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扶苏先生
来源:扶苏先生(ID:nxczp365)
终于有人给银行上了一课。
一名男子意外去世,银行向家属索要5.8万欠款。
家属却回他们一句:“你先证明他是我爸。”
然而,法院这么判……
01
浙江台州。
老陈突发疾病去世,妻子和女儿小陈忍痛料理后事。
小陈忙着招待前来吊唁的客人,电话却响个不停。
她以为是骚扰电话,直接挂掉,把手机调成静音。
等忙完拿起手机一看,几十个未接电话。
她担心漏掉什么重要电话,赶紧回拨过去。
刚接通,还没来得及道歉,对面就噼里啪啦一通讲:
“如果你们再不还钱,我们就要起诉你们了。”
原来,打来的是银行工作人员。
小陈被银行这一番话搞糊涂了,但她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赶紧跑去银行核实。
银行告诉她,她的父亲生前有一张6万元额度的信用卡,平时随借随还,用卡习惯一直较好。
前段时间,她的父亲从信用卡刷出5.8万元,现在已经逾期了,一直联系不上,才找上家属。
俗话说,“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小陈耐心解释,父亲突然去世,她们对父亲欠款一事毫不知情,如今遗产早就已经被归还欠款了,现在确实无法归还欠款。
银行什么老赖没见过,觉得这对母女是在故意找借口不还。
小陈失去至亲,本就伤心难过,还要被人冤枉,想到这,她愤怒地对银行说:
“你们先证明我爸是我爸,否则一切免谈!”
银行觉得小陈简直不可理喻,便一纸诉状将她们告上了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老陈生前透支信用卡5.8万元,其妻女表示不知情,那么银行需要就该5.8万元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承担举证责任。
但银行没有举证证明,所以5.8万元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另外,法律上没有“父债子偿”的概念,如果小陈继承了遗产,就需要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
法庭上,小陈已经提交了还款证明、贷款明细,证实陈某生前欠的外债较多,其遗产已被归还其他欠款。
综上,法院判决:
老陈的妻子和女儿无需替他归还5.8万元欠款。
银行不服,上诉到二审法院,二审法院驳回了银行的诉求。
银行被打脸,网友们纷纷拍手叫好。
02
银行吃瘪的新闻下,不少网友表示,有种“扬眉吐气”的快感。
让大家拍手称快的是,小陈用的是银行惯用的招数。
平日里,银行总是要求证明这个,证明那个。
南京市一名男子,家中存放的现金被老鼠咬碎了。
他拿着破碎的人民币到银行换钱。
银行却说,你得开个证明,证明你的钱是被老鼠咬碎的,而不是人为损坏的。
男子懵了,这怎么证明?
难道要把老鼠抓出来给自己写个证明?万一抓到的不是咬钱的那只怎么办?
还是说要老鼠再咬一次,好录个“罪证”给银行?
无论怎么说,都是很离谱的存在。
还有一位老奶奶,拿着被孙女撕烂的人民币到银行换。
银行让她去找社区开个证明,证明是她孙女撕的钱。
社区哭笑不得,都没有亲眼看见,如何开证明?
《扬子晚报》也曾报道过一件很奇葩的事。
2015年,南京庄先生的妻子去世,他去银行取妻子的定期存款。
去之前,他做足了准备,带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妻子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证等等,所有能想到的证件都带齐了。
结果,银行告诉他,不能取这笔钱。
理由是,这笔钱是庄先生妻子的遗产,假如她的私生子找到银行,争这笔遗产怎么办?
言外之意,庄先生得开一张妻子没有私生子的证明。
这不是侮辱人吗?庄先生气愤不已。
2016年,90多岁高龄的王伯伯到银行取亡妻的30万存款。
由于忘记密码,输入多次错误密码后,银行卡被锁了。
王伯伯求助银行,银行却要求他证明自己是遗产的唯一继承人。
王伯伯本就无儿无女,唯一的养子早在2011年解除收养关系,并签订了《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
他不得不到处跑,收集资料,一个90多岁的老人,还要跑到墓地收集父母的信息。
每次以为能拿到钱时,银行就会告诉他还缺资料。
取个钱,比取经还难,王伯伯气急攻心,住进了医院。
出院后,他把银行告上法庭,历经3年,才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钱。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常有新闻报道银行向储户索要一些奇葩证明。
其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储户去开证明也无可非议。
但像“我妈是我妈”这样的证明,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03
虽然,有时候无法理解银行复杂的程序。
但也并非所有的程序都没必要,一些繁琐程序背后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
只是有时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误会的发生。
大部分银行工作人员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能因为个别不愉快的事件全然否定整个行业。
2024年3月8日,安徽铜陵一银行报警求助称,行内有一笔3万元定期存款,逾期10年无人领取,预留的号码是空号。
民警核实发现,存款人10年前去世,最后联系上存款人的妻子胡女士。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胡女士拿到了丈夫十年前的这笔存款。
江西上饶,一名女子家中突发火灾,保险柜里的20万元现金被烧得严重炭化。
女子把损坏严重的钱装好,向银行求助。
银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对纸币进行逐张剥离、分类、清点、测量、审验。
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清点整理,帮女子兑换现金近10万元,尽最大可能帮她挽回损失。
女子哽咽地说:
“我很感谢他们,如果不是他们,这10万块钱也没了,他们真的在为人民服务。”
2023年5月6日,一名60岁左右的阿姨到银行,神色紧张地要求工作人员把自己的资产全部提现。
阿姨如此不计损失地变现,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工作人员仔细观察,发现阿姨焦虑不安,手上拿着手机,手机界面处于通话状态。
顿时怀疑阿姨遭到了电信诈骗,立马启动应急预案。
理财经理走到阿姨身边,用账户资产正在查询的理由稳住阿姨,以及电话那头的人,工作人员则走到不远处报警。
警方接到报案后火速赶到,这时电话那头的人刚好催促,民警接过电话询问,骗子立马挂断电话。
惊魂未定的阿姨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遇到了电诈,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幸亏有你们劝阻,还帮我报警,要不然,我这一辈子挣的钱就全没了。”
像这样温情的事件有很多。
只是,负面信息传播更快,导致我们忽略了那些正能量的信息。
当然,银行方面也应该不断优化流程,减少储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遇到对流程不理解的,耐心讲解。
唯有重视客户体验,才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用户至上,永远是第一原则。
- END -
* 作者:扶苏先生,来源:扶苏先生(ID:nxczp365)。原标题:《男子突然去世欠款5.8万,银行要求其妻女偿还,其女:你先证明他是我爸!法院:不用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