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旅居 的 读者文摘
第 874 期 原创或精选  纯粹教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作者: Ashley
来源:小都会博物馆
【留美学子】授权后再整编,没有作者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这是Tufts 大学工程学院毕业典礼上的一景,院长是华裔 Dr. Jianmin Qu 教授

 一个月之前,我从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毕业了。


百度或者谷歌一下这所学校,你会查到她的排名,她的科研成果,她的著名校友。可我总觉得,至今为止,这些好像和我都还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是遥遥在上的数据,是冷冰冰的事实。
塔夫茨于我而言,却是活生生的,像是照入脑海中微弱的却又永不熄灭的光,又像是这四年中慢慢汇集在生命里的一汪湖水。
这一个月我常常在想,大学四年我到底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又使我有了什么改变。其实我们常说的“扫盲”这个词,也许是准确的。Tufts的大学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扫盲。但这里的扫盲绝不仅仅是说多学到了多少知识,或是见识到了多少市面。
教育更像是擦掉你眼前的或者心里的那层灰,让你更清晰更包容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曾经读者和我说过,想要研究生去读艺术史,父母不同意,自己也不确定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自己也感同身受,但却没有办法安慰她。如果不是在Tufts,大概也是不会选择数学和艺术史这两个专业的。
Tufts的教育给了每个人
探索自我并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勇气
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想过要读艺术史,甚至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唯一确定的是要学数学。理由有很多:从小最擅长的就是数学,好找工作,STEM专业多一年H1B抽签的机会,偏爱定义与公式这种简单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喜欢的男孩子也喜欢数学,等等。



第一次接触艺术史,是为了满足学校通识教育里艺术类课程的要求。和很多美国文理学院一样,Tufts要求学生必须在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这五个类别里各上满两门课。大一的时候为了满足艺术类课程的要求选择了绘画基础这门课。
其实这课本身和艺术史没什么关系,是真正动手操作学画画的。但我发现自己在这个课程里最感兴趣的部分是每次课上大家坐成一圈讨论每个人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分析自己和他人如何选择绘画里的结构,光影,色彩,对我而言比实际的创作更有趣。我将这一感受告诉教授之后,教授和我说,也许你应该去上上艺术史。


于是大二的时候,我才开始上了我人生中第一堂艺术史的课。
为了给本科生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艺术史导论这门课是由艺术史系里所有教授共同授课的。
每一位教授负责一到两堂课,讲述自己专攻的领域。
从古埃及金字塔,
到希腊罗马雕塑,
印度佛塔,
玛雅文化,
拜占庭的马赛克,
中世纪手抄本,
文艺复兴绘画,

山水画,
巴洛克,
洛可可,
浮世绘,
新古典主义,
印象派,
抽象派再到当代艺术,
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没有哪一门课让我有如此强烈学习的欲望。有关艺术史是什么,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这里暂且不再赘述,以后有机会详谈。
两堂艺术史的课上下来以后,我开始萌生出了选择艺术史做专业的这个在当时的我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去找了我的数学教授,也是我在数学系的导师商量,说出了我所有的疑虑。怕文科专业拉低GPA,更怕艺术史找不到工作。教授却只和我说不要害怕。
Don't be afraid.

当你害怕文科读的太多写的太多语言有难度的时候,你没有想过你可以努力克服语言的障碍。
当你害怕艺术史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你没有仔细研究过就业市场并认真想过以后的职业方向
找到你所热爱的方向是一件及其难得的事,若是因为这些甚至不能算困难的困难而止步不前,那就太让人失望了。
让热爱克服应该,教授本人也在身体力行。
作为数学系的全职教授,老太太一把年纪了还在玩乐队,是位很酷的人。





比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更难能可贵的,
是学会包容并理解周围人的热爱
我的室友yanyan,经济与法语双专业,法语少女立志要做一位法语文学教授。我的另一位室友ruirui,金融女才俊,辅修艺术史,看得懂马蒂斯唱得了爱的供养。

