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可以订阅我的推送
本文作者@萌祺骏妈妈 (微博号)
祺骏毕业于牛津大学,现居住在英国,有两个可爱的宝宝。
《有关“规则”与“自由”的碎碎念》
提到规则自由,大多数家长应该同意两者都要有,不过是对于两者的比例分配感到困惑。现在的父母都担心规则过多,孩子会刻板保守;自由过火,孩子会骄纵跋扈,究竟怎样的度才合适?说实话,我在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时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没想过培养天才,所以不担心我设立的规则会扼杀她什么超于常人的天性,即便日后真发现我今天什么地方做错了,也可以随时调整,对她说声对不起,妈妈的认知水平有限。,我已经尽我所能对她的每一点要求都以她的长期利益为基点,而非为了我自己的方便或虚荣。
至于自由,我能给多少给多少,也不担心会惯坏她,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尊重她作为人的权利,相信她与生俱来的能力和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判断力,况且我在不能满足她要求时坦白交代:爸爸妈妈爱你,以你为重,可你不是唯一重要的人。
尊重孩子,与他/她坦诚相见,以他/她的长期利益(而不是自己的一时方便)为出发点,遵从自己的心,大胆地决定规则与自由的界限。然后观察孩子的表现,跟着孩子的成长,继续完善自己的成长,随时调整这个界限。我认为坦然的父母会更成功,即使你设立的规则比别人的多些或少些,也不至于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终身遗憾。
我的孩子也只有19个月(现在已经26个月啦),还在成长,我并不敢说自己做得很好,但目前的表现确实常有惊喜,也就大胆地和困惑纠结的妈妈们分享一下。
1)读懂孩子为什么坚持要某样东西,想办法满足好奇心
在我家,孩子有随便走随便翻的自由,但是两条限制:的和危险的不能碰。垃圾桶属于脏,不能碰,会生病的。我做饭时她常在厨房玩,看我来回开关垃圾桶,她也想玩,每次我都会以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制止,但会抱着她看,告诉她这是什么、干什么用、为什么不能碰,会每次往里面扔垃圾的时候夸张地说哎呀呀,看这个xx东西多脏多噁心,我不要了,扔掉!久而久之她的好奇心满足了也不再要求玩。
两个礼拜前,我做饭途中去了洗手间,回来的时候看到她正打开垃圾桶,刚要制止,但鬼使神差地迟疑了一秒,发现她其实拿了个生洋葱,剥开一层洋葱皮扔进去,而且扔完就关了盖子准备回转身继续玩儿了。我非常庆幸自己当时的迟疑,所以想劝告妈妈们,除非十万火急的紧张和大难临头的危险,不要劈头盖脸地就批评和阻止孩子,静下心定定神,看清楚他/她的意图再做判断。孩子的成长往往在妈妈迟疑或偷懒那几秒。
之后还有过我把垃圾拿掉没关盖子的时候,她拿了塑料袋想要放进去做垃圾袋。我开始放心她这是明白了垃圾的概念和垃圾桶的功用,表扬她帮妈妈做事的同时教她碰过了垃圾桶要洗手。
2)该坚持的就要坚持,不能妥协
在社区活动室玩一个小熊,实在喜欢,非要带回家。我强调多次这不是我们的,不能拿走小熊会在这儿等你,明天再来无果,两个人僵持在大门口。我的原则是这个时候坚决不能松口,即使可以拿回家择日再送回来也不能养成她这个习惯,所以坚决表态,如果你实在舍不得小熊,我就饿着肚子陪你在这儿玩儿,玩够了再走。我们走回室内,我和她拉开一定距离坐下。她其实又玩儿了两三分钟,就亲了亲小熊把它放好了。
更小一点儿的孩子肯定会用哭闹表达不满,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怕不要烦,谁还没经历点儿挫折啊,想要而不得的心情我们太理解了吧。哭会把孩子哭坏吗?我认为只有不被响应的哭才会有伤害。对这个时候的哭采取先接受再替代转移的方式常常有效,比如xx不能给你换这个行吗?孩子就图个好玩儿呗,你还不比他们会玩儿,把死的物件儿弄的吸引人一点儿,小孩子很快就爱上了。
3)更多功夫在孩子不知不觉中
亲子陪伴中,尽量多的给孩子自由绝对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但是如何避免危险?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准备工作——以孩子的视角(请趴下或蹲下)在家里走一圈,危险的东西收起来,该上锁的就上锁,可能磕磕碰碰的硬角包起来;一个是家长的习惯——养成习惯把烫的,尖的,过小的硬币钮扣这类危险的东西放得离孩子远一点儿。我以前很懒散,洗碗机里晾的餐具从来不收,现用现拿,但有了孩子以后,一定会把刀和筷子在她醒来之前收掉,但会留几个塑料碗满足她玩儿的欲望。
