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美国中文电视中英文频道联合制作,推出七集特别策划系列片《传薪》,聚焦杰出的华裔年轻企业家,讲述他们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回到华埠、回归文化,用自身独特的创造力,振兴华埠生意,回馈社区的故事。
“哗”地一声撩起卷帘,走进店铺,在店堂一角的佛龛前,燃起一枝香,恭谨地插进香炉。檀香味道弥漫开来,驱走店铺的陈旧气息,也辟出一分宁静悠远。
26岁的林美虹试图像外婆一样,用这种方式开始守店的每一天。
和许多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女孩儿一样,林美虹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声音细细柔柔的,脖子上常常带着一枚精致的项链,坠子是两个中文字:美虹。
和不少美国出生的华裔孩子不一样的是,林美虹对中华文化有着自然的亲近。她童年的许多时光,都是在华埠,外婆打理的老店铺里度过的。
店铺里的每个角落,对她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并不那么宽敞店堂里,她和表兄弟堂姐妹们跑进跑出肆意玩耍;下课放学后,回到店铺,外婆已经熬好了糖水,准备了点心,店铺储物间后面,外婆的小厨房里充满了甜蜜的香味。
每天,看着外婆精心挑选的中国瓷器,背着外公悉心教的唐诗,一切都是命运早早在她的心里埋下的种子。
华埠的孩子渐渐长大,自然是要走出华埠,去更广阔的天地。林美虹大学修习了东亚文化,也热爱慈善,毕业后前往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加入非盈利性组织,积累了许多帮助弱势群体、振兴当地社区的工作经验。
2016年初,她被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录取,打算回归纽约,进行有关国际发展、非盈利性组织方面的学习。
而这次回归,到如今看起来,不得不说是命运埋下的神奇种子,将林美虹带上了一条她自己都没想到的征途。
漫步在纽约华埠最繁忙的中心街道勿街上,你可能很容易就会忽略这个不起眼的店铺,红漆店面、深红色的雨棚、玻璃橱窗里有着时光印记的古玩……还有一块墨色的牌匾,上面有三个描金颜体大字“永安和”,两侧分别写着“各色药材”和“唐山杂货”。
这是老店最初的牌匾,历史已经超过百年。
1890年,来自中国台山的移民伍荣安想在纽约华埠开一家小店,然而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规定,华裔无法在美置业。他只能暂时租下勿街18号,开始经营杂货铺。
这便是老店“永安和”的前身。
当时的华埠,比现在规模小得多,居住在这里的华人,好像居住在一个离家乡非常遥远的村落里,而这家位于中心位置的杂货店,在这些移民的心理,远不止一家铺子那么简单。
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家乡风味的鱼干、治疗头痛跌伤的传统草药,还可以借着货运通道,给家乡亲人写信,汇钱。而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可以碰到同样际遇的同胞。
于是,光线昏暗的店铺里,常常挤满了带着毡帽的人,他们一边抽着好运烟,喝着马丁森咖啡,一边熟练地打麻将,聊天打发时间。店铺的一角有时候会挂着一整只烤猪,铺子里还有一个精通草药的中医。
1925年,禁令有所缓解,伍荣安从爱尔兰商人手中买下了如今的店址勿街26号。从杂货铺,到经营中药,后来,在第三代店主伍葸爱的爱美之心下,“永安和”慢慢转向专供东方精美器物的礼品店。
1960年初,美中处于冷战后期,商贸交流仍在冰封之中,伍葸爱和先生雷柏锐努力寻找进口东方瓷器的途径,将亲手挑选收集的精美居家器物,装进木条封箱,从香港运到纽约。
1972年尼克松访华,商贸解冻,令店铺进货方便许多,伍葸爱的先生雷柏锐是管辖华埠警局的警察,很热心社区事务,平时和邻居、社区里的人关系都非常好,店铺的生意一直很好。
一家人守着店铺,守着华埠,几十年如一天,岁月静好。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一个巨大的打击,正无情地向纽约这座城市袭来,也差一点摧毁了这个小小的家传店铺。
2001年9月11号,两架飞机撞进了纽约曼哈顿下城,高耸入云的世贸中心。
爆炸燃烧所产生的浓烟覆盖了离开世贸不远的华埠,也给这里的原本热闹繁华蒙上灰尘。
长达数月的封街,摧毁了支撑华埠的制衣业,不少人选择离开华埠,搬去别的地方居住,华埠的经济一落千丈,从此,陷入挣扎苦况。
而对于“永安和”还有一个更大的打击,伍葸爱和雷柏锐唯一的儿子,在世贸中心南楼80多层工作的雷鸣远不幸遇难。夫妇俩人备受打击,一夕之间衰老了许多,甚至打算结束店铺,就此退休。
然而,烟尘终会散去。
当整个纽约,艰难缓慢地从伤痛中恢复时,夫妇俩也默默地寻找带着伤口活下去的方式。雷柏锐重新投入警局辅警团的工作中,伍葸爱也继续坐在玻璃橱窗后面的长凳上,守着老店,看着外头冷清的街道。
十多年过去,93岁的雷老先生终于从辅警团荣退,但行动已经需要依靠轮椅,86岁的太太伍葸爱也年迈,自认精力越来越不济,无法再顾及老店的经营,全家人聚齐商量老店何去何从。
虽然店铺是家族拥有,但地税上涨,令老店负担沉重;华埠的客流减少,老店不善网络宣传,更难有人问津;而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谁会愿意守着旧物件,老店铺,消磨了时光呢?
而根据从事勿街地产的中介透露,如果把店铺和店铺所在的六层楼卖掉,可能可以获得近千万的进账。
一边是持续负担沉重,一边是立刻身家千万,卖楼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然而,说到卖店卖楼,这家人总觉得有些不安。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铺子,这个老店,早已是家。
最终,林美虹的父亲,还是给正在中国旅行的女儿打了电话。本就想回纽约念书的林美虹,提前返家。她坐在这个老店铺里,思考了数天之后,下定决心放弃去哥大读研究生的机会,接手店铺。
店在,心安。
2016年夏天,火爆的皇后区夜市上,许多游人被一个风格独特的小铺子吸引,印着华埠街道纹样的环保袋,镶嵌了中国传统瓷片的发卡,而他们中极少有人知道,这是出自百年老店的设计。
铺子旁边,林美虹和爸爸妈妈一起,快活地忙进忙出:她和朋友重新设计了永安和的标志和产品;拜托堂兄在网络上负责进行推广;还让外婆别上了发卡,俏皮地拍了照片。
在她的带领下,一家人又聚齐在一起,为了家族店铺而努力。
在保卫和振兴老店的征途上,林美虹斗志昂扬。
而她的计划还不止于此,2016年夏天开始,她邀请到多位华埠新生代的店主,分享回到华埠开店、接手家族店铺经验,以此讨论振兴整个华埠的方法;她找来有故事的华人,分享自己在华埠成长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华埠不止是一个购物、吃饭的地方,而是有人,真真实实地,在这里生活。
这一系列的活动,被林美虹称作“永安和计划”。她希望人们能够像百余年前那样,重新聚集到店铺里,互相倾诉,互相帮助,让“永安和”重新延展出影响社区,影响华裔群体的力量。
第三集预告片

文字:曹旋律 
视频:顾功坤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观看《传薪》系列,了解更多林美虹和永安和的故事。
相关阅读
《传薪》第二集

一部由冰淇淋谱写的美国移民史 绝不止舌尖上的美味那么简单

《传薪》第一集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阅读原文/Read more 查看更多:
传薪系列 My Town, Chinatow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