我,yanyan和ruirui


有人明明可以成为艺术家却学了国际关系,
有人明明做了金融却仍不放弃艺术,
有人要去医学院还学了古希腊语,
有人数理化三个专业,
也有人钻研着她所热爱的一个专业。


我们是如此的不同,但又互相尊重。
我们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
与中世纪艺术史教授的合影


我们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
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世界里,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承担着同样重量的责任。我常常在想,学习计算机的同学也许未来可以成为下一个乔布斯,下一个扎克伯格,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那我们这些学习人文学科的,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呢。


换言之,艺术或者哲学这类的人文学科,到底有什么用?

在Tufts很爱的一颗树


这里我不想说那些,人文精神是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以后不可替代的思想等等学说,各大公众号上已经论述过多次,文笔比我好很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可是那些大道理说白了,还是很虚。



到底什么是有用?
思考了四年之后,我认为有用即是创造。

按着菜谱做出的菜不是创造,但自创的菜谱做的私房菜便是创造。
生个孩子不是创造,但有意识的培养教育一个孩子就是创造。
医生治病救人不是创造,但攻克新的医学难题是创造。
研发一个app是创造,发表论文是创造,
写出一个咨询方案是创造,
教育是创造,艺术是创造。


创造是思想的进步,是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在Tufts所接受的教育,即是要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这创造力就无关乎我们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而是要学会在所学领域里钻研,并跳出所学领域去思考。去创造,并用你的创造去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这大概是教育的意义之一。


Tufts四年的教育,是给了每个学生无限的可能,让他们去寻找自己的热爱,并鼓励我们勇敢且坚定地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每个人也许在这里上着不同的课,参加着不同的社团,有着不一样的职业规划。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坚信自己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都将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这个社会的发展。专业或是职业如此一来便不分高低。
引用雅思贝尔斯所说的话: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
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
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
智慧、美、真、公正、自 由、希望和爱,
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
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
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
使他们成为有灵魂、
有信仰的人,
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与金主的合影
在此,要尤其感谢金主爸妈,让我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教育,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   
Tufts对我而言也不仅仅是接受教育,在这里我度过了四年的青春。从一个开了洗衣机忘了放衣服进去的小孩,变成了会做啤酒鸭,盐水鸭,北京烤鸭的厨子。(南京人属性暴露无遗哈哈哈)参加了很多有趣的社团,上了许多有趣的课。


四年很快但也很长,认识了很多想要终身保持联系的朋友,也爱上了波士顿这个城市。
离开这里以后我大概会

很想念红线横穿查尔斯河的那个瞬间,

想念每周六早上的乐尝轩和嘉和超市,

想念Quincy Market的龙虾卷,

想念总是想要去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的周四,

想念戴维斯广场温馨的小彩灯,

想念总是不来的校车

和萨默维尔电影院老式的招牌。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谨以此文献给我四年的青春和学费。

大学官网:https://www.tufts.edu/

感谢作者授权【留美学子】整编发表,来源【小都会博物馆】,如转载,需要作者许可,请必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上期发表
上上期发表

妈, 你不要我做, 我也要做! 让我告你为什么!
父亲箴言:孩子, 你的未来在你手中!
延伸阅读链接
美国名校之路的“道与术”

西点给我一座桥

哈佛四年:教了什么?学了什么?

耶鲁没有教给我的三件事

当女儿被最"心仪"的藤校拒绝后 (妈妈感言)
另类路:数学不及格仍被美国名校录取

系列栏目
精彩文章 持续推出
【美国大学、高中信息汇总系列】链接
【陈屹视线】 美国教育30年心经 (百篇原创)

【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系列】

【特邀名家谈教育系列】

【父母手记365系列】

【名校人的反思系列】

【留学印记360系列】

【留美求职系列】
............
留美旅居 的 读者文摘
第 874 期 原创或精选  纯粹教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长按【留美学子】二维码
  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