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们读到了关于台湾眷村的记载, 它指代当时国民政府为撤退到台湾的大陆军人及眷属所建的群落。这个群落封闭且与外界格格不入,生活在群落当中的人不是台湾人,也不是都来自中国一个具体省市的人。这些人由于汇集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穿着、饮食、语言、风俗,拥有了它独特的人文现象。
台湾的眷村现象没有昙花一现,它延续至今,成为了无数华人都会面临的共情。西北的人往沿海迁徙,沿海的人在往海外移居,全世界都遍布是中国人,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没有“家”。

前段时间,一篇关于国外的高收费医疗系统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出国的这些年我们看过很多这样的大规模转发,它们涉及各种各样的话题和人群,也有着一个共同点:群体认同。当失去故乡熟悉的汉字招牌和街边小铺后,我们越来越珍视作为小群体的一点点共性。它可以是一句乡音,一个母校,也可以是万恶资本主义压迫下价格高昂的救护车。
想到这些事实的时候,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是不是注定着历经漂泊?
在我们生存的这些地方,人们之间的分层与差距是否越来越大?
我们是不是面对的问题越来越不存在共性?
我们唯一的共性问题是不是找不到认同感?
刘瑜老师说:“我很有幸生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没有吃过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经历过的痛苦中,没有什么比孤独更具有破坏力。”
给刘瑜老师鼓掌。
对于我们来讲,这种孤独最大的伤害来自于自己所面临的困惑无人解答。
第二期杂志
我们以眷村定题
探讨在大时代下
这一群人的命运归宿
特稿
承重墙|眷村故事

这期杂志有两篇关于非法移民在唐人街的生活和留学生因学术成绩问题而被退学的特稿,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两个选题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思考,他们彼此居住在同一个环境,却又鲜有机会走入另一群人的生活。他们产生交集,却视而不见,但是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他们出生于同样的文化背景,面对的是同样的人生追问。
专访
从徐正太到彭于晏|超能力人生的修行
采访彭于晏的时候,本来以为只是一次不用拿握手卡就能满足写手部迷妹们的粉丝见面会;但当我们以背井离乡为题发问时,他用自己的经历成为了我们的导师。
特别策划
请回答1990
后来的制作中,我们对许多明星和90后新锐都发起了这样的问询:我们想知道,无法被认同的焦虑和孤独感是否帮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样子,我们是否能从中解疑答惑。
对话
林瀚雷宛萤夫妇
时尚
郝允祥 X BURBERRY

长腿超模在纽约的“眷村一日行”
我们请到了全球TOP50的长腿超模郝允祥,在纽约的各个种族聚集区进行了大片拍摄,希望用时尚的方式寻找眷村概念的阐述。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八位年轻艺术家,通过作品诠释对于这个话题的思考和情绪。
艺术
卢浮宫外

我们想通过这期杂志探究的主题,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情绪从何而来,一些人如何直面它,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这本杂志是否和NEBULAR创刊相比有质的飞跃?我不知道,希望是有的。至少我们看待问题的态度成熟了许多。第一本杂志里的我们贴着旅美华人的大标签,背向“眷村”,努力地和世界解释真实的自己。一年之后,我们面向“眷村”,记录到了这个群体的另一面,他们拿着一个个更小的符号向各自宣战,证明一个个更小的群体的独立。我们在挥舞着自己的旗帜,宣读自己所坚信的价值观的同时,向另外的群体投去不屑也向往的目光。这样的矛盾与冲突仿佛是蒸汽机的内能,躁动而有力地推动这个世界还未曾关注的新文化。
记录是门手艺活,我们还是小学生。能力一般,水平有限,谢谢各位的捧场。

希望你有在读书。

NEBULAR第二期非盈利杂志
4.15宾大沃顿中美峰会首发

获取NEBULAR杂志请点击“更多阅读”填写个人信息
更多杂志信息请关注NEBULAR公众号微信
人|故事|經歷|青年態度
北美新媒体平台
N E B U L A R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