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创个人公众号
0-3岁的
育儿百科全书
教你像美国妈妈一样
轻松带娃

橙子每周都会介绍三个简单易行,而且会让宝宝更聪明的亲子游戏给大家哦!
所谓能让宝宝聪明的游戏,就是能够充分刺激他五种感官,并且能够调动他互动的游戏,这也是小宝宝最真实的需求,因为他本来就时刻渴望着接触更多更广大的世界,和更多的事物发生交流,如果你的宝宝因为各种原因经常待在室内,尤其要多做这类游戏。    
今天开始介绍适合九个月以上宝宝的游戏。
虽然说是9个月,可是也适合更大的宝宝!只不过这些游戏可以从9个月就开始玩了!
想看以前游戏内容的,可以在公众号界面回复“
游戏
”两个字提取链接文章哦!


一、黏黏纸
宝宝这个时候抓握东西应该已经比较熟练了,所以,是时候给他们的抓握一点小挑战了,对他们来说,可是非常有意思的小惊喜哦!
适用于:9-18个月
开发技能:精细动作,触觉刺激,手眼协调
你需要:双面胶带,一些小玩具
找一个比较扛糟蹋的平面,用双面胶多粘几条,黏得尽量密集一点,让这个平面都黏黏的。

再找一些小玩具粘在这个黏黏的平面上,玩具选比较轻的,比较容易黏住的类型,球,积木,小布偶,布头,线绳,都是很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能像图上一样,找出不同颜色的玩具归类那就更好了。


然后引导宝宝,把黏黏平面上的玩具拽下来。


宝宝很快就会发现,“黏住的”这个感觉,和以往的经验有什么不同了,他会感觉非常奇妙的。


在他把黏住的玩具一个一个都扯下来之后,你可以让他的小手接触粘胶,感觉一下“黏黏的”,这个感觉,你可以帮他把每个手指,甚至整个手掌都粘住,再引导他试图扯下来,这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体验,够他探索好一阵了。


记得宝宝玩完帮他们好好洗手哦!
二、感官瓶
要问小宝宝最喜欢玩什么生活用品? 
矿泉水瓶子,一定可以挤进前五
想当年,我们带着毛头长途搬家,一下午5个小时,就只靠着一个矿泉水瓶就给他打发掉了,可以摇晃,听声音,可以啃,可以捏,可以观察瓶子里水的气泡变换的样子,想当强大而又廉价的玩具啊!
何不给他做一些变化,让小小的瓶子更加好玩呢!又省钱又有趣啊!
适用于:6-12个月
开发技能:视觉刺激,触觉刺激,听觉刺激,精细动作
你需要:双面胶带,一些小玩具
先看一些图吧,感官瓶子这件事,只需要你的一些想象力
你可以装固体,可以装液体,也可以固体液体混在一起


如果你想做出漂浮的效果,可以灌一些粘稠的液体,譬如油


你可以还可以装一些小石子,豆粒,米粒进去


还可以装一些杂物的碎片,甚至是一些对宝宝危险但是宝宝很好奇的东西


只要是颜色鲜艳,可以撞击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可以做成一个感官瓶


不同的瓶子,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声音,晃动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你可以让宝宝体会到,什么是颜色,什么是形状,什么是气泡,什么是漂浮,什么是金属撞击的声音,塑料撞击的声音,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这些对宝宝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些感觉的名字,但是他们会早早的对各种事物和概念有了最初的感性的认知,接触越多事物的越多性质,他们的大脑就会得到越多的刺激,就会变得越聪明。
三、追个球
会爬的宝宝会精力旺盛,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各种捣蛋,没有一刻安静,虽然很烦,但是他们在探索自己可以到达的边界,是需要鼓励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们找点事情做,让他们多爬,爬累了,吃饭睡觉,都会乖乖的啦!
适用于:9-18个月
开发技能:大运动,手眼协调
你需要:几个小球
把小球放在宝宝面前,引起他的注意,然后把这颗小球扔出去,去碰撞另一个球。

宝宝一般就会爬过去,再去推那个小球,你可以摆一个球在他前面,引导他去用手中的球去撞这一个球。


一开始你可以引导他推着球玩,最后宝宝熟练掌握球滚动的规律和轨迹之后,就会开始自己玩啦!


最后玩着玩着,就变成这样了


当然,球是有很多玩法的


可以拿一个球扔出去,让宝宝捡回来,有点像遛狗狗。


可以拿个盒子,然后引导宝宝,把球拿过来放在盒子里,这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最初级的收玩具的技能哦!


还可以放个比较宽大的箱子在不远的前面,鼓励宝宝把球扔进箱子里去,然后再让宝宝把球拿全都拿出来。


在不打扰邻居的情况下,可以演示把塑料球往墙上打,让宝宝观察球反弹的现象,然后再让他把球拿回来,继续让爸爸妈妈扔。


可以用积木这样的玩具搭一个“山洞”,让宝宝趴着把小球推过山洞,你在另一边接住,再推回来,也会非常有趣。


几个小球,其实有很多很多玩法,大家还有什么玩法欢迎下面分享哦!


今天的三个游戏就到这里咯。

如果你的宝宝现在还对这些无感,不要着急,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可以等一阵再试。
更多让宝宝聪明的游戏
说说咱家娃
作者|橙子

教育硕士,旅居北美
曾经是学理科的女文青
现在是爱码字的全职妈妈
6岁大宝毛头难养难搞
2岁二宝果果天使乖乖
长按二维码关注
ID:mykidsstor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