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龚焱(中欧商学院创业学教授)
笔记|笔记侠 (Notesman)
编辑|笔记侠 Even
根据龚焱教授在2015年9月12日“颠覆式创新研习社”(ID :dfscx2014)公益演讲系列演讲整理。笔记侠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图片来自洪兴十三妹,转载务必联络小编kezhou20,违者必究。

人物名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能力、惯例与创业企业突发事件的处理,《精益创业》和《共享经济》为其明星演讲内容。


今天的分享的是从独享经济到分享经济的主题。回到昨天所说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对一个成功案例进行模仿,能够获得的认知是有限的。Uber目前还不能判断为成功的终极模式,如果试图模仿Uber获得阶段性成功是很困难的。解读Uber是为了揭开分享经济的冰山一角,引发我们的思考,试图解开分享经济的底层代码,而非简单粗暴地模仿Uber的做法。成功的研究总是肤浅的,但是揭示分享经济时代的思考和观察就非常有意思。
1
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这个时代最热的词,但不是一个新的现象。
第一次分享时代:部落时代
分享时代远在原始部落时代就有了,分享经济的基本前提、背景和今天是正好相反的。原始部落为什么要分享?是因为生产力极度低下,个人一旦离开群体便不能生存,这是被动的分享。在原始部落时代,如果被集体投票放逐出部落,等于被判了死刑。
独享时代:农工商业的崛起

随着农工商时代的崛起,物权和私有权逐步确立,进入了独享时代,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畸形的事情,很多产能白白流失。
走到2014年、2015年,为什么分享经济出现了复古和回归呢?今天的分享经济的前提和背景,和原始部落正好相反,后者是因为物质的严重不足,前者是因为我们正在经历过剩的时代。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正在从不足走向过剩,随着物质过剩以及碎片化时间的不断增加,构成了今天分享经济时代的前提和背景。
分享经济前提一:从物质不足到物质过剩

从物质角度来看,一切以原子作为底层的行业,正在从产能不足走到产能过剩。市场价格发生绝对的趋势走向:绝对价格不断下滑后,企业自然会不断控制成本,以应对价格下滑趋势,当价格和成本交错之后,生意就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
物质或者产能过剩背后有三大推手:各个行业的竞争以及背后的学习曲线、技术进步、生产资源在全球化的优化配置,在全球化中,中国扮演着极大的角色,中国进入的每一个行业,价格都会雪崩,产能极度过剩。
太阳能产业起于1976年,当时的价格是1瓦50美元,但是它在2012年跌到谷底,1瓦50美分。这其中有个有趣的现象:2003年到2006年,太阳能价格极度稳定,但是2007年到2012年价格开始雪崩,以尚德为代表的中国选手进入市场,两年之内几家大的巨头让产能超过全球所需的一倍以上,艰难而痛苦的“去产能”寒冬就来了。
有人说,房地产行业好像没有这个趋势。其实,房地产行业也快了。
分享经济前提二:从时间不足到时间过剩

19世纪开始,工人运动的终极目标是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做我们想做的事,所以构成了今天的8小时工作制。我们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正在迅速走向过剩。以中国人为例,中国人每天花在三屏(电视、ipad、手机)的时间平均超过5个小时,个人碎片化时间在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命题是:认知盈余。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提出关键命题:“今天社会上有大量受过大量专业教授和专业训练的人存在,他们有大量碎片化时间,有强烈分享的欲望,就形成了汇聚效应。”他因此得出三大推论:
第一个推论:人类喜欢消费,但是也喜欢创造和分享。在古典经济学的架构里面,人类所有的消费都是建立在效益之上,人类的很多行为受到效益最大化或优化的驱动,但是今天,你的分享也可以推动效益;
第二个推论:当分享的群体足够大的时候,对小概率时间的捕捉就变成了大概率。在传统媒体时代,如何捕捉小概率事件呢?记者们通过线人,但这是极为低效的行为,因为小概率事件的特点在于不可预测性,无论你派多少记者,每个记者背后有多少线人,对小概率的捕捉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今天,无论小概率事件在哪里出现,只要目击者有手机、能上网,对突发事件的捕捉就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第三个推论:驱动分享的不一定是外在的名利,而是内在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内在驱使我们做出分享行为。
Airbnb拉开了新时代的分享经济,由于人们拥有空房,如何把空置的房子分享出去,同时让入住者融进小区中,这是最早的初衷。两个创始人最早分享的是一个客厅里的沙发。分享经济拥有魔力般的催化力,一旦点燃群体的参与,会产生巨大的力量。Airbnb已经成为全球没有一家客房的最大酒店,它掀开的分享经济浪潮,今天,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2
判断分享经济的三个标准
分享经济的简单定义,就是对个人可以支配碎片时间以及闲置资产价值的分享和再释放。
首先,用Uber的案例对分享经济做一次探讨,Uber最后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这是一家现象级的公司,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550亿美元,是绝无仅有的上市前估值超过400亿美元的公司之一,另一家是小米。
Uber的起步是两个创始人,投了20万美元,从一辆车、一个司机、20个朋友圈天使用户开始,起步后完全靠口碑宣传。Uber始于一个基本痛点,然后紧紧抓住打车的痛点,因为不管是乘客端还是司机端,双方每天都有蛮多的抱怨。

