现,这也是我们七月重访的原因。就像封面图里那样,游客可以一直走到岩浆旁边,感受近1000摄氏度的热力扑面而来,烤到脸熟的恐惧。
Eric:没有熔岩入海的几年里,当地运营徒步、船游、直升机观光的旅行社都遭受了重创,全体进入歇业状态。仔细想来,他们应该是最怕火山喷发停止的人,毕竟全部生计都靠着这完全不可捉摸的岩浆。
Lyra:我们好奇地问向导,那几年大家都是怎么过来的?答曰,很多当地人家里有农田,回去种点芒果也能维持生计,虽然收入大减,但至少不至于彻底失业。
下面的攻略,我们就从海拔最高的火山口开始,一直到岸边的入海口,逐一介绍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里的各个去处。
炼狱般的火山口内部。
岩浆迷人的红色。
岩石形成的过程。
火瀑布一去不复返。
当年的柏油路已被淹没。
Jaggar Museum:与火山口亲密接触
每个来到Hawaii Volcanoes的游客,都一定会前往Jaggar Museum(贾格尔博物馆),没有例外。
这里既是个地质博物馆,也是距离Halemaʻumaʻu Crater(哈雷茂茂火山口)最近的观景台。仅仅一公里之外,就是巨大的熔岩湖(Lava Lake)。它像个永不停止跳跃的大油锅,日夜散发着耀眼的红光,以及滔天的白色烟雾。
Eric:如果有玩过Diablo II的小伙伴,还记不记得第四幕见到大菠萝前的几个场景?熔岩湖完全就是那个样子。嗯,感觉暴露年龄了……
Jaggar Museum看到的熔岩湖,是从2008年九月起才出现的。随着持续不断的小型爆炸,熔岩湖的面积越来越大,内部的“水位”则随火山活动的强弱上下浮动。此前,湖中熔岩的高度离边缘很近,已经发生过溢出的状况。这对游客是最好的消息,熔岩湖“水位”越高,在观景台看到的景象就越清晰。
很多人在白天造访Jaggar Museum,但这里最美的时间其实是天黑之后。夏威夷毫无光污染的星空,更鲜明地衬托出岩浆的炽烈红色。每次来到大岛,我们都不能免俗地要来这里拍夜景,配上夜空里的漫天星斗和狭长银河。
也许有人会好奇,不是说火山从1983年开始喷发吗,怎么这里又来了一个2008?当下,火山上有两个活跃的喷发点。最容易到达,看起来也最壮观的,是Jaggar Museum旁边的Halemaʻumaʻu Crater;而从34年前就开始涌出岩浆的,是几英里外的Puʻu ʻŌʻō,目前无法从地面上接近,只能乘直升机观赏。
Lyra:来来来,地质科普时间到。Kīlauea火山包括着整个山体、地下的复杂系统、以及地表的若干火山口;1983年开始的喷发点名叫Puʻu ʻŌʻō,这里是一处锥形结构,岩浆自地下喷出,再顺山坡流向海边;2008年形成的熔岩湖位于Halemaʻumaʻu Crater,这里有大量岩浆堆积,但暂时不向外流出。
Eric:来来来,语言科普时间到。夏威夷要大量地名都使用了当地语言,初到的游客时常搞错发音,中文翻译也不尽准确。这里语言最大的特点,是连在一起的元音之间常要断开。例如Kīlauea,断音的方式是Kī-lau-e-a,“基劳威阿”;Puʻu ʻŌʻō最丧心病狂,所有元音都要分开,“普乌欧欧”;Halemaʻumaʻu则相对简单,“哈雷马乌马乌”。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
火山口上的朝霞。
一月熔岩湖的水位较高。
七月有所下降。
云雾被岩浆照亮。
Crater Rim Drive:另一条被腰斩的公路
在Halemaʻumaʻu Crater中的熔岩湖尚未形成之时,公园环绕它修建了Crater Rim Drive(火山口环线公路),供游客360度围观火山口下的世界。
然而2008年产生的熔岩湖,令这条公路同样被腰斩,环线靠西南的一段全部关闭。不过截断公路的不是熔岩,而是火山释放出的大量含硫气体。由于夏威夷的特殊海岛气候,公园高海拔的山顶一带常年刮着东北风,把大量烟雾吹向西南方向。二氧化硫的浓度太高,公园只好关闭公路,避免游人中毒。
如今的Crater Rim Drive,大致是个横放的U形。从公园门口检票处进入,首先抵达的是Kīlauea Visitor Center(基拉韦厄游客中心)。在1989年的熔岩流过后,这里现在是公园的唯一一个游客中心,可以向Ranger咨询游览路线和最新的火山状况。另外,我们还推荐这里每小时放映的纪录片,看后会对公园有更直观的感受。
