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君:

上周日,Huini为我们带来了美国留学家长辅导系列讲座第一讲
如何提升海外留学性价比?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送上这场讲座的整理,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什么是海外留学性价比
2 留学规划时大部分家长的误区
3 怎么提高留学性价比
文 | Huini
编 | 特写君
我觉得“如何提高海外留学性价比”这个主题对于我们大部分想要出国,打算出国的留学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当我们在规划孩子的课外活动、文书之前弄明白我们规划的到底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获得高留学性价比
性价比听上去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除法公式,分子是我们做事情的收获,分母是我所要做这件事情的花费。
我们先来一起看看所谓的留学花费,这个方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是我们每个家庭的经济支出,这个经济支出就是每个家庭在留学方面即将花的钱,我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真真正正这样去算过这笔账,当我们打算让小孩去出国有这样的想法开始,到我们的小孩真正到西方国家学习,大概这样的费用总共是多少,这个费用除了比较明显的学费,生活费,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隐形支出,这个地方我们有个同事大体算过一笔账,这笔账随着我们的小孩2020年,2021年出国,这笔花费还有很大的提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基本通俗一点估算的话,每个家庭在送小孩出国的时候,大概这笔支出大概是200万到400万,多的到500万人民币不等,这个取决于你要选择的目的地国家,取决于这个小孩本身的生活开销水平有多大,不管怎么样,在这个几百万的开销的时候,如果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又希望从这个投资之中获得一些什么,那我们到底应该从一些什么样的角度去想呢?
如果说经济上的开销是每个家庭可以预测的,我们所不能预测的就是在留学这件事情上每个家庭跟孩子所投入的经历和时间,很多的家长最近因为中考高考放榜,家长都在考虑上哪个学校的哪个国际部,如果是国际部呢,我是上A-level,IB还是AP,有的家长就说IB是特别好啊,但是我们觉得在IB投入的时间性价比太低,因为IB要做很多作业,但是最后看上去升学结果可能跟AP或者A-level差不多等等,那么这是家长已经在算的精力上的支出了。
这些精力上的支出在孩子身上会发现一旦走上国际教育这条路,他跟高考相比,我们的高考相对而言是比较单纯的,他的每个学科,你只要不要有哪个学科拉你的后腿,你只要在关键学科考试上发挥比较稳定,心理素质比较好,你的高考成绩基本是可以测算的,但是对于出国留学的小孩来讲,因为西方国家升学的考评体系是一个大的体系和系统,这是非常非常难博弈它的成功概率的,所以在这个事情上面,我们的孩子本身需要准备非常非常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比高考要多,我们的家长在孩子的准备过程中降低每一个环节的危险系数,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工作要做的。比如说我们经常接触的家长他可能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孩子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做各种各样的功课了,在一些重大决策的面前,家庭内还会有很多轮次的讨论,这个时候家长会跟包括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机构打交道,他们还会听各种各样的讲座,热心的家长还会在讲座之后整理笔记,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就干脆辞职陪读了等等,可以说每个出国留学的家庭在这件事情上面付出了相当大的经历和时间。
假设我们的留学话费在一个既定水平不变的时候,我们怎样尽可能提高我们的留学所得?
我刚刚给了大家一些可能性,但是这些可能性只是一些假设,我非常建议每个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能够好好深入探讨一下到底我们孩子出国留洋这一趟,在海归不是非常少见的时代,我们到底想要获得什么。并且这种留学所得可以怎么衡量呢?因为比如说按照我们去到不同的地方工作拿工资的角度来讲这个账也是非常好做的,其实我们的学生在做申请的时候也在算这笔账,他们也会算我什么时候能够赚够足够的钱来偿还家庭在留学这件事情上对我的开销。
所以我们的不少学生他们在升学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更好发展我的兴趣爱好,而是在想我学什么专业能够更好的赚钱,赚到钱来实现我的兴趣爱好。
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谈一谈,我特别会建议跟孩子一起谈一谈,我们如果未来四年要在海外一个大学生活学习的话我们到底要获得什么,如果仅仅要找一个好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在国内找一个大学呢?