Uber正在变成一个动词,它所代表的分享模式正在变成一个动词,大家试图把Uber模式复制到各个领域和细分行业。
我们来看下Uber的融资路线图:2009年开始起步,种子轮20万美元S是自己投的,花了1年时间做MVP;2010年10月MVP基本验证成功,天使轮拿到125万美元,其中有三个大的天使基金参加,包括David Cohen(大天使人,在该项目的个人投入不超过20万美元,但已成功变现1亿美元,现在设立了天使基金),几乎囊括了硅谷的大天使;然后B轮、C轮、D轮、E轮,每过一年都是数量级的增长,融资额从百万、千万、亿美元不断升级。
Uber的550亿美元估值的价值从何而来?

第一重溢价:体验重构溢价(对原有用户体验的彻底颠覆与重构,而不是原有的改进和延伸)
为什么市场上大同小异的打车体验中,Uber对用户和司机的体验重构稍占上风?因为它所完成的打车体验中,整个全闭环体验只需要点两下、划一下。这个体验,没有一个APP可以超过Uber。为什么极简的体验非常关键?60年代末,体验设计大师提出用户设计美学四重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用户用最少的动作来达到最佳的体验闭环。
第二重溢价:价值重构溢价(对用户闲置时间和资产的重构)
信用机制、撮合机制和价格机制三大规则,共同构建成平台的价值。
为什么需要对碎片化时间进行重构?很多人家里都有车,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基本低于5%,美国每辆车平均在路上的时间只有4%,扣掉无效时间(红绿灯、等人、泊车等)平均也就2.6%,汽车的价值在无效地流失。如何把车这个闲置资产释放出来?这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且,大量的司机有大量的时间,大部分私家车司机的时间也白白流失,每天工作非常乏味。但是成为Uber司机之后,生活完全两重天,第二职业的收入甚至可以超过第一收入。
信用机制

淘宝就是建立在信用机制基础上的,Uber的交易双方都可以对对方打分,4.6-4.8分是多数打分平均值区域。Uber司机打分中主要反馈的问题是司机不认路,如果司机被打“一星”,其最大原因是对乘客尤其是对女乘客的打扰。这些信用机制就是规则的第一个来源。
撮合机制
需求和供给都是随机的,这就对系统的撮合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战。当你有千千万万乘客的时候,随机需求的供给优化配置就变得无比艰难。为了实现撮合,Uber推出了一个热度图,对市场上出现的随机需求进行整合,发现最大需求地区,就把司机往那边导引。

为何撮合机制如此之难?在数学领域,曾经有一个古老的命题(TSP命题):“假设有一个旅行商人要拜访n个城市,他必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路径的限制是每个城市只能拜访一次,而且最后要回到原来出发的城市。”Uber在开发自己的算法之前使用的是谷歌算法,但是Uber用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司机到达时间的误差达到3.6倍,这对用户的体验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Uber自己开发,现在时间抵达准确度高达43.5%,平均时间精准度更高。
价格机制