沿U形的上端西行,公路会经过Steam Vents(地热蒸汽观赏点)。地表上几处时刻喷出蒸汽的井口,算是火山活动最直观的见证。比起熔岩,这里当然是小巫见大巫,好在景点就在路旁,停下看看也不费时间。
继续前行,经过北侧的一个军营(其实是个美军的度假村,地理位置简直不能更完美),会来到去往Kīlauea Overlook(基拉韦厄观景台)的岔口。从这里,同样可以遥望Halemaʻumaʻu Crater里的熔岩湖,但距离略远,不如开车继续向前,到公路尽头的Jagger Museum再仔细游览。
玩过Crater Rim Drive的前一半,现在可以调头返回入口,拐上U形的的下端。这里最不可错过的一站是Thurston Lava Tube(瑟斯顿火山溶洞)。几百年前,火山内部的岩浆就是经过这里流入大海。环线走一圈需要大约20分钟。
对想要徒步的小伙伴们,公园里最热门的线路是旁边的Kīlauea Iki Trail。小径长4英里,环Kīlauea Iki Crater(小基拉韦厄火山口)一周,需要2-3小时。这座火山口如今看似安静,但在1959年刚刚带来过一次大规模喷发。沿公路继续向下,长一英里的Devastation Trail展示了这次喷发的威力。这里曾经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如今只剩一片荒山,偶尔有新的植物钻出地面。
Lava Tube被热带雨林包围。
火山岩里长出顽强的植物。
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从高山到海洋
继续向南,就驶上了前面提过的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火山口之路)。被熔岩拦腰斩断后,它如今剩下约20英里的距离,从顶峰的火山口附近出发,来到海边便戛然而止。
公园提供的地图上,清晰地标识了历年火山喷发后,熔岩入海的途径。原本葱郁的绿色大地上,一道一道的黑色泼墨,在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旁边无比明显。
在没被近代熔岩摧毁的路段,两侧仍然是夏威夷的标志热带风景,不时有州鸟夏威夷雁(Nene)出没。但忽然间,眼前就会出现一道明显的边界,树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黑色的火山岩。
如果仔细观察,通过石缝里野草的密度,就能猜测喷发的历史。野草越密集,说明喷发越古老。正是靠着这些顽强的植物,原本寸草不生的火山岩,才会被逐渐风化成可供人生活的土地。
等公路盘旋下山抵达海边,一排锥筒挡住了向前的去路。从这里再往东,就是自1983年起,现今这次火山喷发中熔岩的流域了。
在几年以前,这里曾可以看到柏油路面上,黑色岩浆凝固后的原貌。但在2014年,一股岩浆忽然改变了方向,往东流去了Pāhoa小镇。当时,整个大岛东端进入紧急状态,大批居民被迫装起家里所有能带走的东西,把房子留给无情的火山。
最要紧的是,熔岩预计会摧毁130号公路,把包括Pāhoa镇在内的Puna区隔成一座孤岛。为了确保当地居民仍有一条紧急撤离路径,政府和公园决定重新修通在八十年代被截断的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几个月内,压路机推平了原本柏油路上的火山岩,开出一条通车的碎石路(Emergency Access Route)。
Pāhoa镇的运气不错,熔岩流到边缘,只烧毁了几座房子就停下脚步,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虽然没能派上用场,重新修通的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仍被保留,而且没有再次被毁。由于火山活动频繁,这里只被作为紧急通道,不对游客开放。
沿这条碎石路继续向前,就能抵达当下的熔岩入海处。不过,从这一侧前往并不方便,要走公园外面绕到对面,这是后话。