在这样的环境下玩,比大人追在他们屁股后面喊不行,这个不能碰” “不行,那个离远点儿要轻松愉快得多。听多了就没有约束力量了。而且孩子想干什么都被阻挠,自然会沮丧,更不听话脾气大
4)选择有效无害的惩罚方式
祺儿14个多月的时候突然不爱吃饭了,把碗里的食物抓起来甩到地上,或者在嘴里含一阵儿又吐了。这个扔不同于小时候什么都扔掉让你拣的那种,明显是因为不想要或出于无聊而有意扔着玩儿。我一向坚持爱吃不吃政策,但是把吃的都扔在地上既浪费又没礼貌。那个时候她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沟通,但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我选择了两种惩罚方式
一、看着我清理,什么玩具都不给也不抱下餐椅,直到我把地上都擦干净
二、不关注,外国人有句话叫 "negative attention is also attention",她一扔你就喊不能这样,她会觉得真逗,然后继续。所以我干脆不理,丑话说在前头,现在是吃饭时间,爸爸妈妈都吃完了就要收掉了,然后我们吃我们的,她扔她的,不看不管。
不爱吃饭持续了快一星期,但扔吃的只持续了三四天。
当然我不是后妈,暗中还是为她不吃饭找原因的,看health visitor发现是在长磨牙,可能因为牙疼,反正坚持按时给饭,多给间食 (是的,多给,不是少给,因为娃难受啊),让她根据自己胃口主导进食量,牙长出来就恢复了。
5)可以适当保留弹性
制定规则时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同样的事情你今天管明天不管,孩子就会认为规则不重要,你的话也渐渐失去分量。但是偶尔的刻意打破规则也不是不可,只要你不是忽略了,而是特意的,并且解释清楚为什么。
一次睡觉前在玩爷爷的佛珠,我说要睡觉了该把佛珠放回袋子里了,她还想再玩一会儿,我说好,两分钟之后我来叫你。到时间了,把佛珠一串串放进袋子里,扎上结,但她非要打开再倒出来。我看她很坚持,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就同意了,但是说明你真的很想再玩一次?咱们就再来一次,然后就要讲故事睡觉喽。,把佛珠都倒出来后,她马上就开始一串串放回去,我才意识到第一次收佛珠的时候,前面几串是她放的,袋子快满的时候我就随手把后面几串塞进去,没有留给她自己放,所以她才要求再打开想自己放。
因为还小,我不给她吃糖,葡萄干也不单独吃,但前两天在社区野餐,别的小朋友妈妈给她糖和葡萄干,我还是同意她吃了,说明白我们难得和Jack一起野餐,今天吃块糖吧。
当然这个不能打破太多次,家长心里要有杆秤,不然就失去意义了。
6)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本子上有一页写如果一个蓝色的大象走进你家客厅,你的小baby会有什么反应?,然后翻过去背页写着他/她会看向你,看你有什么反应,当时感动得要哭,更加坚定了我不要哄骗我的宝宝,要与她将心比心的决定。
可能孩子小听不懂,但是反复几次就懂了,而且她懂得你的肢体语言,懂得你细微的表情变化。你越不给她懂得大人想法的机会她就越不明白大人的规则啊。和孩子说简短的语言,每次说一样的话,他们很快就pick up了。
7)不吝啬你的爱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和很多很多爱才会让孩子信任你,有了这个信任,制定规则就容易多了,事半功倍。即使个别时候她不能明白你的用意,这个信任的基础也会减少她的抵触,更快平复她的情绪。所以,问问自己底线在哪里,孩子的要求真的那么不可理喻吗,真的不能满足她吗?如果自己觉得过的去就满足,能满足的都满足了,她会在你说的时候明白这事儿真的不行。
暂时想到这些。祺儿目前没有过躺地撒泼耍赖,甚至很少哭,若以后有变化,我再来更新分享。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来源
---------------------
搜索公共号“buyateng”可以看到更多推送,关键词查找会陆续更新上来。
PS: 原本这个号是只发睡眠相关的文章,而且由于我个人精力有限的缘故也停了好几个月。现在又重新开始啦,希望通过这个渠道,推荐一些很优秀妈妈原创的育儿心得、心情。
喜欢的话动手分享到朋友圈吧:)
如果你有好的原创也可以联系我。有些妈妈给我留言,但是微信公共号48小时没看到就回复不了了,如果有急事还可以发邮件联系到我 邮箱是 [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