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个十年前的故事,那个时候你多大呢?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大陆普通家庭的孩子,然而,经济上的困难并没有阻挡他的追求,最终获得全奖转学去哈佛,并成为优秀的毕业生。
 文|徐微鸿
2010年8月16日,笔者采访艾宁那天,刚好是他的二十四岁生日,这个重庆男孩有一份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J.D.)的录取通知及全额奖学金。
他穿着普通的条纹T恤,从外表上看不出太多特别,但是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他表现出相当不错的口才:严谨的表达、得体的举止和飞快的语速——的确,一个在中国西部重庆长大的男孩,从一名高中生,到哈佛本科毕业时获得“哈佛大学高等优异毕业生”称号,又收到哈佛博士就读通知。

一个擅长读写的男孩

父亲是警察,母亲是会计—两个严谨的职业。这种严谨也被他们带到了对儿子的教育中。艾宁回忆,念小学时,父母就不允许自己在简单的口算题上粗心犯错。常被大家轻视的粗心,在他们看来是个祸及终生的隐患,必须及早根除。

发现儿子有绘画天赋,父母又把小艾宁送去学素描,每周半天。送艾宁去上素描课时,妈妈总是对他说:“我们既然来了,就用心画;否则还不如把这个上午花在游乐场。”

艾宁说;“素描是一种严谨的艺术,学习素描培养了我的专注力、深入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他的画还被弗吉尼亚大学展示。

与绘画相比,艾宁更大的天赋在语言方面。这一点,从小他就表现了出来。

艾宁的妈妈回忆儿子小时候,说:“艾宁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不论是说还是写,他都特别擅长。”

艾宁在重庆就读的小学是重庆市渝中区曾家岩小学,是一所极为普通的小学,但他幸运地遇到了识才的班主任,得到了很多锻炼能力的机会。例如,整个小学(以及后来的初中)阶段,每次轮到艾宁所在的班级发表“国旗下的讲话”,写稿和脱稿演讲的都总是他。抛头露面的次数太多,连小学校长都误以为他是少先队大队长。

但是,小学升初中时艾宁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因1.5分之差,家里花了择校费才让他进入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但另一方面,老师发现他的作文写得很好,他的考场作文被作为范文展示。

上初中后艾宁第一学期就上升到年级第三名,以后每年基本上都是全年级第一名。中考时他以666分南岸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进了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中一年级没有分文理科时,艾宁的各科成绩总分是全年级的前三名。到高二时,他根据自己的偏爱最终选择了文科。分科后,他的文科优势更加突出,语文和英语更具有绝对优势,一直坐稳了年级文科第一的宝座。

了解了美国,求学弗吉尼亚大学


2003年,高一暑假,一件对艾宁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降临了。

由于出色的英语、口才和年级第一的优秀成绩,学校推荐艾宁赴美参加2003年全球青年领袖联合会。在纽约和华盛顿,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学子交流,并领略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等名人的风采。在高规格的会议上,艾宁两次代表其所在小组发言。这个项目让他了解了美国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美国学生不仅享有优越的教学条件,还能在自由的氛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思维的活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艾宁便坚定了尽早出国留学的念头。

作出这个决定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艾宁拿了重庆市第一;并且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辩论二等奖的好成绩。他在高一的时候参加英语托福考试,获得了647分(满分677分)好成绩。

以艾宁的成绩,在国内保送上北京大学不成问题,学校更是将他作为冲刺高考状元的人选。而出国就读名校本科,却前途未卜——当时,除了一个刘亦婷,极少听闻有中国内地高中生考入美国顶级名校的本科。艾宁却毅然选择放弃高考复习,去参加美国高中毕业生学术能力评估(SAT)考试,为打开美国名校的大门去冲刺一回。


2004年10月,艾宁去香港参加自己的第一次SAT考试。次年2月,他被美国弗吉尼亚等多个大学录取,7月又被香港大学录取,但他最终选择去美国留学。他也放弃了重庆外国语学校保送他上北大的资格。

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当时全美综合排名约第二十位。由于被录取时成绩在前百分之八,艾宁被分到精英班,也就是说有一对一的导师,选课完全自由。那里的一名资深教授很喜欢艾宁,感恩节还邀请他去家里做客。这位教授在反垄断法领域很有建树,受他的影响,艾宁也对反垄断法发生了兴趣。

转学哈佛,获全奖

但艾宁在弗大求学的一年,经济上却相当困难。弗大受州政府的财政支持,当时的学费补助等基本只提供给州内学生。艾宁在弗大一年的学杂费是3.3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算,折合人民币为26万元。加上往返的旅费、生活费等,一年的花销要三四十万元,这笔留学开支对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压力很大。父母为支持艾宁留学,先将爷爷奶奶留下的一套房子卖了,不够,又将自己住的一套房子卖掉,才筹到足够的留学费用。
为改变自己留学的经济状况,艾宁决定再战“高考”——争取转学到哈佛大学!
因为哈佛为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其奖学金政策是“你缺多少,我给多少”!导师也非常欣赏这位有追求、有主见的中国学生,他非常愿意推荐艾宁转学去上哈佛大学。


有知名教授推荐还不够,每一个想转学哈佛的学生必须拿出足够优秀的成绩才能说服哈佛接纳他。2006年1月,艾宁向哈佛大学提出转学申请。在全球1200名学子同时申请转学哈佛的考试中,他的转学考试成绩名列最优之列,尤其是数学成绩为全美前1%,英语成绩为全美前5%。

