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说设计思维的基本原则一直存在。早期人类正是利用这些基本原则来建造工具以及在洞壁上绘制。这需要观察,实验和原型。他们从每次迭代中学习,从而推进了设计发展和人类物种演化。就如同我们正经历的一样。
Jo Szczepanska在文章《Design Thinking Origin Story Plus Some of the People Who Made It All Happen》中为这个“多学科,以人为中心...涉及研究和快速构思的方法集合”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时间轴。我将在这里展示精华部分:
1956
Buckminster Fuller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意工程实验室正式开始教授 Comprehensive Anticipatory Design Science 综合预测设计科学(CADS)。他的实验室将科学方法运用到设计中,在工程师、工业设计师、材料科学家和化学家的精英团队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
“设计师是一个新兴的艺术家、发明家、机械师、客观经济学家与进化战略家的综合。
1960-1980
Scandinavian的Participatory Design参与式设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促成了人机交互和服务设计的诸多发展。Scandinavian方法在今天依然存在并且独一无二,保持着50多年前的包容和民主。
1969
    Herbert Simon出版了《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其中给出了设计的一系列新分类和参数。Simon认为设计的一切都应该被视作是人为而不是自然的。

“工程师,更普遍的是设计师,关心事物应该是什么 - 他们应该如何实现目标和运作。” 
“每个设计的人都会制定旨在将现有情况转化为最优选项的行动方针。”
1971
    Victor Papanek 因为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登上设计舞台。他秉承设计专业的高度批判性,将人类学融入设计实践,试图设计出对社会和生态有责任感的事物。
“设计必须是一个创新、有高度创造力、跨学科的工具,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它更应该以研究为导向,并且我们必须停止用设计不良的物体和建筑玷污地球本身。”
1973
    Horst Rittel和他的同事Melvin M. Webber首先创造了“Wicked Problems.”“畸形的问题”这个词,他是第一批尝试定义设计理论同时专注于设计方法的研究者之一。 不像他的前辈,他支持人类经验和感知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这是现象学首次被引入到体验设计。
1982
     在开始研究设计方法之前,Nigel Cross是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员。他的开创性著作《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探讨了什么造就了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并且做出不同于其他专业、有巨大影响力的决定,这有助于设计思维的建设。
“每个人都能并且正在做设计。我们开展新事物时,无论是新版食谱,客厅家具的新布局,或是在个人网站更新一次旅程……我们都是在设计。因此,设计思维是人类认知中固有的东西;它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关键部分。“
1983
    Donald Schön有在哲学和城市规划方面的背景,他反对20世纪60年代设计行业的技术理性。《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强调了自我反思对成功设计过程的重要性。他的工作不仅影响了设计,而且影响了组织学习的领域。
“反思性的实践者允许自己在不确定或独特的情况下体验惊奇、迷惑或混乱。他从他面前的现象以及行为里隐含的先前理解中进行反思。他进行了一个实验,用来产生对这种现象的新理解和使情况变化。”
1992
    Richard Buchanan发表了《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 Thinking》。他提出了从设计思维到创新及其应用的路径。在后来写《Design as a New Liberal Art》时,他指出设计作为一个专业是“整合的”,也许是因为它缺乏专业化,它有潜力连接许多学科。
“设计没有主题 - 这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学科。我们做我们的主题。”
1999
    Liz Sanders是应用设计研究的先驱。当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和设计思维中使用的许多工具、技术和方法都可归功于她。她不是一个商业设计师,她的背景是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她还是《Convivial Toolbox》的合著者,这是一本给对设计研究产生过程感兴趣的任何人的实用指南。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革命正在使我们重新思考设计过程。为了推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革命,我们需要挖掘想象力和梦想,不仅对于设计师,而且适用于普通人。新的设计空间正在因响应人类对创意的需求而出现。”
1991(原文顺序)
    IDEO成功地推广了设计思维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这两个术语,在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推出了教育项目,撰写了几本书,并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大学中都加入了成员。
