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与30万职场人共同成长
Guide you to be talent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  
想听歌?可关注网易云音乐【TalentGuide推送歌单】
作者:临公子
来源: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授权 TalentGuide 发布
01
是消遣,还是能量?
知识年代离不开学习,学习领域绕不过书籍。
大伙儿对自我要求高了,谁都想有颜有钱有内涵。越来越多人除了晒健身跑步也开始晒书,随手附上几句心得,朋友圈质感都变的不一样了!
读书当然是件好事啦。
像三毛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但在“快消”背景下,人们内心开始向阅读数量倾斜,难免稀释了阅读质量。
我们讶异于某大咖每年看了几百本书,于是打满鸡血也开始了刷书行动。可大神之所以是大神,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书籍中最大成分地汲取知识,并转化为生产力。
同样一本书,阅读质量完全因人而异:A看完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B没准还没看完就乏味得只想去找周公。

阅读的有效性差异在于输出,最简单直观的衡量之一则是阅读笔记。
02
学做一盘营养大餐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将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
购书类似买食材,写读书笔记是洗菜切菜,而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啦。
首先,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书籍。我们可能很习惯“逛书店”场景:目光被某个封面吸引于是翻了翻,“哎呀!看起来不错啊!”然后付完钱欢喜地抱回家。
“如果毫无计划地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很容易会失去判断力,无法冷静选购。”说白了是一种冲动消费。
所以,选书不在书店也不在购书网站,而在平时。当你对某主题感兴趣时,去书籍评分、网上书店了解大纲、评价,再按下心中的YES/NO购书键:将决定购买的书名记在手机里,这样在书店快速翻阅确认后,就能大大提高“买对书”的概率。
你想吃到有营养的大餐,总得先买对食材对吧?

其次,阅读过程由表及里、深入思考。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认为:“图书有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也好,都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所以在读书过程中,可通过通读->重读->标记,快速过滤出自己的“有感触”内容。通读时在书下方折角,二次复读时,若觉得确实言之有物就在上面再折个角。
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阅读是以重视自己的感受,作为出发点。
再次,摘抄+评论式的阅读笔记。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即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

摘抄呢,一来加深内容记忆,二来能加深理解。只要记得重点是摘抄让自己心动的句子。阅读笔记不是书籍简介,没有共鸣的内容大可看目录和前言就可以了嘛。
“好主意不会凭空出现。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一定是对某种刺激做出回应。 ”搭着书中的思想便车,由此闪现出带有个人色彩的思想灵感,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最后,重读笔记,不断反刍。事实上我们很容易止步于上一步,把输出读书笔记当做happy ending。
若想把阅读转为生产力,必须学以致用。而理解 ≠ 掌握,在反复重读中用新的眼光感受不变的原理,产生淬炼新的思想,化知识为己用 。
尽快使用,尽量不隔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熟悉。
03
题外话|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郝明义《越读者》中,将阅读分成了“主食、美食、蔬果、甜点 ”四种饮食类型。
生活中需要打发时间的“甜品书”和辅助理解的“蔬果 ”工具书,但在我看来,核心能量来源于前两者:“主食” 直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美食” 间接地帮助我们把握人生的大方向。
只有当你从一本书中磨炼出帮你解开某些困惑的钥匙,它才是你身上的一部分。

这些认知的拼图,构建出一个又一个维度平面,再不断地叠加交接成思维框架,使我们能由此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行走的更有力。
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掌握阅读的方法,让它成为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既然投掷了时间精力,就得让它最大程度带给我们更多回报对吧。
如果你想让思考维度上一个台阶、或是想写些什么又无从下手,那么可以从阅读笔记试试。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留言区来必有收获
(我都说你们要写写总结给我看的啦)~
关 于 本 文
  • 者: 临公子
  • 来源: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 我猜你也喜欢 
长按下方二维码
陪你细数职场那些事儿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