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爱侣的爱巢,各有各的美好和柔情蜜意。这里的两个家,一个灰黑,一个亮白,一个冷酷水泥质感,一个清新北欧风,有对比,又有共性——独一无二的量身定制和造家创意!
家是最好的作品
建筑师设计的自己的新家,果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不走寻常路——将一个蜗居的小家造出了大视野格局!这个家里,没有炫耀专业技巧的结构,也没有夺人眼球的设计,正如两位年轻建筑师所坚持的,“一切以功能为主,围绕日常生活的需求展开”。尽管如此,这个家的颜值也是棒棒的!
The couple | Weeley & Ginny

Weeley(黄伟立),来自福州,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Ginny(韦金妮),来自桂林,建筑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两人现皆就职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走进年轻的建筑师夫妇Ginny和Weeley的家,酷酷的水泥灰调让人格外。进门右手边是Ginny的自行车,左手边则是一个瓦楞纸还原的房屋构造等比例模型,用玻璃罩像艺术品般陈列在定制的鞋柜上,格外具有仪式感,也记录了这个两人共同完成的设计结晶在诞生之初的模样。身为建筑师,他们笑称自己就是甲方的好处是,“任何想法只要被验证为可行,就能够化为现实。制作房屋模型,也是希望能比较直观地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
因同一个建筑项目相识,继而相知和相恋,Ginny和Weeley在结婚3年后,终于在上海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虽然这是一套51平米左右的小户型,但改造和创意设计让两人的住家生活丰富多彩。进门之后右侧靠墙摆着兼具储物和座位功能的矮架,旁边小柜子上是Ginny妈妈的黑胶唱机。上方的吊柜是两人自己设计的,计划中放投影仪的地方。半圆形地毯则宣告了看投影的区域。


站在门口望向客厅,透过客厅和卧室之间打开的折叠门,可以看到两扇巨大的窗,视野甚至能达陆家嘴的“三件套”。“几乎占据两面墙的大玻璃窗很难得,所以我们希望在房间某个点可以同时看到两扇玻璃窗并排的样子。”这套公寓的原始面貌——2.5米宽的客厅和更窄的房间——只能用局促来形容。于是,卧室和客厅中间的这堵墙成为重点改造的对象,除了保留顶部的承重横梁,墙体变身为由8扇折叠门构成的隔断,可开可闭,既通透又有分隔,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看到愿景中的大视野。从客厅到卧室的墙面都保留了带有手工痕迹的水泥原色,地面也是水泥自流平,涂上清漆,自然反应出深浅不一的纹理。“水泥一般给人感觉比较冰冷,但我们想要尝试与最基本的材料生活在一起,不希望太多加工处理,寻找一种心静、质朴的回家感觉。”

事实上,在这个家中,水泥并没有显得冰冷或压抑,这得益于所有的木质家具也保留了原色—只上一层清漆,丝毫不破坏木纹—以及点缀空间各处的干花植物,世界各地旅行带回的小物件和明信片,Ginny的自行车、吉他和黑胶唱片机,Weeley的滑板……林林种种的生活气息都调和了水泥自身的冰冷工业感,给予家以温度。

很多家具也都出自两人自己的设计,例如中央一张兼具绘图与吃饭功能的大长桌。黑色也是这个家里的一个稳定的底色,不管是自己设计的钢质电视柜还是线脚、灯具,都被处理成黑色,“建筑师的职业颜色就是黑色,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潜规则吧。”两个人说到这里,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从实际需求出发”是Ginny和Weeley反复提到的设计理念。身处建筑行业,两人很多同行朋友的家,客厅都有一面墙的书架,但受限于空间,两人放弃了这个念头,取而代之的是折叠门的基座被设计成书架,从与横梁平行的地面凭空浇筑出来,并转过90度,与挑窗的窗台连成一体。书架的水泥板加了钢筋,上面则铺了原色木板,兼具“沙发”功能。“我们家没有大沙发,但朋友聚会又有很多座位需求,所以就和书架放在一起考虑了。”刚搬进新家时的设计师聚会,已经验证了十来人围坐在此空间内的可行性。在改造设计中,把两项需求融在一起考虑,是Ginny和Weeley经常运用的方法。

折叠门上方,在卧室那边做了与横梁等高的吊柜,既能满足收纳需求,从客厅这边看,又好像檐口的延伸,营造出一种日式庭院的感觉。用书架给挑窗窗台增加一本书的宽度,不仅可以坐人、放上小茶桌,甚至可以变成一张单人床,供朋友留宿。“上个月我看欧洲杯,就睡在这个窗台上。”爱踢球的Weeley立马现身说法。