2006年5月19日,艾宁接到哈佛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并获得第一年4.8万美元及大三、大四每年都是5.3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中国内地少有的通过SAT考试和转学考试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本科学位的幸运儿。

优秀哈佛毕业生

美国大学的转学制度
美国的大学何以有转学制度?艾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由于美国允许一名学生被多所学校录取,每名学生都放弃了去一些学校就读的机会。这些学校可能因此出现资源剩余,这就导致了转学政策的产生。但申请转学和申请大学的流程类似,只是竞争更为激烈。2006年与艾宁一同申请转学哈佛的1200人中,被招收的仅50名,录取率仅为招收新生时的一半。

艾宁也心存感激地介绍了哈佛的奖学金政策。一方面,哈佛有足够的校友捐款来为所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另一方面,哈佛不希望成为一所专为富人阶层开设的学校,它希望吸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建设多元的校园文化。在美国,如此慷慨地资助国际学生的学校只有哈佛和耶鲁几所为数不多的学校,它们同时也是美国最富有的几所大学。
来到哈佛,艾宁并没有像有的留学生那样经历一个艰难的适应期,而是自然地融入了那里的团体。他的经验是,用一种宽容、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摒弃一切成见,尽可能去尊重、欣赏他人的不同。他这样对人,别人也这样对他。他说,生活在美国的精英们中间,他没有感受过相互间因地域和文化不同而产生的不理解。


谈起在哈佛的生活,艾宁颇有感触。哈佛学生的学分有三分之一是要通过选修专业领域外的通识课来获得的。艾宁上的一门最基础的物理普及课,竟然由一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讲,足见哈佛对本科通识教育的重视。哈佛教授们对学术不带功利色彩的执著追求让他很受熏陶。哈佛还鼓励学生到世界各地去开阔眼界,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经费予以支持。大二暑假,艾宁获得了到日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的机会。他的同学们参加的项目更是五花八门:有到云南支教的,有到西藏体验喇嘛生活的,有到日本考察禅宗的……。除了努力学习外,艾宁也积极参加哈佛的课外活动,他是《哈佛亚太评论》——学校中关于亚洲最大的学生期刊的执行主编,他还是学校学术促进会的义务指导员,辅导经济学、数学和中文课程。

在哈佛,艾宁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当他阅读学术期刊上的经济学论文时,发现它们讨论的都是很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有趣问题,中间的论述却含有复杂的数学模型。于是读懂这些论文取代考试达标,成为他学习数学的动力。“从前在国内受的数学教育太注重解题套路,而哈佛的数学课告诉你为什么这样解,其中的思维逻辑过程是怎样的,以及各种解法背后的联系。”谈到在哈佛学习数学的心得,艾宁如此评价。

2009年6月,艾宁本科毕业获得了“哈佛大学高等优异毕业生”的称号,并被入选全美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国家级优等生学会Phi Beta Kappa。

任性的经济学霸,转向研究垄断法

艾宁的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获全系最优毕业论文奖,同年只有两人获得这个奖项,被哈佛大学图书馆永久保存。

“如果你想继续学经济,仅凭这篇论文,全美的经济系博士项目都可以任你选择。”教授这样告诉他。然而他却转向了法学,申请了哈佛法学院。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有三。首先,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时就对反垄断法很感兴趣。反垄断法的特点是,用经济学、法学思想解决经济问题。因此,要深入这个领域,就要同时具备经济学和法学知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艾宁亦认为法律对市场的监管很值得探索,金融界对法律专家的需求也会提高。其次,与留在经济领域相比,学法的出路选择更为多样:不仅可以投身研究成为法学教授,还可以从事必须要求法学博士学位的律师、法官等实际工作。第三,艾宁还想走出一条难以被复制的路:利用自己在美国顶尖名校读完本科的优势,进入法律领域攻读博士。没有美国本科教育背景的中国学生要想进入美国顶尖法学院攻读博士是难上加难的,这样,艾宁就与从国内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赴美读博的中国学生有了区分度。

 今年2月他参加了全美法学院的入学考试(LSAT),并考出了175分(满分180分),排名全美前千分之五的好成绩。现在,他已如愿进入了哈佛法学院,下一步打算是先做几年金融律师积累实践经验。在他看来,律师是一门对专业知识要求高,又非常锻炼能力的职业。他希望在工作经历中汲取所需,然后也许再返身投入研究领域。

艾宁说,高考在中国显得太重要,被喻为“一考定终生”,以致许多人都产生一种错觉,觉得高考就是学业的终点,高考结束便万事大吉,十年寒窗终于出头了;而且在为高考进行的艰苦准备的过程中,除了学科上具体的、技术性的技巧,学生得到的关于人文气质、社会理想和批判性思考等哲学层面的熏陶微乎其微。于是,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后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空虚颓废的无意义的生活,甚至连基本的课业都不能完成,无法正常毕业。
而在美国,大学才被认为是一个人心智开始成熟的黄金阶段。这从他们对大学毕业典礼的叫法commencement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词是“起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大学毕业才只是人生的起点,而大学则是为这个开始而积累储备的最重要的时机。哈佛本科对于学生的通识课程的硬性要求也是出于这个中心考量。
作者鸣谢:张薇在本文采访中给予的大力协助!
相关阅读
NEWS
更多转学故事,点击阅读原文

- END -
投稿/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素材节选自《大学指南》2010年第10期
如有不妥,请联系本号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