离开Chain of the Craters Road前,公路尽头附近还有两处景点。其一是停车区附近的Hōlei Sea Arch,这里有一处海边的的天然石拱,算是马耳他已经坍塌的“蓝窗”的低配版。其二是Puʻu Loa Petroglyphs(普呜罗亚岩石刻画区),需要徒步往返1.4英里,能看到很多原住民留下的岩画。
岩浆差点封锁了右上方的Puna区。© Dr. Mark Kimura
雨后双虹。
公路在年轻的火山岩中蜿蜒。
惊涛拍岸。
完全不怕人的州鸟。
这里曾经是一片火海。
石拱暂无坍塌之虞。
Kalapana Ocean Entry:熔岩爱好者的终极盛宴
最后的最后,我们来到Hawaii Volcanoes最精彩的重头戏,熔岩入海口。
当下,熔岩入海的位置刚好在公园东面的疆界之内,但最轻松的的交通方式,反而是从公园外进入。虽然直线距离不远,但从公园检票处出发,要先经11号公路向东到Keaʻau,再沿130号公路一直朝南抵达尽头的Lava Viewing Area,车程大约1小时。
从停车场到看熔岩入海的观景点单程5英里,一直沿之前写到的碎石路行进。因为沿途仍有当地人居住(没错,房子就盖在只有十几年历史的火山岩上),为保护他们生活不受太多干扰,停车场只在下午3-9点对游客开放。
最省钱的办法是徒步进出,停车不收费,只要带好手电、饮水、以及充足的体力和耐心。我们推荐的方式,是在停车场租一辆自行车,每人20美元上下,包含头灯、车锁等。公路很宽,虽然不断起伏并且比较颠簸,但靠宽胎的山地车很好应付,比在夏威夷的烈日里徒步轻松了太多,完全值回票价。一些租自行车的商家,有把车开到停车场向里2英里处的特权,可以让游客省些路程。这当然是额外收费的,划不划算就见仁见智了。
当地人的家。
火山夕照。
多数人前去观看熔岩入海时,都选择在日落前半小时抵达。这样,既可以目睹红日落入海平面,或是漫天晚霞的景象,同时也能在天色渐暗之后,看到岩浆更漂亮的赤红色。
观景台非常好找——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因为入海口的岩石极不稳定,公园在大约1英里外就设置了警戒线,禁止游客跨越。所以,一直骑/走到栏杆前就抵达目的地了。
Eric:偶尔会有人不顾警示,走到熔岩入海口的正上方去拍照。对于他们,就只能说一句自求多福了。如果掉到岩浆里,痛苦应该不会持续太久。
看熔岩的小船在海浪中起伏。
雾霾中日头西沉。
天黑后红光更加明显。
像是钢铁厂里的镜头。
看熔岩入海还比较容易,但想找到地表上流动的岩浆,可就要费一番工夫了。Surface Flow并非随处可见,而且位置每天都在变动。最省力的办法,是参加当地旅行社的徒步团,跟着向导去找岩浆,每人100+美元。提供的服务包括:车开到公路2英里处、徒步/骑车看地表岩浆、以及熔岩入海处,全程大约4-5小时。
我们七月就是参团,离开大路向山上徒步大约一个小时,顺利找到了Surface Flow。价格确实很贵,但因为只有一次机会,我们担心自己找不到正确地点,也只好委屈钱包了。事实上,有些游客一路远远的跟着我们,算是蹭了免费的向导,不失为一种(有点猥琐但)行之有效的办法。
不过这样有些弊端:首先会遭向导的白眼,其次必须要熟悉团队出发的时间,最后也应该比较熟悉周围状况。很多当地人都说,自己找岩浆完全没有难度,可这是针对他们而言。我们现在走过一次,如果再去多半也不会参团,但对第一次前往的小伙伴来说,出点血购买珍贵的信息,好像也算不上吃亏。
Eric:找地表岩浆要一直在凹凸不平的火山岩上行走,有的一踩就会碎成粉末。想想它们短暂的历史,忽然发现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脚下岩石上唯一的人类足迹。
Lyra:他走着路还能发这种感慨,要感谢这里的火山岩。火山喷发后,因为岩浆流速的差异,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岩石——Pāhoehoe和ʻAʻā。两个词都是夏威夷语,前者比较光滑,在上面走路自然舒服,后者则非常锋利,走在上面会忍不住发出“啊啊”的叫声,(据说)由此得名。幸好这段徒步几乎没有ʻAʻā,不然同样的距离,徒步时间至少要加倍。
