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9岁还未结婚的小友,春节返乡后,一如所料,遇见了极其尴尬的处境。
因为没结婚,个人问题成了家族问题。
无论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亲戚,还是多年不联系的熟人,都来问:嫁人了吗?怎么还没嫁?年纪大了怕是不好找哦,差不多就算了。
任是铁骨铮铮的姑娘,被这一嘴长,一嘴短地一盘问,也要蔫三分。
加上没挣什么钱,也没买房买车,父母难免也失望——本就望子成龙,巴望着你替家里挣点面子,如果混成这丧家之犬的模样,左右都看不顺眼,哪怕头发丝,都比别人多开两个叉。
所以,返乡的日子,除了初见时的热络,剩下的,竟成了漫长的煎熬。
前天她坐在客厅看电视,父亲忽然说:你倒是悠闲哦,明年打算怎么办,还这个样子混下去?转眼你就三十了,一事无成,捡破烂的都不要你。
朋友讷讷说:其实,嫁人很简单,我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
父亲一听,人都炸了,说教欲如火山喷发,带着热烘烘的怒气和灰扑扑的失望,一股脑儿向她发泄:合适的?什么叫合适的?你都29了,你就那么差劲,连半个合适的男人都遇不到?照我看来,你别挑了,随便找个就行了,你觉得合适的,别人肯定看不上你。
朋友原本还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听到这里,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嫁不嫁得出去,别人看不看得上我,不关你的事。你管好自己不要偷人就行了。
理所当然,战争打响了。
双方都在气头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啥话难听捡啥话说,说到后来,怒火越来越大,父亲拖出椅子,竟要砸她。
她昂着头,说:你记着,从今以后,我胡X和你胡XX断绝关系,以后我混得人模人样了,你别说我是你女儿。
说完甩门而出。
告诉我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天,愤怒退却,理智上场,忽然后悔得不行:我何至于这样?!
这件事令我想起老家曾发生过的一起杀人案。
案子很简单,一车追尾,一车被撞,结果,被撞司机冲下来,操刀就砍,追尾司机当场毙命,而杀人者的余生,也没什么希望了。
按一个理性自然人的看法,这当然是不值当的。
但是,人在盛怒气当中,理智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你会听任情绪,肆意地伤害,肆意地发泄,不顾后果,不懂分寸,也忘了一条重要的事实:人们往往暴怒的,都是不值得暴怒的小事。
比如女人因为男人晚归,电话打不通,等他回家,愤怒地摔了他的手机。
比如男人因为女人乘坐男人的车回家,暴怒着甩了她两个耳光。
泰国有个公益广告,讲放学时,家长去接孩子回家,看到自己干净整洁的孩子,变得浑身泥泞,一身脏污,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有些甚至已经骂出了口。
但是,几分钟以后,他们在一个屏幕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冲到泥地中央,去帮助一个无力拉动三轮车的老爷爷。
孩子们攀着车梁,撑着车尾,小腿弓成马步,竭尽全力,眼神坚毅,忘记了自己干净的衣衫和柔弱的身体,只为了帮一个陌生的老人度过难关。
父母顿时泪如雨下:原来,当我们降下怒火,会看到更多真相。
曾经听闻一个毁于暴怒的典故。
英国著名生理学家约翰亨特就是一个极易动怒的人。
由于他长期愤怒,身体早已出现不适。
他曾经笑称:谁如果想杀死我,只要激怒我就可以了。
一次,因为一点小事,他和妻子大吵起来。
结果,胸闷气短,几乎要晕厥。主治医生说,你已经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如果不克制情绪,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此后,妻子与他相处十分小心,生怕哪句话或哪件事惹他生气。
可是,在一个学术交流会上,不幸还是发生了。一位教授与他的观点产生了分歧,与他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这让他怒不可遏,进而拍案而起。
随着辩论的升级,约翰当场倒地昏迷,进而抢救无效而终。
愤怒不是一击必中的力量,而是自毁毁人的炸药。
稍不留神,就会伤人伤己,令身体、理智、人际关系都走上不归路。
圣经里有句话: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意思是,听要迅速,说要缓慢,动怒要三思。
耶酥在洁净圣殿的时候,“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
是的,他没有马上驱赶,也没有马上攻击,而是把绳子结成鞭子——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在这些时间里,慈悲与理智,或许就会涌出来,拯救可能被怒气之鞭所伤害的羔羊们。
我29岁的朋友刚刚在微信上说:
  虽然我觉得中国普遍缺乏界限感,无视你和我,但是,我的处理方式,也是欠缺的。第一,愤怒可以慢一点。第二,如果愤怒不那么快,我也许可以更妥善地解决。
  我会想:
  像这种侵犯,有道理可讲吗?有。
  我有能力来维持家庭和平吗?也有。
  那么我可以动用所知的心理学知识,先试着理解他们,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焦虑,又用乐观的前途与光荣的当下,安慰他们:好事不怕晚,大家不要急!
  再告诉他:亲爱的爹妈,你们是你们,我是我,我已经长大了,能负责自己的人生,请你们学着放下焦虑,学会在我的人生中退场。
 这样的解决之道,对我,对他们,都是更好的方式。
暴怒中的话,多数不适宜。
它们多数带着消极的攻击,脾气一旦爆发,就像霰弹枪的子弹出了枪膛,看起来只是扣了一下扳机而已,却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因此,发射之前,一定要三思。
而当你被击中,或者击中了他人,记得尽快去宽恕,以及求得宽恕,并负责所有后果。
因为,久居于愤怒中的人,会逐渐心理扭曲,成为恶本身。
心理学家戴维斯教授曾对近1000人做过跟踪调查,发现一个重要的结论: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激烈的坏情绪当中,会导致家庭失败,事业糟糕,或者把好事情弄得一塌糊涂。
他说:想摆脱愤怒的余毒,其第一要义就是宽恕。
20世纪50年代,欧洲有个学者,经受了极惨痛的噩耗。
他被人出卖,财产损失巨大,妻子受辱,声名受损。法律给予了公正的裁决,作恶者被判了两年有期徒刑,但财产和名节却无法追回了。
人们以为,他会一直长时间地处于暴怒之中。可能酗酒,可能纵情享乐,可能性情大改,甚至可能寻仇。
但出乎意料的是,不久,他会云淡风轻地出现了,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
有人问:为什么你不愤怒?
他说:我不想做一个愤怒的囚徒。
大家都在看
(作者:周冲,80后的老女孩,自由写作者。2015年离开体制,现定居于广州。一个人,一支笔,过一生。微信公号:周冲的影像声色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张素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