这个家里,没有炫耀专业技巧的结构,也没有夺人眼球的设计,正如两位年轻建筑师所坚持的,“一切以功能为主,围绕日常生活的需求展开” 。
我们的理想国
(此案例特别鸣谢“好好住”推荐)
一个富有精神的空间,才是有意义的家—陈涛和吕远的新婚公寓,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精神与爱对于家的重要性。这套面积102平方米的公寓,是两个人携手完成的空间处女作,没有专业设计师的协助,他们凭借着对内心喜好的精准把握,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在以黑白灰为主调的基色上,配出了一个闪耀着金属小光泽的北欧风格之家。
The couple | 陈涛 & 吕远

陈涛,学体育管理的金融男,喜欢看书,运动,旅行以及中式料理,希望可以多走走多看看,感受自然与人文。吕远,从事医药行业招投标工作,是专业学习marketing出身。喜爱花艺、西洋音乐以及西式料理,因为装修新房,又疯狂爱上了家居设计。

电视柜旁的立架上放着唱片、海报、画册,为整个家增添了浓郁的文艺气息。移动门的设计灵活而美观,可以从客厅通往厨房和卫生间。从澳洲留学归来的女主人吕远,喜爱花艺和西洋音乐,但作为一个设计的门外汉,在拿到新房的那一刻起,就立刻着手查阅大量室内设计的参考资料,最终选定了自己和先生都喜爱的北欧风格。“有一些小时髦,有一些小文艺,设计感十足却又功能性强大—这样的北欧风情就是我想要的。”吕远对自己的新家风格颇为满意。

走进这个采光极佳的白净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呈回字形的开阔厨房吧台—原本进门处狭长的玄关墙被去除,占用了一部分客厅面积后,设计出一个约12平方米的开放式厨房。下厨是小夫妻俩共同的爱好,而且两人分别擅长中餐和西式料理。“我们之间有种仿佛约定的习惯,永远不会单独在厨房做饭。”男主人陈涛露出幸福而腼腆的笑容,“每次我在做中餐时,她总在边上做些西式点心,反之亦然。在这儿,我们总是一起出现的。”厨房不仅是这个家的烹饪区域,也是亲友来访时的社交地带,饮食与休闲的功能在这里被充分融合。

进门向右转,首先会看到一个气质卓然的边柜—这是女主人费尽心思淘到的原木边柜。这个柚木边柜诞生于1950年代的丹麦,与充满现代设计感的空间和谐搭配,并增添了一丝内敛而深沉的复古风格。

站在边柜前,可以看到家的中心地带:客厅。富有蓬松感的灰色三人座沙发上,整齐堆叠着几何图案的素色靠垫,透明的水滴型玻璃花器里插着绿植,为灰色空间带来清新的生机。有意思的,是沙发背后的装饰画——一张巨大的白纸,中间有三行细细的黑色钢笔字:Put your shadows together until they become one.—这是小野洋子手稿的印刷版海报。一旁还有幅他们收藏的斯德哥尔摩的海报,述说着两人对这个北欧城市的热爱和向往。

客厅一端的弧形阳台,被改造成颇具欧式复古风情的餐厅区域,圆桌搭配素色亚麻桌布,整洁清爽,阳光充沛,带着一点法式的浪漫。

客厅里藕灰色的一整面墙奠定了整个家黑白灰的基调,和墙上的印刷海报及沙发调性统一。一边通往主卧,主卧也有一个圆弧形的大阳台,采光充沛。

由于仅有的两个房间分别被用作主卧和客卧,书房的功能就需要另寻空间。于是,客厅北端的墙面,被做成一面书写阅读区。黑色金属网格书架上堆满了各类历史、哲学以及小说类书籍,书架旁配了一个黑色的墙面搁板作为简洁的书桌。这块小小的“书房区”是两个人的精神角落,书架上的藏书异常丰富:从《村上春树文集》到约翰·穆勒《论自由》,从《查令十字路84号》到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于平日忙于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周末特别享受在家的慢时光。吕远爱写毛笔字,陈涛会刻个印章,还会抽一天专门烹饪大餐并拍照记录,平凡的小日子里不乏和谐的浪漫。

被问及理想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吕远笑着说:“我理想中的家,应该是平实温馨,且深沉内敛的。不管在外怎样的心情,回到家都只感到安心。”而陈涛的回答则更具浪漫主义,“我理想中的家?有她就足够了。”这个家,便是他们的理想国。
摄影/朱海、蔡云普   采访、文/周仰、Tango   
编辑 李钰婷   特别鸣谢 好好住
像杂志一样生活,《家居廊》编辑家的养成记 | 两个人,家在一起
他设计了蜜桃、山舍,如今在杭州造了一座梦想家 |封面故事

他与妻子有着一儿一女,一猫一狗,和一幢亲手建设的房子,这样的生活,很美!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 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