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国际范儿”可以订阅
西塞罗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公元前106——43年)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之一,他不仅当过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而且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作为一位思想家,他在《论国家》和《论法律》两部著作中分别对国家学说和法律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而他的三论《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犹如西方文学宝库中三颗璀璨的明珠,达到了古罗马散文的顶峰。
下面的名言选自《论友谊》。
保罗·委罗内塞作品《大流士一家被带到亚历山大面前》(局部),亚历山大指着被大流士家人错当成自己的好友赫费斯提翁说:“他就是另一个亚历山大。”
◆ 友谊胜过亲戚关系,因为亲戚可以是没有感情的,而友谊决不能没有。亲戚没有感情依然是亲戚,而友谊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友谊了。
◆ 我倾向于认为,除智慧以外,友谊是不朽的神灵赋予人类最好的东西。
◆ 假如有一个人,你对他绝对信任,什么事情都可以跟他说,就像和自己谈话一样,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愉快的呢?如果没有一个人能够与你分享快乐,那么你的成功不是失去了其一半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人比你自己还着急地为你分忧,那么你有了灾难就会难以承受。
◆ 友谊的好处很大也很多,它无疑是一个绝好的东西,因为友谊能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能给我们以力量和信心。可以说,一个人,他的真正的朋友就是他的另一个自我。
◆ “友谊”这个拉丁词(amicitia)是从“爱”这个词(amor)派生出来的;而爱无疑是相互之间产生感情的原动力。关于物质上的好处,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甚至那些用虚情假意博得别人好感和出于不纯洁的动机赢得别人敬重的人也能得到这种好处。但是,友谊就其本性来说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就其本身而言,它是真诚的,自发的。因此,我觉得,友谊是出于一种本性的冲动,而不是出于一种求助的愿望:出自一种心灵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某种天生的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出自对于可能获得的物质上的好处的一种精细的计算。
◆ 当人们认为他们在那些与其能亲密结交的人身上看到了美德和善时,他们就产生一种爱慕之心,这是不足为奇的。我并不否认,确实得到些好处、觉察到一种乐意为我们效劳的愿望,以及密切的交往,都能使爱慕之心变得更加强烈。当这些因素与我前面所说的那种心灵的最初冲动结合在一起时,就会迸发出一种奇异的爱慕之情。
雷诺阿作品《弹钢琴的少女》
当一个人最自信的时候,当他因具有美德和智慧而感到很充实,无需求助于人,完全能够独立自主的时候,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是最喜欢结交朋友,最珍重友谊的。
◆ 他们可以在同一个层次上平等地互敬互爱,并且更乐意于为对方效劳而不求回报;他们之间应当有这种崇高的竞争。这样,双方都会以诚相待。
我们可以制定这样一条友谊的规则:勿要求朋友做坏事;若朋友要你做坏事,你也不要去做。因为“为了友谊”这个托词是一个不名誉的托词,是决不会得到原谅的。
◆ 在友谊中,让能进忠言的朋友发挥最大的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忠言不但要坦诚,而且有时,如果情况需要的话,还要尖锐;而当朋友作这种劝告时,就应当听从。
塞尚《玩纸牌的人》
◆ 把友谊从生活中驱除出去就等于把太阳从天空中摘走,因为友谊是不朽的诸神赐予我们的最好、最令人愉悦的恩惠。
◆ “美德的显示自然为具有同样品质的心灵所吸引,它是友谊的开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爱慕之心。因为有什么能比爱许多不会作答的东西(如官职、名声、华厦、丽服、宝物等)而不爱(或不太爱)有德行的、有爱心的或能以爱相报(如果我可以这样表述的话)的活人更荒唐的呢?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比爱的回报和互爱互助更能令人愉快的了。
