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立即查看更多精彩)
本文图文来源:9news/dailymail/网络
近日,悉尼爆出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集体患癌”事件,已经有多名政府员工相继确诊。这一消息引发了澳洲人的广泛关注!但大家不必恐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相关办公场所已被紧急关闭。
然而不久前,在大洋彼岸,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一所大学被爆出前前后后有超过150人确诊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经过调查发现:或许是整栋教学楼都“有毒”?

悉尼集体患癌事件:多名政府员工确诊

最近,悉尼传出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多名政府员工在同一栋办公楼内相继被确诊为甲状腺癌。
据悉,五名女性员工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确诊。目前,新南威尔士州卫生厅正对这些病例进行紧急调查,相关楼层已被关闭,员工们被重新安置到其他楼层。
Liverpool市议会证实,位于悉尼西南部Moore St办公楼的多名员工在过去三到五年中陆续被诊断出患有癌症。
根据调查,这些员工主要在办公楼的五层和六层工作。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六层已被紧急关闭。
其中一名确诊患者Jenny Havilah曾在六层工作,最近被诊断出甲状腺癌。她对这一情况感到极为担忧,尤其是她的三位同事也患上了相同的疾病。
她表示:“这听起来肯定非常险恶,我很担心我的同事们。”
Liverpool市议会在声明中表示,他们正“非常认真地”处理此事,并聘请了第三方环境卫生顾问进行独立调查。
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工作场所与癌症诊断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公布。

澳洲“癌症楼”往事:十几名员工先后患癌

悉尼此次的“集体患癌”事件让人不禁想起澳洲曾经的“癌症楼”事件。2006年,澳洲广播公司位于布里斯本Toowong区的办公楼也曾爆发过类似事件。
在这栋办公楼中,从1994年至2006年间,共有13名女性员工先后被诊断出乳腺癌。
当时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些女性员工中有7人在电视新闻编辑室工作,其中至少3名女性在同一张办公桌上工作过,办公楼的内女员工纷纷辞职,整栋楼被彻底关闭。
尽管专家组的报告指出,这些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1倍,但并没有找到办公楼内有超标放射性物质的证据。这一事件最终成为澳洲历史上著名的“癌症楼”事件。

美国校园癌症集群:致癌物质超标38倍

今年4月,美国一所大学也爆出了一起更为严重的集体患癌事件。
据《每日邮报》报道,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一所州立大学中,已有152名教职员工和学生被诊断出癌症和其他疾病。调查发现,这些病例均与同一栋教学楼有关。
起初,学校并未引起重视,但随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决定关闭这栋教学楼并展开调查。
结果显示,这栋楼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超标38倍。这种化学物质被广泛认为是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会导致多种癌症和其他严重疾病。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报告指出,多氯联苯不仅会导致癌症,还会对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调查结果公布后,这栋教学楼被永久关闭,所有相关人员被重新安置。

新冠疫情与癌症有联系吗?

除了上述事件,新冠疫情也引发了人们对癌症多发的关注。
自新冠开始以来,Patel诊所的患者中已经有超过15名同时患有多种癌症、约35名患罕见癌症和15对夫妇同时患上新癌症。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多个癌症医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多名患者几乎同时患上多种类型的癌症,还有不少罕见癌症病例。
南卡罗来纳州的癌症医生Kashyap Patel在2021年的一次交流中提到,自己接诊了一名40多岁的胆管癌患者,这种癌症通常在70到80岁的人群中发病。

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医生们的广泛讨论,并发现类似病例在疫情期间有所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新冠病毒可能通过诱发炎症和其他反应,加剧了癌细胞的生长。
一些早期研究表明,冠状病毒感染会唤醒休眠的癌细胞,并促进其生长,增加乳腺癌、胃癌和血癌的几率。
然而,对于新冠病毒是否直接导致癌症,专家们的看法仍存在分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员John T. Schiller认为,新冠病毒与已知的致癌病原体不同,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因此不太可能直接致癌。
但冷泉港实验室癌症中心的主任David Tuveson则认为,新冠病毒可能通过诱发全身炎症,间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悉尼的“集体患癌”事件让人们再次关注到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澳洲的“癌症楼”,美国的“毒楼”,还是新冠疫情期间癌症发病率的增加,都提醒我们关注环境安全和健康风险。
目前,悉尼的癌症集群事件仍在调查中,我们期待官方尽快公布调查结果,为公众提供确切的答案。
在此过程中,加强环境监测和健康管理,确保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今日话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评论~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