如果我们把这个算账的视角转一转,刚刚我们讲到的是每一个在中国家庭在盘算留学这件事情的考虑,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一所美国大学是怎么盘算这件事的
几乎每一所美国大学他们在招生的时候,如果考评一个招生官的招生绩效的话,会是在尽可能固定的招生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招到高水平的学生
所以他们的天然动力是什么呢?他的天然动力是怎么样尽可能招到大量值得培养的学生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短期角度来讲,我们如何让孩子上到理想的美国学校,很多的家长的问题是美国人到底需要什么,他们的风格是什么,他们的口味是什么,那我们就投其所好,那我们回到一个更有逻辑的框架下思考的话,就是说,我们中国家庭的留学盘算的算盘跟美国大学的算盘相比较,如果两者的交集越大,是不是就能产生更忧的录取结果呢,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的和美国大学想要的相同度越大,那这个录取结果的优异程度也就越大
留学规划时大部分家长的误区
在听讲座的各位绝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在国内长大的人,那么在国内长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接受的我们中国的教育,经历过中考、高考每一层竞争筛选,那么很自然而然的当我们考虑美国大学升学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就使用着我们所习以为常的高考式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考量美国大学或者其他西方大学的一种升学的计划
比较典型的是我们看到我们谈论申请规划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果目标,我并不是说这个明确的结果目标不好,比如说我们在谈论申请规划的时候,规划的是孩子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上一个尽可能最好的学校,在上了名校之后我们是这么想的,名校出身的人更可能在社会上找一份好的工作,也有更高的认可度和认知度,有了这些之后,可能背后就有助于我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家庭,过上我们家长所想的更好的生活。
但如果每一步我们去推敲一下,所谓的申请规划,你的SAT要考到1500多少分,托福要考到多少分,那么这样的规划一定能让小孩上到名校吗?那上到名校一定能保证一个好的未来吗?好的未来是被谁界定的呢?比如好的未来有好的工作或者好的家庭。这个“好”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收入更高还是其他什么别的?
如果这个思考题我们不仔细地问我们自己一下的话,我们大部分的想法是比较从众的,因为每个家长对于好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我们接触下来发现很多家长还是想着如何在以后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但如何你仔细去看美国顶级名校的一些录取要求,它经常找的一些人是能够为社会创造贡献和价值的,那你会发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或者说私心是和海外大学的要求不在同一个轨道上的
那更有甚者就是说我们用父母的护犊之心,给孩子设想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是在我们父母的脑海之中,我们孩子所想要的未来或者他们将要面对的这个未来,2024/2025在往后走是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到了2030年,我们能想象未来的这个世界,未来的职业市场,未来的就业市场是什么样的吗,什么样的人才能在那样的市场获得竞争优势,这个其实是不确定的
今天早上就有一个家长在和我交流,他就说小孩一直以来就很喜欢汽车设计,也找了很多相关的读汽车设计的学生跟他的小孩做一些普及工作,结果没多久之后这个小孩说他不太喜欢汽车设计了,他想去读读数学,那这个家长就很紧张说因为这个假期已经报了汽车设计的夏校,怎么办,好像方向突变,是不是这个夏校就没有必要去了
我就跟这位家长说,像这样的不确定性,或者这种转向其实非常常见,因为我们的家长总是想着说,无论是学汽车设计还是数学,我的高中几年应该围绕这个主线进行规划,不能有任何错误,因为一旦有任何错误好像就偏离了这个主旨。
那事实上这种紧张会反而使得很多本来准备申学时应该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发生,比如说我们美国大学可能就是要找充满各种丰富经历,因为丰富经历而更加有决断力有决策力的年轻人,但是因为他的三年是高度规划和计划的,很可能他的过程中不用做什么决策和规划,那到最后写文章的时候,他的文章是非常苍白、没有生命力的
所以我恳请各位家长想一想,我们既然花了这个钱花了这个时间,把我们的小孩送上国际教育这条路,他的本质是为了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有某一种教育体制更适合人的个人发展的,在这样一个好的教育环境里,其实是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越是好的学校或者越是合适的学校就越是这样的一个土壤,能让我们的孩子在过程中一步步接近他想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说我们选择去留学不是光为了申请一个大学,一个好的大学,而是对某种教育思路和方式做出了选择
大家会发现走上出国这条路,我们要准备SAT要准备托福,这样一些额外的考试,除此之外还有课外活动,还有学校各种各样比较难做的作业,每个家庭就发现走上这条路比高考要多了好多东西,时间上可能安排不过来,那么很多家长的做法是更加严格帮助自己的孩子去规划各种各样的时间表,非常缜密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做把关人,尽可能帮助孩子摈弃各种弯路,尽可能为自己孩子节省时间,让他们去做SAT和托福的各种补习。
简单来说仍然是高考思维,恰恰我们可能忽略的就是这个系统最需要的是一个人的觉醒,一个人自主的生活
所以我们恳请在听讲座的各位家长,必须要严肃认识到这样一种转变,如果我们还是在老的高考模式下操办这件事情,并且很害怕任何风险,在这样一种旧思维下,家长参与的越多,做的越多,你可能会错的越多,因为我们的方向搞错了
在这个系统里面特别需要孩子有这样的空间来决策,自己来发展自己。
如何获得高留学性价比
