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摘选自《在研究/博士生招生办》
  很多研究生部门,特别是在科学领域,基本都靠招国际学生。这些部门似乎在对所有不是来自亚洲的国际学生们施行“优惠录取政策”,即弱化(典型的超级高的)GRE分数,来避免录取太多亚洲GRE高分的学生。这和许多教授们在考虑美国申请者们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在看待来自不同种族的美国学生时,往往坚持唯一的高标准 。
  在谈论到国际学生时,一个科学教授说,“他们的标准化成绩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完全没有参考意义。”所以你基本可以把分数抛开,它无法成为一个区别国际学生的指标。那些学生都是考到高于90%以上的成绩。美国本国的学生的成绩各个区间都有,实际上是有些区间成绩分散,有些区间成绩密集……所以你可以用此来作为一个量化的指标。
  一个哲学教授说,“肯定存在一种刻板印象……”然后停顿了一下,好像发现是说了自己不该说的话,“中国学生有高的惊人的成绩。”
  教授们说他们看国际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是有偏见,而是基于这些国家的学生在申请研究生时,相比美国学生,会把重点放在考试上。
  很多教授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学生因为作弊而提高考试成绩的担心。一个教授直言不讳,“你知道他们在作弊,对吧?”
  对于“作弊”的担忧是很普遍的,还包括测试英语能力的考试。招生委员会上的成员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并指出自己曾经被严重欺骗的精力:考试成绩上现实英语水平流利的学生,到了美国后发现英语能力极低。一些研究生部门现在专门就要求面试国际学生。
  美国的教授说审核中国申请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在美国教授看来,中国申请者“看上去都差不多”,而招生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把学生们区别开来。一个人文学的教授说,“你当你看到六个来自中国的学生,甚至六个人的姓氏都一样,你如何区别他们?”(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氏占据了87%的人口,所有的中国申请者中,这个比例可能也相差不多;而美国人中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氏只占了大概美国总人口的17%。)
  尽管各个部门也在尝试更好地理解中国申请者,并且客观上也录取大量的中国学生,但是把来自中国的学生们视作相差无几的群体档案,而不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来对待,是一个让人不安的趋势。

本文节摘选自《Inside Graduate Admissions: Merit, Diversity and Faculty Gatekeeping》,作者Julie R. Posselt,由InGenius Prep编译转载请联系
相关阅读 (点击标题自动跳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