全球出租车市场价格的共同特点似乎有价格,其实是伪价格,对供需方的调节没有作用,不管刮风下雨、拥堵与否,价格就是不变动,而价格最核心的机制就是调节供需,所以出租车市场的价格都是静态的伪价格。哪怕像前段日子北京那种冰雹天气,价格还是保持不变。
Uber提供的价格是真正的市场价格,是动态价格,价格的调节机制是如此有力量,以至于你的需求不管有多突发、规模有多大,只要你有足够的价格机制就会有足够的供应,供应方就会向市场移动。
除了这三个基本机制,Uber整个系统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司机收到的警告等等都是基于数据管理,由系统自动生成。
第三重溢价:联结重构溢价(彻底改变服务的需求方和提供方的联结范围、方式、成本)
从Uber和其它品牌的跨界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联结,比如有一段时间在杭州打Uber,你早晨上车可以拿到一份早餐。
Uber又如何和个人发生关联呢?Uber有段时间设置了一个Rush按钮,把包裹的发送方和接受方联结在一起,这个行为与搭乘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一次在上海设置了“舞狮”按钮,可以请舞狮团队来家里或公司表演......Uber正在把个人和大量服务进行联结。
我们为什么特别关注和个人的联结点呢?我曾经搭乘一个年轻女生的车子,我问:“很少女生会加入Uber,特别是年轻女生,你为什么加入呢?”她说:“我的答案就在我旁边的笔筒里。我一直在上海生活,但是很多角落我没有去过, Uber给我一个机会去探索上海的各个角落,每送一个客人、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我就从笔筒拿出笔,记下我当时自己的感受。”
Uber改变了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联结的范围、方式、成本。我曾经遇到一个上海公务员Uber司机,他每天晚饭后就出去做三单,他如此热诚,以至于不断发文章告诉大家如何应对上海执法的检查,并去Uber司机群现身说法,进行大量的线上线下交流。这些游戏化、社交化的元素拓展了Uber品牌的边界和范围。
今年的520,Uber推出一个有趣的活动:#520上海一键传情#。Uber司机可以自动报名参与,穿上Uber服装,拿上玫瑰花,送给一位按下键妞的用户,这里的推广成本就是Uber衣服和玫瑰花。那天,整个朋友圈的主题被这个活动点刷屏了。这是极低的成本,极高的宣传效果。
个人认为,这三者是判断分享经济的标准。如果没有这三个标准衡量分享经济,是不能成立的。很多上门O2O项目,90%未来是不存在的,我们很难想象有一天会发生一个这样的场景:每天有十几拨的人,在你家里川流不息地提供O2O项目服务。
3
创业的本质在于创造价值

Uber是一个经典的精益创业,它在接触每个新市场时,都是三人小组团队,总经理负责团队以及和总部的联结,社群经理提供和用户的联结,运营经理提供和司机方的联结,这是领导者、联结者和实操者的铁三角组合。为什么用三人小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实际上,Uber把每次新城市的进入都看成一次新的创业,在这里,你会发现,招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团队的标准是一样的吗?
Uber就是一个孵化平台和VC评估方式,纵观全球企业,如果一个企业高度标准化,要融入定制化的模式是非常困难的,而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企业,要融入标准化是极其困难的。Uber是我在全球看过的唯一一家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公司,这种模式最终帮助Uber找到新的空间。Uber所从事的大量、频繁的本地化实验,都是极其低价的,根本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资源,比如一键打到直升机、摇橹船、投资人等等,都非常有意思。

创业维艰,其实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不是第一次做分享经济,他前面做的是一个音乐分享网站,但是遭到几大音乐利益集团的反扑,向他发起的诉讼是5000亿美元,导致公司直接破产。
今年6月,他来到上海,我受到他的邀请。在下午茶的时候,很多人向他提出一个问题:“Uber在全球的发展阻力重重,原有的出租车行业都在对Uber发起攻击,试图摧毁它,Uber将如何迎接挑战?”他说:“我作为Uber创始人,我只关注两个关键变量:我的司机有没有赚到钱,收入有没有提高;我的用户在Uber平台有没有得到颠覆式体验。除了这两个变量,我不在乎其它任何变量。我就是为了让司机赚到钱、用户拥有更高的体验,我的目标不是让每个人嗨皮。”
任何创业的本质在于创造价值,识别用户痛点,提供解决方案。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龚焱教授第一天演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初创公司不是大公司的缩小版》

声明:若不注明笔记来源、演讲来源、演讲者,将受《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保障规则举报抄袭。
关注
@
笔记侠

回复以下大咖姓名 查看更多笔记干货
互联网笔记专栏: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冯仑|董明珠|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阎焱丨俞敏洪丨盛希泰丨王小川|刘德|宗毅丨季琦丨蔡文胜丨吴晓波丨唐彬丨吴伯凡丨段永朝丨张邦鑫丨赵迎光丨罗振宇|吴声|王信文|伊光旭丨赫畅|凯兹|韩梅梅|王凯|张天一|尹桑|马佳佳|齐俊元|张浩|陈远河|王锐旭等
心灵笔记专栏:泰勒·本-沙哈尔丨张怡筠丨行动派琦琦丨陈愉丨苏芩丨曹启泰丨吴秋坪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