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几本极简主义的书籍,发现日本已经开始从整理术、断舍离开始向极简主义发展。断舍离基本上还能接受并践行,但极简主义暂时还无法接受,要按极简主义把家里的东西全部精减之后,会立刻被老婆干掉,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无法精简了。
这篇文章来自《我决定简单的生活》的摘录。到目前来说极简主义者来我来说还有点超前。
正文

作者:佐佐木典士

01 令人满足的不是物品「数量」!

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曾说:「当你觉得地垫有两倍大,那你就算拥有它了。」你是否满意自己拥有的东西,关键不在于数量。
拥有某样东西,代表拥有者清楚知道自己拥有,并强烈感受到它的存在。这些意识将会占用拥有者的大脑,因此不要让大脑充斥着无数杂物的记忆,应该储存对于少数物品的热切情感。以这种态度面对时,满意度就能提升两三倍。


与其拥有两、三个自己不喜欢的咖啡杯,拥有一个完美无缺、独一无二的咖啡杯,天天爱惜使用、细心呵护,绝对能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当你想拥有越多,你越无法珍惜陆续增加的每一样东西,思绪也越来越杂乱。人类的满足感不会因为东西越少而递减,反而持续增加。

02 以制服的概念搭配私底下的服装
乔布斯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ISSEY MIYAKE的黑色高领上衣、Levi-S® 501牛仔裤、脚上穿着New Balance球鞋,即使出席产品发表会,他也穿同样造型。脸书创办人马克•祖克柏无论走到哪儿都穿着灰色T恤,就连爱因斯坦也只相穿同款式的外套。他们省下每天选择衣服、追求流行的时间,将这些时间运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想要生活过得愉快整洁,不需要太多衣服。找出最适合自己,穿起来最自在的衣服,以「制服」的概念搭配「私底下的服装」。你要寻求的并非表现服装多样性的时尚造型,只穿真正适合自己的衣服也是一种时尚态度。
虽然「总是穿同一套衣服」这句话仍带有一丝揶揄的感觉,但将来绝对是理所当然的真理。时尚是一种乐趣,可惜在这个时代已经发展过剩。

03 东西越少越有个性

将头发挑染成绿色、在嘴唇穿上一个大唇环、男性穿裙子、为手机搭一个设计前卫尺寸又大的手机壳……我认为这些行为与「有个性」是两回事。即使以制服的概念搭配日常服装,造型简朴,我认识的极简主义者都有自己的个性。


许多人认为不打扮就没有个性,事实上完全相反。各位不妨看一下欧洲的老电影,每位登场人物都穿相同款式的西装,戴着帽子、抽着烟。大家穿戴或拿着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这些人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无不充满独特个性。至少比现代创作更独树一格。仔细想想,营造丰富个性的不是物品,而是「经验」。极简主义者不重视物质,而注重经验,正因如此,他们才能独具特色。

04 想了五次要丢的东西,请立刻丢掉
人平均每天会思考六万件事。仔细观察自己,会发现思绪天马行空、毫无条理可言。就像网络搜寻,刚开始输入关键词,查询自己想了解的事物,最后总是会东连西连,跑到毫无相关的网站去。若深入观察人类内心的想法,会发现比这个情形更复杂。唯一不同的是,网络搜寻会留下历史纪录,人类的想法随时变动。说得具体一点,人类内心想法大概像这样:有一个可以喝咖啡的杯子丨喝一口咖啡后觉得嘴巴怪怪的丨摸了一下嘴唇丨好想刷牙丨对了,得买牙刷了。
说到刷牙,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人类意识就像这样环环相扣,不断产生联想,正因如此,没有人能清楚察觉自己每天想了六万件事。有时候我们并非真心想丢某样东西,而是不小心瞄到某样东西,突然产生「还是丢掉算了」的念头。想了五次要丢的东西,请务必立刻丢掉。不经意产生的五次念头,之后还是会陆续发生,既然如此,早点丢掉比较轻松。

