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
本文字数:156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补助资金将聚焦重点、突出难点,强化对重大任务、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
作者 | 第一财经 章轲
国家新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加大对“三北”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并已在2024年预算中安排120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财政部了解到,根据《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三北”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通过统筹存量和增量资金,设立“三北”工程补助资金,支持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示范等。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补助资金将聚焦重点、突出难点,强化对重大任务、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允许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三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同时,落实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要求的产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司长张炜介绍,2023年6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打什么”“在哪打”“怎么打”等关键问题,统筹谋划、合力攻坚。
根据《“三北”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三北”工程补助资金由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负责管理,主要用于这几项支出:
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支出,用于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中幼林抚育、湿地保护修复等;
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支出,用于新治理沙化土地(人工造林)管护、浇水、补植等。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一体化保护的要求,统筹用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后期管护相关支出;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支出,用于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依法实施封禁保护;
“三北”工程“两化”示范支出,用于对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引导社会资本采取科学有效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奖补,由地方统筹用于开展防沙治沙相关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其他重点工作。
此前有专家曾表示,“三北”工程投资重点不够突出,投资存在“撒胡椒面”“吃大锅饭”的现象,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样板少,在一定的区域内尚未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专家表示,应加大三北地区生态建设力度,完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入机制。
张炜介绍,2023年,国家林草局分三大攻坚战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在治沙第一线会商解决实际问题,谋划系统治理、光伏治沙等重点项目。专门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实施七大科技行动计划,发布“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公告,建立15个先行先试科技高地,全力支撑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目前,三北工程区已开工项目40个,完成造林种草2000多万亩。截至目前,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均发布了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总林长令。例如,内蒙古提出全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的目标;河北要求全年确保高质量完成600万亩营造林、5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任务;甘肃要求全年完成造林种草治沙945万亩;宁夏明确全年完成造林种草15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
财政部上述负责人表示,充分考虑“三北”地区财政状况,将强化现有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政策等措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同时,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动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统筹防沙治沙任务和各项工程。财政部将健全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和其他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统筹组织,积极整合资源,细化完善政策,将符合规定的“三北”工程相关工作任务纳入支持范围。
微信编辑 | Ziang
推荐阅读

雷军余承东现场“互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