绳状Pāhoehoe。
熔岩倾泻而出。
在火山岩上艰难寻路的人。
扭曲的纹理。
新生岩壳很危险,几公分之下就是死亡。
公园的地貌就是这样一点点塑造。
除此之外,看岩浆入海的另一个角度在水上。Kalapana一带有不少公司运营船游,离熔岩入海口的距离比陆地上近得多,每人200美元左右。价格虽贵,但体验难得。炽热的岩浆与海水相遇,激起的巨浪和蒸汽扑面而来,完全是超现实的感受。唯一的弊端是,因为船上颠簸严重,拍照难度极大。
黑夜中的熔岩。
船上的角度最为震撼。
滚滚浓烟。
当火焰遇上海水。
Tips:火山实用攻略
【食宿】玩火山口一带,可以住宿在旁边的Volcano镇。这里没有连锁酒店,但有几家小规模的Cottage,还有不少AirBnB的选项。大岛的两个重镇Kailua-Kona和Hilo一东一西,公园刚好居于中间,也有些人选择过路时停下游玩。去看熔岩入海时,可以住在附近的的Puna区,同样有一些小旅店。当然,如果不介意赶夜路,不管游览公园的哪一带,都可以住在大城市Hilo,毕竟车程只有一个多小时。公园内唯一的旅馆是Volcano House,由于地理位置上佳,价格较贵且比较抢手。
【开放时间】公园本身24小时开放。其中,Jaggar Museum的观景台不关闭,但博物馆从早10点开门到晚8点,Kīlauea Visitor Center则从早9点开放到下午5点。看熔岩入海口的停车场下午3-9点开放,从停车场到观景台,走路单程约2小时,骑车单程45分钟左右,建议结合日落时刻计算何时出发。
【费用】进入火山口一带的公园核心区,每车门票为25美元,可使用国家公园年票,从Kalapana进入熔岩入海口观景台不收费。租自行车每人20美元,带向导徒步/骑车每人100美元,海上游船每人200美元。(以上费用都是约数,且随淡旺季浮动。)
【装备】白天公园气温很高,短袖短裤足够。夜间,山顶Jaggar Museum降温很快,可达摄氏10度以下,我们拍银河时已经穿上了羽绒服。火山岩容易崴脚,切忌穿凉拖徒步。
【安全】夏威夷人认为熔岩是他们的Pele女神,所以禁止用各种东西戳流动的岩浆(女神岂是随便碰的)。出于安全,烤羊肉串烤棉花糖烤鸡蛋一律禁止,不过貌似没说不让游客烤自己的肉。另外,公园内禁飞无人机。
【自行车租赁】租自行车无需网上预订,停车场有大量选择。可以问清价钱,甚至试车后再决定。
【徒步向导及船游】团队项目建议提前预订,当天前往很可能订满。旅行社有好几家,网上很容易搜索,也有相应的网友点评。地表熔岩的状况很多变,有时可能连向导也找不到,预定前建议打电话问询。如果遇上大风天,船游会很颠簸,建议晕船体质提前吃药。
文末彩蛋~牧马人车模一枚^^
在下一篇推送里,我们会来全面介绍Hawaii Volcanoes国家公园所在的大岛(Big Island)。原本对热带印象一般的Eric,自从今年两上大岛,天天喊着要再去夏威夷。从海拔4207米在Mauna Kea(没错,夏威夷也有这么高的地方)看雪,到水下20米与蝠鲼(Manta Ray,也叫魔鬼鱼)同游,在大岛的一天之内可以轻松体验冰与火之歌,好看又好玩。
↓iOS赞赏入口在此↓
夏威夷蛮贵的,都靠大家赞助啦^^

关于远夏
远(Lyra) & 夏(Eric),2002年在中学相识,2010年夏天终于初次结伴旅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同居旧金山,但很快就要居无定所浪迹天涯。
风光喵。十几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来越陷越深。约伴时的独裁领队,旅行中的靠谱向导。2008年来美,足迹已经踏过全部50个州,和51/59个国家公园。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在读,理想是去北冰洋岸边挖石油。
风光喵专职司机/背包侠/经纪人。遇到风光喵之前是独行侠一枚,国内只有4个省没去过,在美国也走遍了50州。北大广告系不务正业4年,美国艺术管理硕士。业余乐手/律师/码农/会计/厨师……传说中的什么都会一点的那种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