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月球探索·
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样品现已起飞
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嫦娥六号着陆器全景相机拍摄的影像图。该图由全景相机在嫦娥六号表取采样前,对着陆点北侧月面拍摄的彩色图像镶嵌制作而成。图像上方是着陆点北部查菲环形山,图像的下方是着陆腿和着陆时冲击挤压隆起的月壤。(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据新华社报道,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同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包括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的着陆区域附近影像、全景相机拍摄的着陆点影像。相关影像数据经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传回,影像图由地面应用系统处理获得。
此前,嫦娥六号已经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新华社,国家航天局)
· 物理学·
实现偶极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图片来源:Will Lab, Columbia University/Myles Marshall
1995年,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利用玻色原子创造出了第一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ose-Einstein Condensate,简称BEC),BEC最重要的特点是系统中的玻色原子会在超低温下凝聚成一个巨大的量子态。随后,许多科学家开始雄心勃勃地想要将稳定的分子转变为BEC。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称,研究人员利用钠铯分子(由一个钠原子和一个铯原子组成的偶极分子)实现了分子BEC。
分子比原子复杂得多,也更难冷却和控制。而想要实现BEC的关键就是要将系统的温度冷却到足够低。对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微波冷却法。对于分子系统来说,分子间有相互碰撞的倾向,彼此发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形成更大的复合物。但微波可以在每个分子周围产生屏蔽,从而防止它们碰撞。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他们需要给这些钠铯分子施加两个微波场,一个场用来让分子旋转,另一个场用来让分子振荡,这样做可以减少分子碰撞,也能操纵分子的取向,由此使钠铯分子得到进一步冷却。最终,他们发现有超过1000个钠铯分子形成了一个凝聚体这些分子已被冷却到距离绝对零度仅十亿分之六度的低温,即这些分子在如此低温下形成了BEC。接下来,研究人员将探究这些分子BEC在制造新材料或器件等方面的用途。(Nature news)
· 健康·
在飞机上饮酒,可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
部分航空公司会在飞行过程中向旅客提供酒精饮料。一些旅客会选择小酌一杯,帮助自己在长途旅行中放松。不过,近日一项发表于Thorax的研究发现,在高空飞行时,酒精与机舱低压的结合可能会使乘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提高心率,为乘客的心脏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科学家让48名18岁至40岁之间的参与者进入模拟海平面或巡航高度(海平面以上2438米)客舱的压力室中,让他们在饮酒后入睡,并持续监测其睡眠周期、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研究发现,摄入酒精与客舱内氧分压下降相结合,会导致血氧饱和度平均下降至85%,心率增加至88次/分,突破了临床健康标准。相比之下,仅喝酒或是仅处于高空机舱气压下,平均血氧饱和度则可以维持在95%左右。同时,在低压环境下饮酒的参与者的深度睡眠(N3)和快速眼动(REM)周期也显著缩短。据统计,心脏病在机上紧急医疗事件中的占比为7%,科学家建议机组人员等相关从业者应谨慎考虑在飞机上提供酒精饮料。(BMJ
· 地球科学·
地球水循环始于40亿年前
随着蒸发和降水等过程,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移动,这被称为水循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淡水的存在以及水循环的开始可能促进了早期生命出现所需环境的形成。不过,水循环开始的时间一直难以确定。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显示,地球水循环或至少始于40亿年前。
研究团队检测了来自澳大利亚西部杰克山(Jack Hills)的锆石的氧成分。锆石是一种矿物,通常形成于32亿至42亿年前组成地球早期大陆地块的部分岩石内部。作者在分析这些锆石氧同位素组成时发现,在这些锆石形成期间,它们所在的高温熔融岩石曾与水接触。作者对锆石组成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发现可能曾有淡水和海水的组合与这些锆石形成的高温熔融岩石发生混合。作者认为,此时地球表面已有淡水存在,说明水循环可能至少从40亿年前就开始了。研究者指出,大陆地壳的出现、淡水的存在,以及水循环的开始,可能让地球在形成后不到6亿年就出现了生命所需的环境。
· 医学·
治疗罕见骨骼疾病的全新药物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FOP)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病例大概有约8000例。FOP由ALK2基因突变导致。这一基因会表达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ALK2),其突变后表达的ALK2变异体可以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通路,促使骨骼肌和结缔组织出现异位骨化——肌肉、肌腱和韧带形成骨骼,并最终导致严重的衰弱和过早死亡。去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首款治疗这一疾病的药物帕罗伐汀(palovarotene)。目前已有4种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包括近期《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篇论文介绍的药物BLU-782。
研究人员通过在小分子库中进行筛选,获得了ALK2抑制剂BLU-782。研究人员通过优化BLU-782的结构,使得其以高亲和力优先结合ALK2变异体,但不会影响其他同源物ALK1、ALK3和ALK6的信号传导。小鼠实验证实,在肌肉和骨损伤小鼠中,预防性口服给药可减少水肿,防止软骨和异位骨化。据悉,目前已上市的帕罗伐汀(palovarotene)能激活一种能够阻止软骨(骨骼的前体)形成的分子,从而遏制病情的进展,但其无法用于儿童中。此外,据2023年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研究,用于治疗FOP的加托索单抗(garetosmab)可以与激活素A(activin A)相结合,阻断突变ALK2 的异常激活,可以显著减少骨骼病变的产生,但其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另外,包括BLU-782在内的三种ALK2抑制剂也在进行II期临床实验,而它们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有待探究。研究人员期望从FOP的治疗中汲取经验,以便更好地治疗其他涉及骨骼异常生长的常见病。(Science news)
撰写:马一瑗、刘雨彤、王怡博、二七
编辑:clefable、二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