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Overseascampus
于亲子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父母应以身作则,入“子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也同时强调家庭秩序,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 这些教导固然有其意义,但落实到现代人的实际生活中,就不那么容易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是予以“巴掌教育”,还是选择其他?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第一次打嘟嘟,是因为他打爸爸。警告到第3次,他依然打爸爸,我就拉着他的小手,用力打了他的手心。嘟嘟哭得很伤心。
然后,我抱着小嘟,帮他擦眼泪,轻声问:“打爸爸对不对?”
嘟嘟:“不对。”
我:“以后还打爸爸吗?”
嘟嘟:“不打。”
我:“要怎样才对?”
嘟嘟:“爱!”
我:“对,要爱爸爸,爱妈妈,好孩子不可以不孝顺。”
1
为什么要打孩子?
过了一会儿,嘟嘟又去活蹦乱跳地玩了,我却被小伤感击中:仔细琢磨,为什么要打孩子?是我担心他没有好品格,不孝顺长辈吗?我采取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管教他。
其实仔细想,我并不确定嘟嘟扬起小手打爸爸,他的动机就是不尊重长辈。我想,一个2岁多的孩子,不懂那么多。孩子的天性,简单,纯真。他打人的样子,无非也是模仿大人的动作,认为自己也可以去尝试,下手时,或许也没有什么其它想法。如果是那样,性质就远没那么严重,也不至于挨打,多少有点委屈孩子了。
圣经上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我不知道我的“不忍心”到了哪个地步,但我的确不赞同随便管教孩子,却有时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嘟嘟2岁4个月,我一共打过他3次,另外两次是因为他太执拗,我没了耐心。没耐心,一则是弄不懂孩子要什么;再则是不同意孩子,却拗不过他。

图片 | 巴掌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武器
2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我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吗?我问自己。
忽然想起,在我念小学时,班上有个女生姓朱,跟我家住一个大院,有一天放学回家,她爸爸骑着自行车路过我身边,我很开心地问:“朱叔叔,小朱呢?”同学爸爸立刻怒了:“你这孩子,这么没礼貌!”我顿时傻在那,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怕是他以为我在说他“猪”!真是糟糕透了!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去解释,就那样,我难过了好久,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其实,大人的心远没有孩子的干净,大人们往往太自以为是。
孩子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模仿。嘟嘟比别的孩子说话要迟些,他又特别想表达,就使劲用肢体来比划。我发现,嘟嘟很有模仿天赋,他会模仿爸爸锻炼身体,虽然动作不标准,但也是有模有样。圣诞节那阵子,嘟嘟常会一边用手摸下巴,一边哈着腰吐舌头,他告诉我,他看到一个上年纪的大胡子,那是圣诞老人。但很多时候,我还是很难弄明白他比划的是什么,尽管我拼命去想了。我想,无论哪个年纪,沟通永远都可能有障碍,自己弄不懂就责难对方,未免太不尊重人了!对小孩子也一样。
其实,我们每日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的榜样,不想让孩子学会的,就不要做给他看。孩子看到我们打苍蝇,他就能学会“打”,或许“打”是一种技能,教导什么是可以或应该打的,什么是不该不能打的,才是家长的功课。圣经上说:“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箴言》23:13)我想这是说,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愤怒,而是出于爱的责打,且是适度的,也能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爱,那这样的责打,就是合宜的。但这个尺度很难把握,求主赐我智慧!
3
回到小时候
我想更多时候,家长都是被特别执拗的孩子惹恼了,才变得生猛,忘记了还可以有其他方法,比如——回到小时候。
平时我们不允许嘟嘟吃糖,但会有各种阿姨大叔喜欢给小朋友糖果,递到孩子手上了,就不能生抢。无论我怎么说教,他都会把糖攥得紧紧,这时就很容易萌生粗暴管教的想法,但瞬间又会意识到管教孩子其实是在锻炼自己的耐心。
通常在这个时候,我特别不想做大人,所以我实在胜不过他,就跟他说:“给妈妈吃吃!”还好,嘟嘟是个喜欢分享的小朋友,他通常都会把糖塞到我嘴巴里,然后,我俩一人一半。其实,我的目的无非是他能少吃一半,却无形中锻炼了他爱分享。
最近给嘟嘟买了一本书:《大卫不可以》,嘟嘟特别喜欢看,每天睡觉前都让我给他讲。书的开篇有个妈妈,盛气临人,双手叉腰。爸爸问嘟嘟,妈妈生气啥样?嘟嘟就立刻站好,双手叉腰,收下巴,撇嘴,扮凶相。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想成为凶巴巴的妈妈。

爱的点评

孩子成长,必须用“爱”浇灌
文/李良达
多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只顾用“道理”来教,就把孩子教成冷漠的一代、叛逆的一代。不是道理不重要,但没有用爱来浇灌,道理就没用。而且你越要他往东,他越故意往西,也就是越往没道理的路走去,反而害了孩子。唯有用爱来浇灌,孩子才会明白,且容易接受你所教的道理。
圣经上说:“耶稣教导我们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耶稣说:这两条诫命:爱主爱人,是一切道理的总纲。所有的道理都依附、悬挂在“爱”这件事上。先有了爱,一切的道理才有道理。没有爱,再有道理也没道理。
我经常提醒并要求自己,不论私下与人协谈或公开讲课讲道,都必须先真正爱对方,才能讲;若不爱对方,讲再多也没用。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我只是朝此目标努力。也建议天下的父母亲,我们一同朝这个目标来努力。
小调查
在OC微信主界面,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收取相关文章。
回复“见证”,阅读OC系列见证

回复“科学”,阅读科学与信仰的文章

回复“电影”,阅读OC影评

回复“投稿”,了解如何投稿和参与

回复“聊天”,阅读往期基甸聊天

回复“灵修”,阅读主日灵修小品

回复“OC1”,进入OC主页1

回复“OC2”,进入OC主页2
公众号ID:Overseascampus
与你一起:行走,探索,归回
长按左侧二维码
点击识别,即可关注OC微信
社会 | 亲子 | 聊天 | 品艺 | 电影 | 爱问
OC新媒体 | 故事 思想 视听
点击下方进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