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生出国留学首选都是去美英澳等发达国家但有这么一个女生她收到45所顶尖大学的offer,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去中东的卡塔尔留学甚至为此放弃了200万的全额奖学金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十分惊讶。这个女生叫宰洲蔚她认为去中东留学可以颠覆原有的生活探索更广阔的人生那么她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呢主页君带你来关注
文|严心
From WE留学生
微信号:WorldEducation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宰洲蔚,无锡一中2017届IB学生。获美国乔治城大学卡塔尔分校、西北大学卡塔尔分校、香港中文大学、德国不来梅雅各布大学等名校录取。其中乔治城大学为其提供了四年全额奖学金,西北大学为其提供了半奖。
初见宰洲蔚,脑海中便浮现出那句: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片语倾谈,她心如明镜,好像旧时的才女,温文尔雅,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深入交谈,会发现她的骨子里,其实是活脱脱西式教育下的年轻一代,大胆独立、志若磐坚,对事情总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这一年,她做了两个最“酷”的决定。一个是去中东留学,一个是放弃“政治家摇篮”乔治城大学为其提供的两百万元全额奖学金。
繁华的广场中央上演着一场表演。头戴围巾身着白袍的阿拉伯男人谈笑风生,黑纱遮面身裹黑袍的阿拉伯女人透过一双深邃的眼睛,静静观望。广场之外,空旷寂寞的城市在夜色下延伸远方,却是另一番大漠黄沙般的萧条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飘忽迷离的气息,神秘陌生的感觉,似乎正是人们对中东文化的重要印象。 然而中东,这片充满了伊斯兰教神秘色彩的地域,百年来因为战火、争端也是如此地不平静。IS伊斯兰国的崛起更是让这片全球版图中本就“破碎”的地带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无论是谁,也无论他来自哪个国家,去中东留学,恐怕都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更何况是,一名女孩。
在人生的第18个年头,宰洲蔚为自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选择去神秘而陌生的中东,茫茫大漠中弹丸一处的小岛“卡塔尔”求学。那场繁华广场中的表演正是她在卡塔尔所看到的。 和迪拜、沙特一样,卡塔尔因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土豪”。 它的首都多哈,是一座典型的波斯湾沙漠城市。这里耸立着宫殿般豪华的大楼,满是奇异精巧的喷泉。海风拂过之处,棕榈飘摇。
最吸引人的是,为了教育下一代,卡塔尔引进了美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沙漠边缘搭建起了“学术绿洲”。六所美国顶尖大学都将自己最好的学院“搬”了过来:康奈尔大学的医学院、西北大学的新闻传媒学院、乔治城大学的外交事务学院、德州农工大学的农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以及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艺术与设计学院。 事实上,即便选择了留学,宰洲蔚也可以像其它同学一样,留在更自由更安全的美国。卡塔尔这个国度,虽然遍地石油、满路豪车,却因缺少基础建设,几乎没有任何娱乐设施,人民思想普遍传统保守,妇女的地位更是不高。
没有派对,没有KTV,更没有亲朋好友,有的只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和尘土,大喊一声得到的也只会是自己落寞的回声。这样的生活,宛如一场具有流放意味的苦修,然而——却正是宰洲蔚想要的大学生活。
“我想要在大学四年脑力最好的时候,颠覆原有的生活,抛下以往种种的惯性和思维定势,既不受外欲的干扰,又能够探索更广阔的人生。”
从小接受传统中式教育的宰洲蔚,高中时方接触到了西方的博雅教育,如今希望能给自己的教育经历再增添一些伊斯兰文化的元素。 那个在新闻版面中满地硝烟的中东,对她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是好奇,而非恐惧: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评判都是基于自己的模式化刻板印象,我们看到的伊斯兰教常常是恐怖的、极端的,所以我非常好奇受过高等教育的伊斯兰教信徒是如何看待自己所信奉的宗教的。”
她没有想过孤身前往中东可能会面临的处境吗?她当然想过。但蹉跎青春、成为安全感的奴隶更让她感到不安。她拒绝接受那样安逸而缺乏挑战的大学生活。
如同作家肖复兴所说: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中东就是她走出舒适区的第一站。
3月,宰洲蔚收到了美国乔治城大学卡塔尔分校的录取通知书。学校还慷慨地为她提供了四年总额近200万元的全额奖学金。 乔治城大学坐落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距离白宫仅两英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以及众多社会科学领域遥遥领先,培养出的政界杰出人士之多可谓众星闪耀,故素有“政治家摇篮”的美誉。
图片来自Georgetown.edu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台湾政治家宋楚瑜、中国现任外交部长王毅都曾在乔治城大学的外交学专业就读。
被乔治城大学录取并不容易。由于规模精致,乔治城每年大约录取1500名本科生,大陆学生不超过20名。今年在卡塔尔分校只招收了3名大陆学生。
然而,就在一系列媒体报道追捧其为“未来的外交官”之时,宰洲蔚却在一阵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放弃了入读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的机会以及四年高达20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她选择去西北大学卡塔尔分校的新闻传媒学院,追随自己真正的兴趣。她也因此遭遇了很多的不解。 在很多人看来,乔治城大学和西北大学,一个是国际关系方面的大佬,一个是新闻传媒方面的大佬,其实去哪儿都挺好的。 但当我了解到她最崇拜的人之一,是独眼的战地记者科尔文,我瞬间理解了她的选择。
科尔文的一生,都在诠释一种最“酷”的人生态度。她放弃了别人艳羡的机会,却为自己热爱的职业赴汤蹈火。她为报道而生、为田野而战,即使少了一只眼睛也阻挡不了她勇赴战场。
图片来自CNN
2001年科尔文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被手榴弹碎片击中失去一眼,从此佩戴“独眼龙”眼罩成了她的标记。
