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人类应该有一种天性,想要去追寻地平线的尽头,探索山的那一边,去寻找世界的尽头有没有天之涯,海之角。从夸父逐日的传说到穆天子访问西王母的故事,从沙尼亚斯巴到亚历山大东征,从伊本·白图泰到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哈塔伊。
不过大多数人的足迹都被人遗忘,而那些留下文字记录的不仅让后人惊叹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也为后人了解他到过的地方留下了重要的依据。
海的另一边,是怎样的世界?
其中古希腊和罗马人对于世界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相对完整的记载,所以斯特拉博才能在荷马史诗和希罗多德的《历史》等前辈的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旅行写出世界上第一部地理专著《地理学》,实际上斯特拉博在书中直接和间接引用了50位古典作家的资料,保存了许多已经失传的上古地理著作信息。
土耳其阿马西亚(他的故乡)的斯特拉博雕像
斯特拉博(Strabo,约公元前64-公元24年)出生于位于今天的土耳其的阿马西亚,当时属于希腊化的本都王朝(阿马西亚是其首都)。他母亲是格鲁吉亚人,属于本都王朝的一个显赫家族。不过很快公元前63年罗马的庞培就征服了本都王朝。
本都王国核心区——离希腊还是挺近的
米特拉达梯六世(前121年至前63年在位)时期本都王国的疆域。深紫色:在位前的疆域,紫色:在位早期征服的疆域,粉红色: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期间征服的区域
斯特拉博首先在Nysa(现土耳其苏丹希萨尔Sultanhisar)师从修辞学语法学大师Aristodemus,这位大师在尼撒(Nysa)和罗德(Rhodes)有两所学院,这两座城市是研究荷马史诗的重地,斯特拉博也因此培养出对荷马史诗的浓厚兴趣。
。。。虚线的海上路线是我局猜测的
我以前也曾画过他老人家
大约21岁的时候斯特拉博前往罗马,师从哲学家Xenarchus和地理学家Tyrannion。 Xenarchus是屋大维的好朋友,斯特拉博在罗马认识了很多名流权贵,其中包括埃利乌斯·加卢斯(Aelius Gallus),并通过他获得了罗马公民权。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从此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统治罗马帝40年之久(27 BC – AD 14)。随后埃利乌斯·加卢斯被屋大维任命为第二任埃及总督,斯特拉博随后游历了埃及和库施(今苏丹北部),甚至可能与这位总督一起参加了阿拉伯远征。
土耳其——罗马——埃及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从此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统治罗马帝40年之久(27 BC – AD 14)。随后埃利乌斯·加卢斯被屋大维任命为第二任埃及总督,斯特拉博随后游历了埃及和库施(今苏丹北部),甚至可能与这位总督一起参加了阿拉伯远征。
耳熟能详的屋大维
斯特拉博后来在书里详细的描述了这次失败的远征:埃利乌斯·加卢斯相信了他的纳巴泰人向导Syllaeus,然而向导却欺骗并误导了他,当他带领大军进入茫茫大漠后,炎炎烈日,严重缺水和以前罗马人从未见过的疾病让军队损失大半,他们大半年的远征不但没能征服阿拉伯反而丧失了一些之前已经占领了的土地,等他们回到亚历山大的时候,大军已经所剩无几了。
或许斯特拉博也见过佩特拉?
确实是颇为壮观的
公元前24年埃利乌斯·加卢斯由于未能成功的招抚库施人而被奥古斯都召回,但是斯特拉博在埃及待了更久才回到罗马。
公元前26年到公元前19年北西班牙山区战役后,罗马帝国的疆域逐渐稳定下来,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下强大的罗马帝国也让斯特拉博的旅行更为顺畅,他环游了几乎整个环地中海和近东地区,不仅使他可以相对系统完整的写出当时罗马人已知的世界,也深刻的影响着他的思想和写作风格。
作为罗马人内湖的地中海(屋大维中期)
斯特拉博在《地理学》中明确表示本书是为罗马帝国服务,比如把世界分成若干四边形,其所谓“可居住地带”即在四边形的一个之内。而只有这片地区才具有政治地理学方面的意义,应该是帝国关注的重点。他对意大利的描述,被人们称为当时斯特拉博献给罗马的一首颂歌,其篇名即为《意大利颂》
《地理学》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希腊语原文,内容是地理学的定义。。。我局粉丝中有一组学希腊语的同学,可以看看
《地理学》全书共17卷,看上去已经类似于现在的地理教科书的结构,在第一卷“绪论”和第二卷“地理研究的数学方法、斯特拉博本人对有人居住世界组成情况的看法”里,他引用了很多前辈。
这包括第一幅世界地图的创建者并计算地球圆周的希腊博学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发明第一个最初准确的经纬线系统的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希帕恰斯(Hipparkhos,约前190年-前120年),以及哲学家波塞多尼奥斯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描述了地球、纬度、大洋、潮汛、火山、地震、民族等内容的最新研究成果,概略描述了三大洲——欧罗巴、亚细亚和利比亚(欧亚非)的情况,以及经纬度等环境对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斯特拉博书中的世界地图,当时学者将陆地刻画成地球海洋中的鱼形混沌。
这些地方的真实位置,显然古罗马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很稀缺
从第3卷开始斯特拉博由罗马帝国的最西部依次向东,叙述了当时罗马人已知世界的情况,包括自然环境、海陆交通、农业、工矿、旅游景点,以及各民族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和知名人物等。
其中对于伊比利亚、凯尔特、不列颠、高卢、意大利、希腊、高加索、小亚细亚、亚述、犹太、阿拉伯以及埃及等环地中海和近东地区,内容极其丰富,占了绝大部分篇幅,真实性较高,显然这也得益于罗马帝国的强大。
斯特拉博书中的欧洲地图
对欧洲的理解显然就靠谱很多了
比如他这样描述第勒尼亚(Tyrrhenia)地区:湖泊也有助于第勒尼亚的繁荣,既大又多。因为它们是可航行的,并且可以向大量的鱼和各种沼泽鸟提供食物; 大量的蒲草,纸莎草和芦苇的绒毛(均为造纸材料),由台伯河运输到罗马。
直面第勒尼安海的罗马城
他曾对亚历山大图书馆有过精彩的描述:亚历山大城的博学园和图书馆是占据全城面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皇宫的一部分。图书馆俯瞰地中海,修建得富丽堂皇,有宽大的藏书库,有敞亮的阅览室。由于搜罗的图书太多,不得不又修建一个分馆,主馆和分馆由国王任命的一个人统一管理。
著名奇观,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高智商生活...
他描述了希拉波利斯(位于今土耳其)的“地狱之门”:“这里充斥着浓密的蒸汽,如同浓雾一般,让人几乎看不到地面。任何动物进入这个入口都会立即死亡。我把麻雀扔到里面,它们立即停止呼吸,倒在地上。”
2013年考古学家在这座古城发现了这个
朝圣遗址,包括神庙和圣池
。这个遗址周围的气体里有着一种特殊的物质——
。只要鸟类靠近这处洞穴并接触到了这种气体,就会马上死亡。