◆ 物以类聚这句话用在友谊上是再恰当不过了,那么人们马上就会承认事实确实如此:好人爱好人,好人喜欢与好人交往,好像他们之间有一种天生的血缘关系。因为人的天性是最喜欢追求(或者更确切地说,渴求)与其相似的东西。
◆ 信仰“利害关系”理论的人摧毁了友谊之链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环。因为使一个人感到愉快的与其说是由于朋友而得到的实利,不如说是朋友的一片爱心;只有当朋友的帮助是出自真诚的爱心时,我们才会感到愉快。如果认为贫穷是寻求友谊的动因,那就完全错了。通常最慷慨、最仁慈的正是那些最有钱财,尤其是最有德行(德行毕竟是一个人最好的支柱),因而无需别人帮助的人。
◆ 谁会选择一种虽然极其富有但却不准他爱任何人或为任何人所爱的生活呢?那是一种暴君才能忍受的生活。他们当然不会指望有什么忠贞、挚爱,也不会相信任何人的善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猜疑和忧虑,根本不存在友谊的可能性。
◆ 在友谊中必须注意的那种真正的限制是:两个朋友的品格必须是纯洁无瑕的。彼此的兴趣、意向和目的必须完全和谐一致,没有任何例外。
◆ 人们所寻求的、能保证友谊永恒不变的品质是什么呢?那就是忠诚。任何缺乏忠诚的友谊都是不能持久的。而且,我们选择朋友时还应当找那种性格直爽、友善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能和我们一样为某一事物所感动的人。所有这些品性都有助于保持忠诚。你决不能依赖一个老谋深算、城府很深的人。
少年西塞罗
◆ 朋友犹如美酒,愈陈愈醇。有一句俗话说得很对:“对一个人只有长相知,才能与其结为生死之交。”
◆ 在友谊和亲属关系中,正像具有任何优势的人应当与不太幸运的人平等相处一样,不太幸运的人也不应当因为自己的才智、财富或地位不如别人而生气。
◆ 只有那种成熟的友谊才是永恒不变的。因为,性格的不同会导致旨趣的不同,而旨趣的不同最终会使得朋友之间关系疏远。
◆ 友谊的另一条有益的规则是: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分寸的善意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弗朗索瓦·热拉尔《丘比特和普赛克》
◆ 每个人之所以爱自己,并不是因为这种爱可以得到某种回报,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爱是独立于其他任何事情之外的。但是如果这种感情不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么就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朋友,因为真正的朋友就是另一个自我。
◆ 由于爱慕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首先知道控制住那些奴役他人的感情,其次喜欢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朋友,彼此倾心相助,决不要求对方去做任何有悖于美德和公正的事情,并且不仅相互关心和爱慕,而且还相互敬重。我主张“敬重”,因为如果没有“敬重”,友谊就失去了它最光灿的“宝石”。
◆ 朋友之间常常需要劝告,甚至责备。只要它们是出自好意,都应当欣然接受。
◆ 如果直言的结果是招致忌恨,从而破坏友谊,那么,它就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但实际上顺从给人们带来的麻烦则更大,因为姑息朋友的错误会使朋友无所顾忌地走向毁灭。但是,最该受责备的是那种拒纳直言而最终却为奉承所害的人。
◆ 在任何情况下虚伪都是不好的,因为它会使我们辨不清真假。但是它对于友谊比对于其它任何东西更加有害,因为它能完全摧毁真诚,而要是没有真诚,友谊也就虚有其名了。
◆ 真正有美德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被人认为有美德。这种人最喜欢别人奉承。当别人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有意地奉承他们时,他们则把这种无聊的戏弄看作是自己确实具有某些值得称赞之处的证据。因此,一方不愿意听真话,而另一方则喜欢说谎话,这根本不是真正的友谊。
◆ 美德,也正是美德,它既创造友谊又保持友谊。兴趣的一致、坚贞、忠诚皆取决于它。
◆ 你们必须接受这样一种观点:美德是第一位的(没有美德就不可能有友谊);但除了美德之外(而且仅次于美德),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是友谊。
(选摘自《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之《论友谊》,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相关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