    Kelley Brothers,David和Tom,都是畅销书的作者,也是IDEO的管理和教育者的长期成员。 David和Tom拥有从设计到业务管理的技能。他们合作了《Creative Confidence》——一本关于释放创造力的书。
“事实证明,创造力不是幸运的少数人才享有的一种罕见的礼物——这是人类思维和行为中自然的一个部分。它在我们太多的人中都被封住了,但它可以被解开。解开创意火花对自己,你的组织和你的社区可以有深远的影响。” ——Tom Kelley
    工业设计师和IDEO的首席执行官Tim Brown一直是设计思维和创新的伟大倡导者。 他为非设计者们写了许多文章,以及《Change by Design》来介绍设计思维。
“为了在今天复杂的世界中生存,组织需要创造,拥抱和执行新的想法。这需要创造力和富有创造力的员工。这是秘方,或者在进化论里,它是让你适者生存的东西。没有它的组织无法竞争。” 
    Jane Fulton Suri在心理学和建筑学方面有着丰富的背景,在IDEO的许多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工具的共同创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用她的IDEO简历“她改进了同理心观察和经验原型的方法论,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产品,服务,环境,以及系统,组织和战略的设计和创新”。她的书《Thoughless Acts?》展示了直接观察和设计灵感之间的联系。最近她创作了《The Little Book of Design Ethics》。
“设计研究激发了想象力,通过各种相关意图的方法告诉直觉:在人们丰富的现实行为和经验下去揭示模式,去探索对调研和原型的反应,并通过迭代的假设和实验去揭示未知。”
    Bill Moggridge拥有交互设计背景,是IDEO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设计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是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到设计物体和新兴技术的先驱。他创作的书《Designing Interactions》着重于交互设计。
“我不认为有人能真的告诉别人什么是设计。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任何东西都被设计过——所有的建筑物、他们在世界上碰到的一切都是经过设计的。现在甚至连食物都是设计过的。因此,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一点的过程中,让他们更加意识到这个事实——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可以由人控制的,也许他们可以感觉到一些控制感。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
2002
    Alastair Fuad-Luke以设计推动者、教育家、作家和活动家自居,目前正在教授新兴的设计实践。他的项目强调社区和个人,社会福利和可替代经济体的开放,协作和共同设计。 他的书,《Design Activism》和《The Eco-Design Handbook》评论了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设计真正的乐趣是提供新的视角,改善的幸福感和与更广阔的世界的直觉平衡感。设计的真正灵魂引出了一些更高的意义。设计的真正力量在于,专业人士和外行人可以以令人惊讶的创意方式共同设计。设计的真正美丽之处是它的世俗的,多元表达的潜力。设计的真正优势是这种健康的表达差异性。设计的真正相关性是它的主动能力。设计真正的激情是在其哲学,伦理和实践的辩论。” 
2003
    Ezio ManziniDESIS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慢设计的支持者,Manzini的作品以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式设计为基础。他的书籍和项目中利用了许多服务设计工具,包括《Sustainable Everyday and Design》,而人人设计则聚焦在包容性的想法和可持续性测试。类似于Scandinavian合作设计风格,在曼齐尼的工作,设计师是调解人。
“社会创新设计是专家设计可以激活,维持和指导社会变革过程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008
    Deborah Szebekothinkpublic这一社会设计机构的创始人,专门从事公共行业和NGO的设计和创新。重点关注协同设计和社会问题。
“我们使用一种混合的设计过程。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师,包括服务设计师,图形设计师,信息设计师,程序员,营销人员,社会科学家,积极的心理学家,甚至人类学家。这种多样化的专家带来了与他们的学科有关的不同技术,这种混合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过程 ——我们称之为协同设计过程,通过这个我们来获取公众的看法。”
作者按:我认为这个列表中还是会存有遗漏,并且设计思维将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作者:Sean Van Tyne 
原文链接:http://seanvantyne.com/2017/02/12/design-thinking-brief-history/
UXOFFER翻译组荣誉出品
Translated by: AmyKim、Tracy 、潇潇子
Editor in chief: 包包
UXOffer翻译组成立啦!我们致力于为国内小伙伴们输送国外UX领域干货,翻译、审校、编辑三管齐下整理新鲜、实用、高质量的UX干货。欢迎具有UX专业背景且有志于传播分享国内外行业新知识的朋友们加入我们,有意者请联系翻译组小助手Binyu进群。

往期干货

(请长按下方不像二维码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