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新书是《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作者是我在知乎认识的朋友陈海贤,他的网名知道的人更多:动机在杭州。,动机老师本人很温柔很善良。这本书有别于各种励志鸡汤,从另一个角度引导你接纳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学会跟自己相处。
给这本书写过推荐语: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海贤老师给出给出一些很有实用性并让你变得更幸福的建议,引导你走向理想的自己。
最后,这是一个很温柔的书。
书中包括了10个有关成长的经典心理学问题深度探讨和12封咨询者来信与温暖解答,希望对这本书在你遇到人生困境时能让你有所启发。
经常能收到各种读者提问,有些提问在阅读这本书时发现作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把作者的回答做些摘录分享给大家。
正文

像一棵树一样成长

很喜欢第一章中的一篇文章:像一棵树一样成长,写得非常好。里面提到当我们用一个故事作为人生范本的时候,常常也会接触故事的背后所隐含的假设,这时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僵固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角度却不太一样,作者所喜欢的两个比喻。一个比喻是河流,在流向大海的途中所遇到的环境、困难和选择中形成了真实的自己。另一个比喻来自采铜老师。像一棵树一样成长,一方面向地下深入,一方面向天空发展。同时需要跟更多的树成为朋友,追求共赢,形成森林才能抵御风险,构建生态系统。喻。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时,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每一章结束时,思考一下和实践一下,里面给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建议。
画一棵生命树
树是关于成长最好的隐喻。你可以画一棵生命树,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画的树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你可以用彩笔画,也可以用铅笔画。无论你画的树是什么样的,它都应该包含树的完整结构:
(1)树根。树根是树成长的来源。在这部分,写下你来的地方,包括你的国家、民族、家乡、家庭……思考这些对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2)树干。树干是树成长的支柱和力量。在这部分,写下你的优势、美德、特长、爱好……思考你身上蕴含的这些资源,如何帮助你克服困难,获得成长。
(3)树枝。树枝在树干上抽枝发芽。在树枝上写下你最近五年希望达到的愿望。这些愿望不要像“幸福快乐”这样抽象,而要像“找一份新工作”或者“买一辆车”那样明确具体。
(4)绿叶。在每片绿叶上,写上一个曾经在你生命中出现过、对你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人。不要写一类人,如同学、老师,而要写某个特定的人。
(5)果实。果实是你生命中的礼物。所有你拥有的,并为之感恩的东西,比如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画完这棵生命树后,签上名字。找两个朋友,给他们讲讲你的生命树。你可以把它挂在你的书桌旁,提醒你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接纳与改变

怎么面对和处理“生活的不如意”?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时,在很时候并不能象做数学题一样立刻就能找到合适的答案并且解决问题。要学会不跟问题死磕,去处理其它事情。别处的进步,又会兜兜转转,回过来推动我们的生活继续向前。
在遇到问题其中一种解决方法就是放弃治疗。
书中聊到森田疗法的理念是来源于对“放弃治疗”的领悟。森田正马从小就是神经症人格。从小就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不便,等到大学时,因为一件事决定放弃治疗算了。他不再吃药了。在对面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症状时,以“死都不怕,爱咋咋的”的心态置之不理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神经症的症状也消失了。
比放弃治疗更进一步,是把它当作目标去追求。心理学家弗兰克发明了一种叫“矛盾意向法”的治疗方法。他鼓励来访者越是害怕某件事,就越在意向中努力让这件事发生。比如你要准备一个讲座,担心自己会在讲台上脸红、出汗,并因此出丑。他会建议你努力让自己更脸红,出更多汗。
当来访者准备认真执行咨询师布置的作业时,无论他是否在演讲中脸红了,他都是对的。如果他不脸红了——这本来就是他咨询的目标;如果他又脸红了——他成功地完成了咨询师布置的作业。当他能够把脸红解释为咨询师要求他做的“正确”的事时,他的控制感就回来了。
学会去面对问题或痛苦,也是一种接纳自我。在面对问题时哪怕痛苦,也要让生活正常运转。
实践一下
1.观照改变背后的情绪
有时候,改变的冲动只是未被看见的情绪在表达它自己。倾听、了解和观照这些情绪,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观察一下,当你很想改变时,改变背后的情绪是什么?记忆中,什么时候你曾有过这样的情绪?那时候你遇到了什么事?在这种情绪中,谁能安慰你?他会对你说些什么?
2.告诉别人你的担心
你担心别人会怎么评价你,觉得你平庸、胆怯、无聊、自私,还是……你最担心谁会这么评价你,朋友、家人、同学还是同事?试着以某种方式,把你的担心告诉给那个你最担心他这么想你的人,观察他的反应,并写下事情的经过和你的感受。
3.让担心的事发生
你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是演讲时紧张、被嘲笑、与人争吵还是当众出丑?有意识地让自己担心的事发生一次。如果你担心演讲时紧张流汗(或者手抖),那么故意在演讲时让自己紧张流汗。如果你担心被人嘲笑,故意做一件能引发对方嘲笑的事情。写下事情的经过和你的感受。
爱与孤独

面对“不完美的父母”
心理学家库布勒·罗斯在研究人们怎么面对死亡时,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五阶段模型: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平静。这个模型也被广泛地用来解释人们面对的一切不如意的事,比如,面对一个不完美的父母,会经历的心路历程。
放下期待,从零开始和父母相处,以及“成为自己的教养者”。“成为自己的教养者”,其实它还有一个别名,叫“独立”。只有当我们不仅从物质上,还从精神上,与父母独立,我们才能真正从与父母的爱恨交织中解脱出来,客观地看待我们与他们的关系。而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反而能找回一些家的温情。
“成为自己的教养者”,你期待父母怎么爱你,你就怎么爱自己,这并不容易,不过,为人父母本身就不容易。如果你觉得辛苦,那就不妨把这种辛苦当作为人父母的艰辛吧。
实践一下
1.与父母通信
父母和孩子之间,常常有很多很复杂的爱恨情仇。这些复杂的情绪会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不畅而长期积压,变成阻碍沟通的情结。如果你也有积压的情绪,你可以试着做以下练习:
(1)给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诉说你对父母的真实感受,包括你的愤怒、抱怨、感激或爱,以及所有你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在写完信之后,把这封信出声朗读一遍。(2)试着从父亲或母亲的角度写一封回信,同样出声朗读一遍。(3)你并不需要真的寄出这封信,把这封信收起来,珍藏到某一个地方,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看。
2.记录和他人的连接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想想今天和他人产生的最长的三次互动。记录下这三次互动中,你是否感觉到了跟他人的亲近和连接。以1~10分计分。如果感觉到非常强烈的亲近,得10分;如果没有感受到连接,得1分。记录8周。思考一下,我能做些什么,来增加跟他人之间的连接。
这本书上月刚出版上市,在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各大网站都能买到。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哎呀佳佳
不知道在哪里反馈,在这里说声谢谢!我用百词斩到今天已经100天啦!我到现在的感触就是,一开始不要定太高的任务量,到现在我每天学习+复习四十几个单词,我觉得已经很好了,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我 
Day.9昨天晚上丧心病狂了,幸好还是稳住自我,看来内心充实真的很重要!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