在我们看来,如果我们从传统的中国教育,转向未知的国际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三重变化
第一重变化是他的学习方式的变化,第二重变化是学生与环境之间发生的变化,第三重变化是何为好学生这样的标准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深刻理解三种变化才能把握好留学申请规划的正确思考方式。
1 学习方式发生的变化
我们在平时的大部分的中国的学校里面,我们是填鸭式的学习,当然现在很多改革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是只要是应试教育,这种方式没有太大的本质上的变化的,比如学校老师讲课,将大量的知识点,知识点可能有100个知识点,那我们要把他们掌握,记忆下来,让后再把他们呈现在试卷上。
那如果是国际教育你会发现,有很大比例的时间会用来探究真正的生活、学术方面的问题,他是一种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他的教育的主体在学生身上,会让学生从不断记忆和背诵,到适应去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去解答,现在越来越流行的IB课程体系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问题探究式的框架。
这个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变非常关键,如果我们看到西方大学的招生过程中的一些流程,比如他会让你写申请文书,申请文书中的一些问题可能是我们孩子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比如他不会问你数学掌握了哪些知识掌握到了怎样的一种程度,他会问你为什么你喜欢数学,为什么此时此刻想来我们学校学习数学,如果一个学生平时只是知道做题,而不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的话,他写文书就会非常吃力
2 学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转变
这个稍微有些抽象,是什么意思呢?你会发现从传统的结构上来讲,我们的孩子是父母的孩子,有些家长就会用我的孩子谁谁谁,我的孩子怎样怎样,这是我们很自然的潜意识里面的反应。
但是很有意思,如果你到西方去看一看,他们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多时候是直呼其名的,父母称呼孩子的时候就是直接叫他的英文名字,这个背后的逻辑关系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如果我们到了这样一个国际教育体系里面,我们必须认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他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他有自己未来要走的路,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有时候我们父母觉得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适合孩子的,这个必须是我们经常要提醒自己才能做到的。
因为我们在传统的学校读书的时候,你在家里你要做父母亲很听话的孩子,在学校你要做一个听话的学生,我们中国式的教育是非常主张这样的听话的。
但是当一个人他独立成为个体的时候他必然会有自己的思想,他必然会有自己想发扬的一些东西,那这些东西可能往往和父母和外界环境的想法有冲突,那么一个学生在国际教育的过程中,他既要保持并且发展中独立的自我,他也要知道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如何和外界环境打交道
我简直不能再强调这种独立自我和意识的重要性,因为在起码在美国大学的申请文书来说,基本上是让我们的学生截取他过去生活的某一个截片,来谈一谈怎么通过这一件事情如何形成他现在自己,所以这样的一篇文章很需要他有自己的自我认知和意识,他才能够写出一篇有自己风格属于自己的好的文书。
换言之,假设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很好独立的成长,他们是听从家庭的意见的,他们要么是在一种非常压抑的状态,要么就可能到了申请的时候非常需要一些顾问或者家长来拿主意,那只要外界给的想法,都会体现到文章上,让我们的文章看起来没有那么的有原创性的
我们以往观察到录取的非常好的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文书中基本都看的出来他们是具有什么特征的,
他们都非常相信坚持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并且这种精神他是非常透彻的显现在我们的文章里的


3 哪些学生是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发生了变化
在我们中国式的学校里,或者中在我们大部分的传统认知里面,在国内我们谈到一个好孩子的时候,都是他的成绩怎么样,他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他到怎么样的高中,他到怎样的一所重点学校去读书。
但是如果是去申请海外大学大学的话,以美国为例,几乎所有的优质大学都会谈我们在评估一个学生的时候都是用一个全面的评估方式,这种全面的评估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说他把我们传统概念上的人是用分数去衡量水平的,分数高的就在鄙视链的上端,分数低的就在鄙视链的最后,这个全面评估方式意味着他在寻找有潜力的人,这个人是有长有短的。
有一些学生特别能够在分数上体现他的才华,有些学生可能非常有才华但是不一定能够从分数上体现,还有全面评估会把每个个体放在他生长环境下去看,我常举一个例子,一个父母双方都是小学文化,他的SAT拿了1500,另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的SAT是1550,那么哪个孩子更容易被大学录取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他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到1500,如果一个优质的美国大学给他更好的资源条件,那他更可能能够相对而言更多的成就和成果,所谓全面评估就是扁平的分数变成了立体的人。
这意味着有一些相对而言成绩没有那么好的学生,也不应该感到灰心,我们的家长也不需要因为成绩不好感到不自信,因为在一个全面评估的角度,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过程中能够描述出自己的不同之处,我们在这个竞争体系中仍然是有可能脱颖而出的
