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军事斗争的历史中,刀剑长矛等进攻性武器不断演化,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类型。它们因为当地环境和使用者的特点,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制。进攻性武器如此,防御性武器也是如此,而防御性武器的一个典型就是盾牌。盾牌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中,为了适应不同的需求,也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制,产生出了很多不同的样式。

▲古代战争还原
一、关于盾牌的材料:
在制作盾牌的时候,根据技术水平和战术需求,往往要挑选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盾牌。现在看,盾牌的材料主要有三大类:毛皮质、藤木质、铁质。最早的盾牌主要是以毛皮和藤木为材料进行制造。随着技术的发展,金属如青铜、钢铁也加入进来,成为了新的盾牌材料。发展到现代社会,用聚碳酸、PC材料,玻璃钢等材料也加入了进来,成为了盾牌材料家族的新成员。

▲铜制盾牌
以动物的毛皮作为盾牌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盾牌材料。毛皮盾牌是将动物的皮毛(主要是牛皮)进行一些硬化和防腐处理,以木棍或者处理过的木材作为支架,张开毛皮,起到遮挡身体的防护作用。这样制成的盾牌往往十分轻便,有的甚至可以在非作战时将盾牌卷起来携带,祖鲁人的皮盾就是如此。

祖鲁战士标志性的皮盾
在毛皮以外加上藤、木材料,再搭配以漆、胶粘合而成的盾牌,是盾牌材料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贯穿了目前人类文明史的大部分时期。从公元前十三世纪的迈锡尼文明到满清王朝,都使用过这种材料所制成的盾牌。

▲藤牌
与这一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重叠的,是金属盾牌。早期的金属盾牌由青铜制成,比如著名的斯巴达重步兵所使用的,就是由青铜制成的大型圆盾,又称阿尔戈斯盾。
在钢铁技术成熟以后,钢铁盾牌也出现了。钢铁盾牌大多数制成小型圆盾,主要作为骑兵的护具使用。例如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就往往以铁质小型圆盾作为骑兵的护具,其防护效果甚至可以代替头盔。
除此之外,在藤、木、毛皮所制成盾牌上再增加金属部件,以强化防御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总之,除了早期较为落后的时代以外,盾牌很少是以单一材料制成的。
二、盾牌形制所产生的分类:
(1)步兵盾牌:
步兵所使用的盾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大型圆盾、小型圆盾和长盾。三种类型的盾牌大体对应三种作战环境,针对环境进行设计与优化。 
大型圆盾以斯巴达重步兵所使用的阿尔戈斯盾、维京人所使用的维京圆盾为典型,直径普遍在60cm——80cm左右,个别的有100cm。其主要假想作战环境为需要遮挡箭雨等远程伤害,并且需要列阵作战,同事频繁进行移动的战场。因为要遮挡箭雨等远程武器的威胁,并且列阵作战,所以盾牌的尺寸要尽量做大。同时为了能让持有者可以相对灵活的移动,做成圆形以防止在奔跑中磕碰双腿是一个普遍的选择,这就形成了现在步兵大型圆盾的普遍形制。
这类盾牌平时可以背在背上,或者像维京人一样挂在战船两侧充当护盾,圆形让其具备了相当的便利性。除此之外,有时为了保护小腿,使用者会在圆盾的下部增加皮质的下摆,以遮挡小腿的动作,让敌人不知何时可以进攻。
小型圆盾以西班牙剑盾兵所使用的最为典型,这类盾牌直径普遍在30cm左右,其假想的作战环境是近距离单兵厮杀的战场,并不以防御远程武器的攻击为目的,只以刀剑等近战武器为防御目标。这种设计理念的结果是这样的盾牌尺寸较小,便于持有者灵活操控,使用者往往也都是以灵活为特点的兵种,可以说这种盾牌就是为格斗而设计的,叫“格斗盾”也不为过。有些小型圆盾为了增加持有者的视野,在盾牌的上部设置缺口,使盾牌呈“新月”形。也有一些采用非圆形的形制,但其本质仍然是小型圆盾。

在这类兵种中,西班牙剑盾是欧洲地区的典型,在亚洲则以满清王朝的虎皮刀盾兵为典型。
长盾则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罗马帝国大盾为典型,这种罗马大盾起源于凯尔特人所使用的长盾,最早其形状呈椭圆形,后来发展为长方形。罗马大盾宽80cm,长120cm,用三张0.2cm厚的木板重叠拼合,再覆盖上皮革,蒙上多数时间染成红色的布匹,以金属部件提高强度。
这种盾牌往往用于复杂地形下的近战、远程武器皆有的作战中。在这种环境下,因为既有远程武器投射攻击也有近战武器的抵近攻击,所以盾牌要能够保护全身,其尺寸便要大到可以遮蔽全身的程度,还要尽量做到不留缝隙。除此之外,最好还要可以减轻士兵的负担,可以在作战时立于地面,于是这种长方形的大盾便产生了。罗马大盾可以说与罗马帝国的辉煌伴随始终,成为了罗马帝国强大军队的标志之一,其优秀的防御能力与便携性,是其重要原因。
(2)骑兵盾牌:
骑兵所使用的盾牌,相比步兵盾牌尺寸往往较小。为了能够方便的在马上使用,形状除了圆形外,还有鸢形和熨斗形,还有一些较为奇特的形制,但主要还是前三类占据绝对主流。 
骑兵圆盾的使用可以说相当普遍,在东方和西方,都有大量骑兵将圆盾作为标准配备。其优势主要还是便于在马上使用,其尺寸往往在50cm左右,一般戴在左手边,以防御敌方箭矢的攻击。这种骑兵圆盾除了前文提到的蒙古人以外,中原王朝、伊斯兰世界的军队也多有使用。
鸢形盾来源于诺曼人,这种盾牌呈倒三角形,尺寸普遍较大,可以保护从肩膀到脚的大部分侧面。并且因为呈现倒三角形的关系,细窄的下部在马上使用时不会被卡住,可以灵活左右变换。
熨斗形盾可以说是鸢形盾的微缩版,因为随着盔甲技术的发展,一般的远程武器已经很难再对骑手构成威胁,这时盾牌就可以做的更小,只以保护上半身的重要部位为目的。除此之外,这种盾牌换可以在骑手下马战斗时充当“格斗盾”的功能。因为这种盾牌的普遍使用,还产生了脱胎于盾牌上装饰标志的“盾纹”(又称纹章),盾纹是画在盾牌上用于标识所属家族、军队的标志。因为熨斗形盾的普及,盾纹基本遵循熨斗形盾的形状。

(3)墙盾、盾车:
除了手持盾牌以外,有些盾牌为了能够拥有足够的防御力,其尺寸和重量都超出了由人使用的范畴,这种盾牌在使用时往往依靠支架矗立在地面,而非人来持举,中国古代步兵所使用的“旁牌”就是其中的典型。
当盾牌的尺寸和重量进一步增加,为其装上轮子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盾车诞生了。盾车小的只需一人推挽,大的则需要数人推动,可以保护数十人免受伤害。在电影《火与剑》中,哥萨克便使用这种盾车在进攻中保护己方士兵。除了电影中的哥萨克以外,在中国,也有曾经大量使用这种盾车的军队,那就是满清军队。根据记载,满清军队每一百人就配备四辆盾车,由三十人负责这些盾车的操作,可见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一般人们所熟知的“满洲铁骑”。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THE END
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关于我们:微信号 LBQYJS
更新时间:周一至周六中午时段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QQ :302511404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