05「测试」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不知道是否该丢的东西,不妨抱持着「测试」的态度鼓起勇气丢掉。以前的我一直丢不掉电视,后来决定测试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就将它处理掉。我打算如果丢掉后会影响工作、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跟不上朋友的话题而被排挤,甚至因为没看过搞笑艺人表演的《Lassen Gorelai》桥段而被孩子们嘲笑,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我就承认失败,泪奔到电器行再买一台电视就好。幸好这样的情形并未发生。


到目前为止,在我丢掉过的东西中,只有一样东西又再度买回来。那就是奥姆龙的「足部按摩器HM-231」,我真很喜欢它,连型号都还记得。我还买了一台给妈妈,将我的送给哥哥。送掉后念念不忘脚底按摩的舒畅感,后来决定再买时发现它停产了,只好重买一台新机种。后来又想丢掉,于是脱手转卖。如果还会再买第三台,我想我不会再丢了。

06 点点的「不方便」让人快乐

最近我将家里的毛巾全部丢掉,换成小手巾。小手巾真的很好用。不仅用途多样,还很快干,超乎我对毛巾的想象。用完后挂起来,下次要用时就干了。每次在洗脸台洗完手,就用小手巾擦手;洗完东西后,也用小手巾擦手;淋浴后就用小手巾擦身体。之前我每次洗衣服时,浴巾就占了待洗衣物的三分之二,现在少了占空间的浴巾,待洗衣物变得非常少。
差异会形成一种刺激。当生活中已习惯浴巾的存在,我们就会视为理所当然,一点都不感激它带给我们的便利。虽然小手巾的触感不如浴巾,但人既然能习惯方便,就能习惯不方便。当我们又有机会使用浴巾,便会衷心感谢它的舒适。主动降低幸福的门坎能让人快乐。你是否也愿意换掉浴巾,改用小手巾?勇于尝试为生活带来乐趣。

07 怦然心动的物品也要丢弃!

若立志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有一天也要丢掉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克罗埃西亚是我最喜欢的国家,我曾在那里买了一个十字架,那是令我怦然心动的纪念品。那个十字架以陶器制成,正中间是个深红色的十字,周边以手工镶嵌美丽的图案。不仅颜色沉稳、触感顺滑,重量也恰到好处,每个细节都深得我心。那个十字架听说是当地艺术家亲手制作的。重点在于那不是在一般礼品店购买,而是在异国小巷中挖到的宝物,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更加珍惜,将它视为无可取代的珍宝。


丢掉那个十字架时,我还是会为它心动,但现在我很庆幸自己丢掉它。从此之后,我外出旅行再也不花时间寻找纪念品,要是遇到真的很想买的纪念品,我也会向卡通《噜噜米》中的史力奇看齐,「只看不买」。如此一来,我更能享受旅程。鼓起勇气丢掉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绝对能获得更多。

08 趁健康时整理生前遗物

我们拥有的物品中,绝大多数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它的价值所在。例如旅行的纪念品、读了好几遍的爱书、重要的人寄给我们的信、充满回忆的相片等等。
千辛万苦买到的过程、为了拥有而付出的代价、与物品有关的故事等,这些回忆提升了物品价值。当回忆的主人,也就是拥有者逝世,无论那样东西多昂贵、多精美,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拥有者之外,没有人知道它真正的价值,看在别人眼里,那些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罢了。


当我大量减少身边的物品时,环顾家中四周,只有一个感想:「就算有一天我遭遇不测,也不会增加身边亲友的麻烦。」虽然脑中千头万绪,充满悲伤的想象,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只感觉到自由,内心涌现积极的行动力。

09 减少杂物,不会减损自我风采

绝对不会因为家中物品数量减至最少,身体就出现不明原因的疙瘩、一夜过后头发半白或双手举不起来。走在路上,擦身而过的行人不会发现你的家中空无一物并因此责备你,小孩们也不会因为这样拿石头丢你。他们看到你简洁利落的打扮,只会认为你的穿着简练,感觉很轻松。


拥有一大堆杂物或只拥有极少数的必要物品,不会对你的身体产生任何影响,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有些人觉得丢掉重要物品,就像割掉自己身上的重要部分,不过,物质不能代表你,所有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既然物品与「自己」毫无相关,当然不会因为减少杂物数量让「自己」受伤。更棒的是,在减物过程中,还能为自己充电,增加自我风采。

10 颠覆物品的使用常识!

