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明会典》记载了一组有趣的价格,目的是用来给朝贡国的贡品定价。其中,日本进贡的日本刀定价为每把刀宝钞三贯,而另有一把来自西域的镔铁大刀则定价为每把给绢五疋。按会典的折换比例,一疋绢可折宝钞一百贯,也就是说,一把西域进贡的镔铁大刀的价格为日本刀的167倍。这把价值远远超过日本刀的镔铁大刀究竟是什么神兵利器让明人不惜给出如此之高的“天价”?本文将通过一些记载探寻中国古代镔铁大刀之秘。
三国时期,曹丕曾造宝刀宝剑各三把,匕首两把,露陌刀一把,这些刀剑身上都存在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光似流星”“状如龙文”,曹丕对这些刀剑赞誉有加“一时之良也”。这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镔铁刀剑制品。而镔铁一词最早则明确记载在《魏书·西域传》中,其中记载古代的波斯国出产镔铁,随后的《周书》、《隋书》、《北史》等对波斯出“镔铁”亦有记载。
古人的文学作品多有镔铁的描述,如唐朝诗人留下了“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的诗句,将镔铁与金刚相比,说明了镔铁剑既坚硬,又锋利。“炭山烧天色如赭,神血喷人双跃冶。紫镔百炼结松纹,三尺清冷掌中泻”这首诗很好地描述了镔铁的松纹和寒冷锋利的特点,《咏双陆》中有“东关未下黄金锁,西塞先扃紫镔键”更将镔铁比拟为黄金,说明了镔铁的名贵。五代轩辕述说镔铁刀剑其利可切金玉。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中国古代所称的镔铁最初是对来自古印度、波斯、中亚等地的坩埚花纹钢的称呼。这些坩埚钢包括布拉特钢(pulad) 、乌兹钢(wootz),其中,产自印度的乌兹钢经过阿拉伯人的加工后就制作成了刀具收藏界的极品“大马士革钢刀”。布拉特钢(pulad)则是中亚的一种坩埚花纹钢工艺。在很长时间内,这两种工艺被混为一谈,但是最近的考古资料显示这两种工艺无论是坩埚材料还是钢锭的成分都有区别。
“wootz”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95年Pearson爵士提交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份关于印度钢的报告,之后就用这个词替代了印度钢。19世纪早期的学者Henry wilkinson曾认为与北印度波斯有关的布拉特钢才能生产出大马士革钢。这些争论至今仍未统一,但是无论是乌兹钢还是布拉特钢,均为坩埚冶炼的高碳钢,用这些钢制作的刀剑锋利无比,用手轻抚刃缘,有轻微锯齿感,韧性很好,硬度可达50HRC。
▲大马士革钢刀(乌兹钢)
▲铸造型大马士革钢花纹形态(乌兹钢)
需要注意的是,镔铁一词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镔铁除了指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铸造坩埚钢外,中国本土的花纹钢也被称作镔铁,元代甚至设立过镔铁局进行镔铁生产,除了利用中东工匠和工艺生产外,大部分应当是利用中国自身的工匠和工艺生产。
▲大马士革钢刀现代仿品,花纹仅具备观赏价值
明初成书的《格古要论》里提到镔铁说了下面这段话: 
出西蕃面上自有旋螺花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剑器打磨光净用金丝矾矾之,其花则见,价直过于银,古云识铁强如识金。假造者是黑花,宜仔细看验刀子。有三绝,大金水总管刀一也。西蕃鸂木靶二也,鞑靼桦皮鞘三也,尝有镔铁剪刀一把,制作极巧,外面起花镀金,里面嵌银回回字者。
这里也提到"假造者是黑花,宜仔细看验刀子",而正品镔铁则是“出西蕃”,来自西域。明初镔铁一词多数情况下仍然指西域传来的铸造型坩埚钢,此时明人的眼里,对通过折叠锻打等方式获得的花纹钢并不认可是真正的镔铁。镔铁被古人推崇了千年之久,名贵之处堪比黄金,因此《明会典》记载的一把镔铁大刀价格超过日本刀一百多倍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