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君:
上上周六,我们的第5期留学问答谈到了ED/EA的最佳搭配策略。在今天的第6期里,我们讲讲留学党最关心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到底该做什么?是多做还是专一做?是不是要和未来申请专业匹配?该从哪里找到资源?我们精心挑选了几个问题回答。如果你还的问题没有在我们的帖子中,又很想了解课外活动方面的新讯息,今晚的课外活动大咖分享会,我们将邀请公益志愿、人文社科、夏令营、STEM、辩论、CTB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大家答疑,欢迎扫码报名哦!备注【课外活动】
👇👇👇
Q1. 做公益活动,是尝试不同种类的活动好,还是一项活动坚持几年好?
A1:   
对于公益活动来说,要注重持久度和投入度。公益毕竟不像各种竞赛、比赛,会在短时间内看到巨大的成果,而是需要长期投入才有结果。而且目前大学对于课外活动也会比较prefer那些出于内心真正热爱、并长期专注投入的,而非“打一枪换一地”的装饰性活动。从学生本人角度来说,一项活动只有投入足够长久,才能真正有所反思和收获,相比于一些华而不实的活动更有意义。


Q2. XX比赛、学术项目的相关资源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
A2:   
第一,比赛和学术相关的活动,首先学校都会有报名渠道,或者配备老师带队指导;在这一点上可能一些优秀的国际学校和著名老牌高中会更有优势,美高则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会接触到更多美国的、国际级别的比赛机会。
第二,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学会翻墙,善用谷歌和英文搜索(比如Mathematics Competition+Highschool 等)。大多数比赛的报名信息都是公开的,但对于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搜集检索能力有一定要求,同时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了解其含金量。
第三,各类留学论坛、公众号、微信群等,都会有资源整理汇总。
Q3. 模联 和 公共论坛式辩论,哪个更有价值?
A3:   
模联和辩论经常会被放在一起提,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涉及到不同领域的议题,需要参与者有较高的英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模联可能更加要求与会者的主动参与,因为大会议程里除了例行的准备稿发言外,所有的发言机会都是要自己去争取的,对于那些准备不充分、对议题不感兴趣或者怯场的同学,很可能就消极被动地浪费了机会。但是辩论赛出于其赛制特殊性,每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而且时间相对均等,所以理论上每个人有等同的参与机会;而且在自由辩论环节也是非常考验人的反应能力,会比模联更加aggressive和challenging。
这两项活动对于申请来说性质类似,具体的选择看个人兴趣;至于说多大程度上有价值,就要看自己在其中的投入了。
Q4. 从国内申请者看,实践活动日益趋同,体现个性化课外活动,到底靠最后的组合还是坚持本性?还有如何和学校和专业结合?
A4:   
这个问题答案的本质,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坚持投入地去做。为了不同而不同,这是申请中最忌讳的。申请的专业不一定要和活动很契合,比如打辩论的孩子不一定以后读政经,做志愿者的学生也不一定读教育或社工。活动除了能看出你的职业爱好,更多的是能看到你的能力。毕竟专业素养以后可以慢慢训练,基本能力是体现你现阶段水平的一个测量杆。
Q5. 活动是参与就可以,还是需要取得成绩?
A5:   
看兴趣,看能力,做最好的你。是否取得成绩也要看很多因素(比赛规格、自身实力、投入程度等等),尽力做到最好就行。举个栗子,如果你真的喜欢辩论,那请尽可能多一些真诚的投入,不要只是为了获奖而参加(而事实上最终真正能取得成绩的,都是对这件事情满怀兴趣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