发挥逆向思考的创意发明了「床沙发」(不是沙发床!)正确来说,应该是「床垫沙发」……虽然家里没电视,但有录像机和头戴式显示器还是能看电视节目。洗衣用液体肥皂也拿洗澡和清洗餐具,处处都能看见他的生活智慧。


受到连砧板、菜瓜布都要「晒干」的麻理惠的影响,我最近也开始晒菜瓜布。丢了我一直黏不住的吸盘式菜瓜布架。麻理惠颠覆了一般人不会将砧板与菜瓜布放在阳台的常识。有些东西的功能很单一,做某件事一定要用某样东西,于是为了追求方便性,放任家中物品暴增。事实上,只要摆脱物品的使用常识,就能进一步减少杂物。

11 不要想太多,尽管放手去丢

已故影星李小龙曾在电影《龙争虎斗》中,说过一句名言:「不要想太多,尽管放手去做。」我将这句话改成「不要想太多,尽管放手去丢!」,鼓励所有极简主义者。
有些人遇到家中失火,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物品,但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只要开始思考,大脑就会不断列举出舍不得丢的理由,以及丢东西的缺点。相信自己的直觉,才能快速解决问题。

12 不与人比较

极简主义者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忍不住「炫耀自己东西少」,或是「比谁的东西少」。极简主义者是「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也是「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而减物的人」。每个人「需要」的物品不同,要「减少」的东西也不同。因此,与别人比较谁的东西少,一点意义也没有。
说真的,即使家中充满各式各样的物品,只代表你需要的东西较多,只要这些东西能让你每天充满活力,便无须减物。不要责备拥有杂物的人,任何人都不需要强迫自己丢东西。极简主义者是苦行僧,我一直如此告诫自己,也在个人简介上注明我是一名「中庸」极简主义者。「与别人比较」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13「减物癖」与「囤物癖」是同一种病

丢东西是一件很刺激的事,不仅身心舒畅,还能确认自己拥有丢东西的勇气。一旦沉迷于丢东西的刺激感,就会将丢东西当成最重要的使命,甚至罹患「减物癖」。有「减物癖」的人通常会责备囤积太多东西的人。
话说回来,减物癖者通常认为「拥有这个东西很丢脸」,事实上,这种心理状态与「囤物癖」是相同的。
减少与囤积都是一种刺激,也能产生快感。因此,减物与囤物都会让人上瘾,绝对不能过于固执。想减物时,一定要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样东西吗?」同样的,也要问自己「我真的应该丢掉它吗?我是不是为了丢而丢?」

14 极简主义是一种方法,也是揭开未来人生的序幕

虽然当一个极简主义者还是有几个要注意的问题,并非毫无风险,但我仍建议一般人力行极简主义。现代社会过于注重物质,太多人拥有过多杂物。
极简主义者是「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而减物的人」,减物不是目的,而是减物后可以优先从事的「重要目标」才是目的。极简主义只是一种方法和工具。每个人减物后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
极简主义就像是「序幕」,之后展开的剧情才能交织出未来人生。若将极简主义当成目的,丢完东西就会产生无尽的虚无感。正因为极简主义是值得实现的有效方法,所以要明确了解成功减物后自己的目标。请尽力挥洒自己的人生,编织自己的人生故事。

15 极简主义没有正确答案

成为极简主义者没有条件,并非将所有家当都收在一只行李箱中才是极简主义者,也不是每天睡睡袋才是极简主义者。
极简主义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错误解答。举例来说,某人决定丢掉多余杂物,只留下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结果留下来的是一台极占空间的钢琴。他在减物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重视的物品,那就是「音乐」。透过极简主义,找到自己珍惜的重要事物。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Sam杰
@ɑ;diōng
扇贝打卡166天,学英语根本停不下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