和科尔文一样,宰洲蔚的身上也有着一种酷酷的人生态度和坚韧独立的性格。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够那样从容地选择孤身打马赴中东。 这个爱看余华的书,昆丁塔伦蒂诺的电影,喜欢所有不虚伪和真实的事物的女孩,一直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活着的初衷是什么。不管外界如何评价,都要忠于自己的本心。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外界曾赋予她那么多诸如“美女学霸”、“未来外交官”的光环,她却始终不太愿意认领这些标签。
对于真正坚韧独立的人而言,追求一时的舒适与温暖并不能让他们感到满足,能让他们满意的只有追随自己的内心。
“我想去发现、并客观呈现最底层人民的生活,让人们知道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他们之所以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他们生而卑微,而是他们生来无法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教育与资源。”
正如科尔文最关注的是“战争中的人性”和“暴力的受害者”,对于人性,宰洲蔚同样也有深切悲悯的关怀。 在卡塔尔这个富有到曾经免除所有国民贷款的国家里,人民耽迷享乐到没有动力去学习,而那些外来的服务人员却只能卑微地跪在地上,收拾人们的残羹剩饭。这样的场景让她深受触动。 注:卡塔尔总人口超过240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剩下的主要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的外籍人士。一些外籍劳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 她清醒地认识到,在世界纷繁复杂的界限和价值形态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应该是平等的。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任何成长于精英教育下的孩子可能会有的那种优越感。
18岁,却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眼界、胸怀与担当,也许就是宰洲蔚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1. 在西北大学卡塔尔分校就读和在西北大学美国校区就读,有什么不同吗?
在西北大学卡塔尔分校毕业后,获得的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文凭,而不是西北卡塔尔分校的文凭。因此对申请去卡塔尔的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区别的。由于卡塔尔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那儿的硬件条件、资源丰富程度也都优于本校。还要特别好的一点是,在那里还可以获得去半岛电视台实习的机会。
西北大学卡塔尔校区
2. 中东到底安不安全?
在卡塔尔的大街上,我们也能看到身着短裙、短袖的女性,只要不特意高调,将其当做特权在比较保守的人面前展示,就不会有太多的危险。在校园里则更加安全。
3. 卡塔尔多哈教育城里有多少国际学生?
国际生的比例大约为2/3,本土学生不到1/3。为了保证国际化和多样化,学校每年对每个地区进行定额招生。像西北卡塔尔,今年在大陆地区只定额招收了3名学生。
4. 卡塔尔“断交”事件对国际生留学生而言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只不过大学期间Study Abroad的地方可能会有所调整。 注:今年6月5日,沙特、巴林、埃及、阿联酋、也门、利比亚和马尔代夫七国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破坏地区安全”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卡塔尔实施禁运和封锁。
5. 你的自我有着特别清晰的认识,能给大家一些专业选择上的意见吗?
其实曾经我也申请过经济商科一类,但在经历那么多事情后,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天赋其实在于在于传媒、文学与艺术。既然如此,不如将自己的闪光点放大。因为为了某种压力选择不感兴趣的学科,可能会摧毁自身的天赋,而成为一个越来越平庸的人。最后毕业了,工作了,我们会发现自己好像答对了人生的每一道题,跑过了所有的关,而人生却根本不是一张高考卷。我觉得人生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
6. 申请方面,还有哪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我觉得申请美国大学,最重要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自我定位——你要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很多人在申请中会说我是模联的社长、辩论的冠军、又是国家一级的舞蹈演员、运动员…但事实上,你应该让招生官看完你的申请后,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更生动、具体的形象,而不是刻意塑造的成功形象。招生官之所以会录取你往往不是因为你面面俱到,而是你身上有超于常人的一个点。
7. 报道出来后,也许会有一些读者认为拒绝两百万奖学金的所谓“勇气”,其实是一些有钱人家孩子的“特权”。你会如何看待这些?
我觉得这个世上的很多偏见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没有办法决定和改变自己的出身,事实上,我的确比很多人享受到了更多的资源。但一个人的价值,从来都不在于她所身处的位置,我最终应该思考的,是我想在这个世上创造怎样的价值。
在我写下这些的时候,距离宰洲蔚启程前往中东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在一篇关于科尔文的报道里,我看到科尔文从灯红酒绿的时尚之都到炮火纷飞的战地前线,始终辗转于每一个动荡的现场。 就是这样的场景,让我不止一次地思考:年轻时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不辜负对生命的期待?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消耗细腻而绵长的生命,还是追随内心的声音,去看世界另一边的繁华与荒芜,体验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远方,22岁就历尽艰险,“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才写下中国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徐霞客游记》;美国作家毛姆,在作为剧作家、小说家取得巨大成功后,依然不忘记放下一切,满世界地转悠,才有了那么多趣味横生的故事。 而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宰洲蔚,走过多哈热闹而神秘的老城,穿过一群群身着黑袍白袍的阿拉伯人,寻找属于她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严心,From WE留学生,微信号:WorldEducation,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 CHINA 诚意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