但是我这里必须要补充,这并不是代表说成绩在这个体系当中不重要了,如果我们想要争取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大家都知道每个大学都是要看一个人作为学生时候的表现,也就是他的成绩,这是不可以被忽略的。
大家会发现我们同样做着在学校里学习这件事,做着SAT、ACT考试的准备,去学习大学难度课程,去做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但是因为两种思维习惯的不同,我们准备的要点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是用国际教育这个思维去学习的时候,我们在谈论小孩学习的时候,就会包括他的学习习惯,抗压能力,毅力等等。
而不仅仅是我到周六周日再去找老师去补课提分,那我们在谈论SAT的准备时候,我们强调的就是他的阅读和思辨习惯,这里特别多说一句,我们现在的家长很喜欢给小孩找各种各样的书单,但是我们的家长是不看书的,但是却要求我们的孩子去读书,我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你要求你的孩子一定要去读书,这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
那这里额外讲讲课外时间的分配,我以前也专门做过课外活动的讲座,这里不展开讲,但是我很想跟大家说的是,其实做任何的课外活动都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只要你发现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见识越来越多,他自己有更多对生活对社会的体会,因此变得更加成熟,那我们这个课外活动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包括我们未来会碰到的选校文书等等之类的,我们都恳请各个家庭能够更多从长远来看这样一件事情,如果你长远来看,你可能短期未知度比较大的,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一定从长期的发展来讲是越来越有力量的,但是如果我们用比较传统中国式教育思维来看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钻到大量的补课反复的考试,斤斤计较的这样一个小格局里面。这个短期可能孩子分数是高了,等他进入到这个大学的时候他会真正进入到自己的迷茫期
所以有些东西如果这样去看的话才会知道什么样的算盘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而且传统教育赋予我们的DNA仔细看总是要寻找某一种权威的力量,一个可以依赖的权威,而且经常往前冲的系统是封闭的,特别不想让别人知道,而且我们也会情不自禁觉得我今天没有学习,我今天打了游戏就是一个罪人,那么在哪一天没有外力约束的时候,真正的挥霍就出现了
但是换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不让权威处在我们决策中心,而是让学生做决策主体,自己自立,赋予他们权力做自己的事情,多分享,应该所有的准备都开开心心,我们的生活也不应该被准备留学搞得鸡飞狗跳,应该鼓励适当的一些娱乐,在家庭的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安全感的感觉,快乐开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节制和边界
比如我昨天还在北京出差,和北京的家长在交流,其中有一个学校的家长很热心请我给整个学校的实验班做一个讲座,这个时候我就在火车站问他,我就问这个在上海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可能就是知道一个好的老师就不让其他人知道,但是这个家长就说好的东西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去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这样是非常好的
那我也觉得很感慨,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分享的思路,我们的小孩也会在这样的格局中变得越来越开阔,因为分享总是快乐的,他也会因此情绪越来越高涨,我觉得这个真的挺好的,这个才是我觉得我们要把小孩送去留学,走国际教育这条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其实我们家长要规划的不是小孩的申请怎么办,而是这条教育的路要怎么走。总结来说就是录取结果很好的学生他们的家庭一般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父母和孩子关系平等互相尊重,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执行力强,做的基本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都做出了自己的成果,这些学生一般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更加有阅历,最后一点就是这些学生英语水平比较高,能够用英语非常自在地表达自己
就是如果说我们家庭的规划和计划能够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那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好适应海外环境,利用海外资源,这样我们家庭才能在留学这件事情上获得更多的回报。
特写君:
有关留学性价比的内容就都在这里啦,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多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开开心心做好海外留学规划,最终能够将自己的孩子送入梦想学校。
如需查看往期讲座整理,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讲座”获得更多信息。
ZoomIn是全国幸福感领先的留学DIY辅导机构。
ZoomIn不挑学生学术背景、不限学生申校数目、不只关注热门专业。在坚持诚实原则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沉淀,通过订制化的服务屡次为申请者摘获奇迹般的申请结果。
Wechat ID:thezooomin
Phone:021-64046560
Web:www.thezoomin.com
Add: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427号1号楼404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