土耳其——希拉波利斯
而对于更远的非洲,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的内容则比较简单。不过他写到与巴克特里亚毗邻的阿利亚(Aria)和马尔基亚纳(Margiana)地区都适于种植葡萄,阿利亚尤盛产葡萄酒,此酒能保存三代而不变质。
而据《史记·大宛列传》,安息的特产之一就是“蒲陶酒”大宛及其周围地区也是“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由此可见,东西方对中亚地区盛产葡萄及葡萄酒的相似记载十分吻合。
这几个位置还是很接近的
另外斯特拉博指出罗马与东方的海上贸易,是继承了托勒密时期的航路,即从埃及亚历山大城起航,沿着尼罗河、阿拉伯湾,经霍尔木兹港前往印度的航路。利用中国文献记载,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从广东到印度的航路,将此两段航路连接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斯特拉博在书中两次提及赛里斯国(Seres),其中一处是欧奈西克瑞塔斯关于赛里斯国人长寿的议论:“欧奈西克瑞塔斯(亚历山大远征时期的海军领航员)也赞赏了那个歌唱家国度,说他们的居民跟印度人差不多,有不朽的生命,他们甚至可以活到130岁,他们的脾气特好,身体健康,而且这个国家的出产极其丰盛!”另一处他提到阿波罗多罗斯(Apollodorus写帕提亚的历史)说巴克特里亚甚至一直扩张到赛里斯和弗利尼(Phryni),是现存的最早提到赛里斯的文字记录。
赛里斯(拉丁文:Sinae、Serica、Seres),意为丝国、丝国人。托勒密亚洲详图(十五世纪重绘):左边是恒河海湾(Gulf of the Ganges),中间是中南半岛(South east Asian peninsula),右边是中国南海,中国(Sinae、Serica)在右边。
大致形状似乎还可以。。
虽然有争议,不过多数学者认为赛里斯指的就是中国,欧奈西克瑞塔斯(公元前360年-前290年)曾跟随亚历山大东征,占领中亚巴克特里亚后沿着印度河南下,他应该就是在这时听说东方的国度的,只是当时中国还处在战国时代,与西方的交流非常少,所以才会如此奇幻。不过200年后的索林(Solin)在《多国史》的描写就更加清楚真实了:
萨基泰洋和里海出发,一直向东洋前进,人们首先会在这一地区发现雪堆(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然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往前便是一个令人发指的食人肉的生番(有可能是匈奴,因为匈奴人曾杀大月氏首领,以其头颅为酒器,而西方人向东会首先听到已经西迁的大月氏的描述),之后是又一片被猛兽所骚扰的地方,它们使一半道路已断人行了。
天山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只是到了一座俯瞰大海的高山之后(可能是罗布泊,根据张骞当时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这一切障碍方可消失,接着又是一片长长的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在朝着夏日朝阳东升的海岸地段,赛里斯人是经过蒙昧地区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民族。
他们用向树叶喷水的方法借助于水力从树上采下絮团,他们随心所欲地使用这种柔软而纤细的绒毛,用水进行处理(从树上采摘蚕丝是古罗马人当时的普遍误解)。
如今的罗布泊

库姆塔格沙漠

这是人们所称的“赛里斯织物,我们也使用它。追求豪华的情绪首先使我们的女性,现在甚至包括男性都使用这种织物,与其说用它来蔽体不如说是为了卖弄体姿。赛里斯人高度文明开化,互相之间非常亲睦和气,但却躲避与其他人相接触,甚至拒绝同其他民族保持贸易关系。他们出售自己的商品,但从不采购我们的商品。
这一路真是不好走。。
2015年4月,李铁匠教授翻译的古希腊历史、地理巨匠斯特拉博心血之作《地理学》中文版正式发布,这是这本著作第一次有中文版本。全书共17卷,留下了古代世界各地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珍贵资料中文译本共计126万字,体量巨大,仅整理出的《专有名词一览表》就有200多页。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这里:

下期预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